-
日期: 2025-09-02 | 來源: 界面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高群書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東京審判》上映於2006年,當時關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甲級戰犯的國際審判有70年沒有大眾影像產出。在前期准備時,高群書跑了很多圖書館都沒有收獲。直到他的一位助理從自己的母校圖書館找到了一本《東京審判百名記者法庭實錄》,才讓電影有了拍攝的依托。
這種缺失並不僅僅是學術層面的遺憾,更意味著社會公眾與歷史之間的隔閡。《東京審判》的上映,也完成了對歷史影像的一次填補。
而近二十年後,高群書再次執導了一部具備打撈歷史意義的電影《生還》,這部電影關注的對象是在如今的抗戰敘述中幾乎被遺忘的隊伍——東北抗日聯軍,描述了抗戰後期三萬東北抗日聯軍戰士僅余七百生還者的真實歷史。
在電影上映前,抗聯對很多人而言只是一個歷史教科書中的名詞,它的存在是抽象的、概念化的,缺乏系統化的影像記憶,難以與個體情感發生連接。
高群書試圖打破這種隔閡。電影取材於東北抗日聯軍戰士李敏的回憶錄,以12歲女戰士李童的視角展開抗聯的殘酷現實。在影片中,抗聯的隊伍呈現出極為復雜的構成:有像李童一樣十二歲便參軍的少女,也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更有曾經的“山大王”。他們聚集在林海雪原之中,面對的是如幽靈般具備壓迫感的日軍。
圖源:片方
《生還》講述了抗聯的“悲壯犧牲”,也展現了他們在歷史進程中的支點作用。這支近乎被遺忘的隊伍,對抗日乃至解放戰爭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抗聯的生還者突圍後渡江來到蘇聯,日後參與了蘇軍對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的進攻,又在解放戰爭時期為第四野戰軍在東北站穩腳跟立下了巨大功勞。
打撈被主流話語遺忘的抗聯歷史,讓這部電影具備了更多電影文本之外的意義。這和高群書對歷史的長期關注有關,他告訴界面文娛,“我對歷史特別感興趣,尤其是被邊緣化的歷史敘事。”
為了更客觀地還原這段歷史,高群書在拍攝時采用了近乎紀實的手法,啟用了去明星化的陣容,回歸一種更加質樸的拍攝方式。他選擇了遠離流量,但更接近歷史的方法,“如果要這個電影作為純粹的商業項目,用電影手段,敘事手段,包括流量明星,觀眾只是看一個電影。”
作為故事的原型,晚年李敏沉浸在對這些逝去戰友的回憶中,並且呼吁將歷史書中的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2017年,教育部下發文件將全國中小學課本中的“八年抗戰”說法全部改為“十四年抗戰”,而李敏則於第二年去世。高群書感歎,“(她)這一生最後畫了一個非常偉大的句號。”
作為深耕國內影視行業多年的導演,高群書說自己現在就拍兩類電影,掙錢的電影,或者雖然不掙錢但讓被忽略的歷史被打撈留存的電影,“到這個歲數,我們想怎麼能留下點東西給這個世界。”
01 打撈抗聯史
界面文娛:什麼時候開始有拍《生還》故事的想法的?為什麼選擇用《風雪征程——東北抗日聯軍戰士李敏回憶錄(1924—1949)》來作為故事的藍本?
高群書:十年前就有了。這部電影是為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拍的,當時電影局想做抗聯題材,我一直對此感興趣,但具體題材選擇了很長時間。英烈題材有人拍過,凌子風1949年就拍過八女投江,楊靖宇、趙一曼也各有兩部作品。
圖源:豆瓣
後邊就很少人拍了。因為抗聯隊伍構成復雜,處境也比較艱苦。抗聯是中國革命三大最艱苦之一(長征,三年南方游擊戰,抗聯),而且是“最最艱苦”,因為孤懸在偽滿洲國的腹地,日軍的統治非常嚴密。
研究資料時,我發現了李敏,她退休後一直在呼吁把八年抗戰改成十四年抗戰,寫到教科書裡,2017年教育部落實了,2018年她去世,這一生最後畫了一個非常偉大的句號。
李敏是12歲參加抗聯,抗聯更像個家庭,來源都比較復雜:有城裡人,在山溝裡活了一輩子的人,有土匪。所謂聯軍就是一個原則,只要打日本人都可以參加,比如金日成是朝鮮人在抗聯第2軍。謝文東、李華堂原來是有山頭的土匪。
早年東北義勇軍太分散,後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推動下,才整合出有建制的抗聯。抗聯從成立時的十一個軍,三萬多人,最後只剩下七百多人,你想想這是什麼慘狀,但大部分人不知道這段歷史。
於是就先看李敏的回憶錄,看周保中的《東北抗日游擊日記》,李在德的回憶錄。那時候回憶錄寫得都比較真實,抗聯戰士常年在深山老林,大部分人連名字都沒留下就犧牲了。他們經常在山林裡發現凍僵的戰士遺體,也就是雪雕。
但犧牲值得尊敬,活下來的人也值得尊敬,他們活下來是多少人犧牲保護他們回來,《生還》有個主題就是保護。每次突圍都是男兵在外面阻擊保護女兵突圍,女兵保護孩童。
李敏 著
版本: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2
界面文娛:電影沒有刻意追求情節沖突,反而用一種更加真實的視角講述了這段故事,故事的整體基調是怎麼確定的?
高群書:我覺得這麼拍更合適。如果這個電影作為純粹的商業項目,用敘事手段,流量明星,觀眾只是看一個電影。但我覺得這個電影不管票房好不好,都能留下來。到我們這個歲數跟你們歲數不一樣,我們想怎麼能留下點東西給這個世界,不太去想掙多少錢了。
界面文娛:這是一個主動的決定?
高群書:當然。全部用新面孔,讓觀眾就當真地看,不會因為明星(跳戲)。實際上電影中17歲的角色小馬就是奔著流量明星去的,後來想想沒必要。十年、一百年後再看,就當紀錄片、史料看。
南京大屠殺有影像資料,但抗聯沒有的,只有一些照片,他們沒有戰地記者和照相設備,就打下一個縣城之後,去縣城裡拍幾張照片。但抗聯戰士寫了很多回憶錄,都寫得都很具體,後來有些紀錄片反而做得不完整。
界面文娛:怎麼看口述史這種形式?會不會用這種更個人化的視角的歷史呈現,有 “打撈” 的感覺?
高群書:我本身是學新聞的,從90年代就特別喜歡口述實錄。口述歷史的好處一是親身經歷真實性,二是情感性。親歷者寫晚年回憶都很有情感,對戰友犧牲感受都很真切,文字很質樸。所以我看到這些回憶,覺得就別虛構了,真實的歷史已經這麼生動這麼能打動人。
馮驥才 著
版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4-6
界面文娛:當年你在拍攝《東京審判》的時候,也說過“庭審中的每一句話我都可以在史料中找到出處”。
高群書:拍《東京審判》跟《生還》異曲同工,那個題材也是70年沒人聊過,也是在打撈。但《東京審判》之後,大家都知道了東京審判是由一個中國人主導,把這些戰犯送上絞刑架。
界面文娛:大眾之前沒有這個認知。
高群書:連資料都沒有。我接到劇本的時候,在網上只找到了非常簡單的介紹,關於梅汝璈只有一句話——如果不能把日本戰犯送上絞刑架,我無顏見江東父老,寧可蹈海而死。我在國家圖書館也沒找到東京審判的資料,後來還是有個助理南京師大畢業,在他們歷史系的圖書館找到了庭審的法律文書,還找到一本書《東京審判百名記者法庭實錄》。
拍的時候定義兩個原則,第一必須符合國際法法律程序,第二,必須都有出處。法庭上的發言得嚴謹,不能去編造。
公映之後,我請電影中角色向哲浚的兒子在北京吃飯,他說美國國會圖書館有東京審判全部的影像資料,5000美金就可以復制。這個審判持續了兩年,每天都有人在記錄,但可惜我們拍攝的時候不知道。
界面文娛:在學習歷史時,有些高中歷史老師就會放映這部電影,某種程度上變成了歷史的延展。
高群書:拍《生還》也是這個目的。說實話抗聯到底怎麼回事?有一句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電影結尾李童說想念那些身邊死去這些戰友,沒有他們就不會有她的生還。其實我們今天生活也是那些人換來的,李敏到晚年之後,也天天念叨那些人那些事。
界面文娛:抗聯的歷史其實跨度很長,怎麼去做素材取舍?
高群書:電影就是突圍,過江,享受社會主義,打回來這四個過程,實際上是他們的後期抗戰史。
當時看李敏回憶錄有一點打動我,就是他們第一次到蘇聯,以前都是他們的首長講課,未來中國跟蘇聯一樣走社會主義道路。
當他們一頭撞進了社會主義的懷抱,才發現社會主義這麼好。從山裡打過黑龍江之後,有面包吃,還能洗澡。翻譯第一次把李童領到有瓷磚的廁所,她不知道怎麼上又回來了,因為在山裡都是找個坑就解決。
他們進入社會主義有驚喜感,這就是未來的生活,更堅定了打回來的信心,過去社會主義是一句話,現在社會主義有了形象。
界面文娛:之前我並不知道抗聯有一支分隊去了蘇聯,還參與了對東北日軍的進攻。
高群書:更重要的是協助蘇軍管理57個城鎮。當時共產黨軍隊出關是空著手,武器糧食都沒帶,官兵們間流傳的說法是:“東北遍地是物資,槍炮要多少有多少。”結果蘇軍不給,因為和南京國民政府有友好協議。蘇軍把大工廠都拆走了,顧不上下邊城鎮。在那兒抗聯的七百多人說了算,就把日軍留下的武器和兵工廠都給了八路軍。八路軍這才有了武器、衣服和糧食。
當時我們部隊要從南滿到北滿,經過很多蘇軍檢查點,必須是蘇軍的衛戍區正司令蓋章,抗聯戰士擔任的副司令無權蓋章,抗聯的領導就偷刻了一個蘿卜章,部隊才從遼寧到了黑龍江。
後來也是周保中找金日成繞道朝鮮,都是抗聯這幫人做的。抗聯為後來的解放事業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界面文娛:除了抗日時期的貢獻,在之後解放戰爭裡的作用大家也都不太了解。
高群書:不但你們不了解,連東北的精英階層也不一定了解。他們問你這是從哪來的?我說都是從各種回憶錄史料裡總結梳理,本來歷史都有,但是沒人去傳播。所以《生還》我更在意是打撈和傳播,告訴大家抗聯的艱苦,戰士怎麼活下來。
02 尋找邊緣化的歷史敘事
界面文娛:從《東京審判》到《生還》,你是會本身對打撈相對於主流、大眾化的歷史外的內容特別感興趣?
高群書:是,我上學時歷史分是最高,應該被北師大歷史系錄取,但是選擇了新聞,就還是想當記者,作家。我對歷史特別感興趣,尤其對被邊緣化的歷史敘事。主流歷史隨處可見,話語權都定性了。
但你想想,這段被遺忘的歷史也都是三萬多抗聯戰士,打到剩下七百多人,很多人連名字都沒留下。我們也有意識地讓電影群像感更強,尤其是犧牲的那部分戰士,影片用的是李童視角,李童置身於此,所有內容都是她看到的。
界面文娛:一些稿件說電影是紀實風格。
高群書:是純寫實,不是相對寫實。尤其是別戲劇化,只要一戲劇化就有杜撰成分,就是傳奇故事了。你可以把它當真實的歷史看,因為這所有細節都是真實的,這些人實際上也都是有人物原型。
界面文娛:戰士的姓名還是有一些虛構的成分。
高群書:會虛構,畢竟有一些改變。比方說戰場上生的孩子真實是生下就去世了。但我們不願意在電影裡看到一個孩子的死亡,就讓她活下去,活到最後一個鏡頭。大家都在哭的時候,她還得吃牛排,總得給人希望和溫暖。整體的故事的細節有嫁接合並,但都是真實存在的事實。
界面文娛:大眾對抗戰史,尤其是抗聯的歷史還是有很強的疏離感存在。那從市場角度來說,會擔心電影的接受度嗎?
高群書:擔心,但是擔心也沒用。對我們來說,掙錢不是欲望,能收回成本就是最大的勝利。幹這件事是什麼結果我還不清楚嗎?肯定不會指望拿幾億的票房,否則不會選擇新人,也不會選擇這種拍法。
我們難道還不會戲劇化嗎?很可笑的(外界)說我們不會寫戲,我不會寫戲嗎?我不會寫戲,就找會能寫戲的編劇。我們不會用流量嗎?我也幹這麼多年,也有資源。就是你覺得去幹這件事兒,只能這麼選擇。大家都在想片子掙多少億,誰會主動選擇片子肯定沒什麼票房的拍法呢?
界面文娛:不管拍諜戰片還是《東京審判》,你對近代,尤其是民國的歷史更感興趣。
高群書:其實是對中國歷史亂世更感興趣,而不是穩定的大一統朝代。比如春秋戰國,南北朝,民國,尤其對民國感興趣,因為離現在近,記錄都比較細。古代史很多只是官方的正規敘事,野史也不可信,比如孔子兩米多,生在野地裡,這玩意兒你相信嗎?
《東京審判》劇照 圖源:豆瓣
界面文娛:這種亂世或者說民國有點藩鎮割據的感覺,會對創作提供什麼書寫的可能性。
高群書:民國實際是從封建走向民主的過程,包括總統的更迭,滿清大廈的崩塌。實際上我以前還想拍辛亥革命的。
我之前拍《千鈞一發》的時候,想用紀實的方式去拍100部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和人物,實際上就是一個史料作用,當然《生還》也可以放進去。
03 拍不掙錢但留下來的作品
界面文娛:當下拍電影和拍劇集,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嗎?
高群書:我是靠拍電視劇出名的,電視劇算是老本行、大本營,更駕輕就熟,電影更能考驗人。劇集更多是面對平台,電影面對的是一個個觀眾,中國是個人口大國,你面對一個個真實的買票觀眾,和在平台充會員後可以自由觀看的觀眾,選擇和心態完全不一樣。
界面文娛:現在市場有很大的變化,這一兩年一直在跟創作者聊,觀眾好像不太愛看電影了,會轉向短視頻和短劇,今年劇集也沒有出現大爆款。
高群書:我從來不這麼認為。不是觀眾不看電影,《哪吒2》一百多億,《南京照相館》也是30億,還是我們沒做好,連對市場的劃分都沒做好。
舉個例子,《生還》就應該小片大宣發。如果拿1000萬的宣發,我相信票房就能過2億。但大家都不信,我也沒那麼多錢。因為中國市場都是吃人口紅利,把喜歡戰爭片,喜歡抗聯歷史的觀眾打撈起來就行。但我們現在無力出擊,沒有那麼多宣傳經費去做商業化推廣。
界面文娛:你在微博上也說過,投資方會對這種題材會不太感興趣。
高群書:沒有人感興趣。我自己沒拿酬金,演員基本上都拿很少的片酬。職員到現在錢還沒給結完,我從來不怕說這種話。我們會把最基層的工作人員錢結了,但主創,後期特效到現在還沒拿到錢,但我說肯會給,實在找不到投資就賣房子。宣發也沒人拿錢,就我拍電視劇掙錢做宣發。
界面文娛:投資方是會覺得這個題材太冷門,還是現在市場不好?
高群書:投資人就一句話,放什麼時候也沒人投,去年和前年也沒人投,因為沒有大牌演員。大明星往那一放,怎麼會沒人投呢?拍的神乎其神點,拉個一億投資可能性還是有。但是我不願意拿抗聯題材去割韭菜,良心過不去。
界面文娛:你在微博也一直在說這部電影拍攝下來很難,最困難的部分或者環節是什麼?
高群書:實際上最困難就是資金。還有就是氣候,拍攝地中午暖和是零下25度,拍夜戲晚上零下30度,還都在深山老林雪地裡。我們在那兒拍了六十多天,沒信號,拍攝條件很艱苦,但拍的很開心,大家都很配合。
選演員的時候就先測體能,百米跑了多少秒?跳高能跳多少?我們這個小主演是打拳的,之前東北選遍了都不行,城市的現在孩子要麼同齡長得高,太小的心智對不上,最後李童的演員是南京人,12歲的打拳出身,形象氣質都特別適合。
界面文娛:電影裡經常出現互相問姓名,這是不是特意設計的?比如總有人問 “你是哪兒的?你是誰?”“你和他什麼關系?”,結尾也有點名、眾人應答的情節,感覺名字被反復強調。
高群書:這是我的習慣,拍《風聲》的時候劇本沒有每個人來歷的,我給每個人從初中開始寫起,可能是沒有所謂弧光,但你從哪裡來?你是誰?你往哪裡去?每個人都是有來歷的,不是一個符號和工具人。
界面文娛:未來還會有拍類似的歷史題材嗎?
高群書:如果《生還》回收成本我就接著拍,或者將來掙了幾個億再回來拍。雖然我沒有太多掙錢的欲望,但沒有錢就拍不成電影了。但我最喜歡幹的就是(生還)這樣的事兒。
界面文娛:剛才也說到現在這年齡想拍一些能夠留下來的東西。你整體對於題材的選擇,拍攝的手法,跟當年比可能會有變化嗎?
高群書:沒什麼大變化。我也沒覺得自己思維老化了,我是個與時俱進的人。
所謂的變化是現在有商業電影秘訣,我願不願意用這個秘訣。這套秘訣關於敘事,用腕兒,大投資題材怎麼做。實際上這都是方法,不是我們不會,是願不願意。他們總覺得你沒做就是不會,但明年我會拍一部能掙錢的。
界面文娛:你在微博也挺活躍的,還是希望能夠跟觀眾和現在的輿論場保持溝通?
高群書:把握當下,得了解現在人在想什麼,這也是微博的好處。我也看抖音,抖音有好多人生故事,可能是娛樂化的方式。娛樂也很多種方式,比如喝酒、唱K、街舞、飆車,每個人不一樣,這跟時代沒有關系,每個時代都這樣。
圖源:高群書微博
界面文娛:人的本性沒有變化。
高群書:這不可能變的,七情六欲都是這麼回事,動物性決定人就是這樣。比如今天喜歡電子的,或者塑料木頭的,只是這個變化。
界面文娛:面對這樣的當下,你未來的主題選擇會是什麼呢?
高群書:現在對我來說就兩種,拍一個掙錢的電影,或者拍一個雖然不掙錢但留下來的電影,讓不為人知的、被遺忘的或者被忽略這些歷史打撈出來留存下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美國灣 阿拉伯灣…特朗普為何總與地名過不去?
- 心真大!34歲的霍尊,終究是過不去美人關!
- 這樣洗澡的人,是跟"心臓"過不去
- 大溫昨晚發生槍擊案 一人重傷死亡
- 馬興瑞異常免職,與這事兒有關?(圖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 耐心等省了30萬 買家拿下大溫公寓
- 亞裔天才少女遇害 牙醫父弑妻殺女
- 大溫值得嘗試的7個熱門新餐廳匯總
- 一線城市的緊日子來了,發生了什麼?
- 性取向成謎,官媒怒斥被保姆舉報?
- 廚房誤區:你家冰箱躺了多少冤枉菜
-
- 輪椅代步,不能平躺,李宇春與"不死癌症"共處
- 越南也大閱兵! 亮相武器"復古" 無人機成少數亮點
- 特朗普:向正密謀反美的普京和金正恩致最真誠慰問
- 彭博:93閱兵外賓出席人數比往年更少 但是…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普京邀請金正恩訪俄,金正恩祝普京:身體健康...
-
- 關稅重創經濟 加央行可能再次降息
- BC政府工人罷工 素裡ICBC服務中斷
- 跟中國有關的兩件事 讓西方不寒而栗
- 調查:多數加國人希望校內禁用手機
- 專家推薦:Costco最值得嘗試的7款冷凍食品
- 短信稱ICBC有你的罰單?警方發警告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