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6 | 來源: 加拿大地產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買房賣房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其中就包括40多歲的華裔女子麥克(Kristy Shen)。在20多歲時,麥克和很多年輕人一樣,身邊充斥著購房的壓力——同事們紛紛貸款買房,看似只有擁有房產,才能在生活中站穩腳跟。
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一次事件讓她徹底改變了想法。一位同事因過度加班累倒在工作台上,被緊急送往醫院。這一幕讓麥克深刻反思,她真的要為了一套房子,工作到65歲嗎?
麥克果斷決定換一條路走。她沒有用積蓄去支付首付,而是選擇了把這筆錢投入股票市場和指數基金。
隨著時間推移,她的投資組合不斷增值,在32歲時,麥克和丈夫就攢下了100萬加元,成功實現了財務獨立,並開始環游世界。
麥克認為,如今的房價已經遠遠超過了合理范圍,不能再套用父母一代的購房規則。她說:“我們父母那代人買房的價錢也許只是年薪的兩三倍,但現在的房價卻是年輕人年薪的二三十倍,這完全不合理。”
事實上,麥克的選擇反映了不少年輕人對房產投資的重新思考。越來越多的財務專家也指出,與房產相比,股票市場帶來的財富增長更為顯著。
財務規劃師傑森·希斯(Jason Heath)提到:“人們似乎過於迷信房地產,以至於忽略了股票市場帶來的高回報。”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加拿大房價年均增長6.3%,而標准普爾500指數的年回報率高達13%。雖然房價總體上升,但2023年至2024年間,房價也下跌了3.3%,這表明房市並非“穩賺不賠”。
那麼,租房真的能積累財富嗎?對於這個問題,希斯認為答案是肯定的。租房通常花費較低,只要租房者合理理財,積極投資股票和指數基金,並利用稅收優惠賬戶,完全可以在財務上和房主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盡管如此,投資回報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很多年輕人依然傾向於購房,因為按揭房貸每月的還款讓他們像在“強制儲蓄”一般,不知不覺就積累起了房產淨值。
當然,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租房加投資的生活方式也並不輕松。麥克和她的丈夫有著高收入的科技行業背景,且生活節儉,沒有太多額外支出,這才讓他們在32歲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但對於普通的上班族,尤其是那些沒有高薪工作且沒有家庭支援的年輕人來說,想要依靠投資致富可能會更具挑戰。
尤其是在溫哥華多倫多等高房價城市,租金水平也不低,這使得年輕人可供投資的余錢變得更少。
加拿大統計局的一項調查揭示了現實的差距。數據顯示,年輕房主的家庭淨資產中位數為457,100加元,而年輕租客的淨資產中位數僅為44,000加元。
盡管如此,選擇租房的年輕人仍然在逐步積累財富。數據顯示,2023年,沒有公司養老金計劃的年輕租房家庭中,淨資產超過15萬加元的比例達到了15%,相比2019年的5%有了顯著提升。
這也意味著,租房並投資的財務模式,確實有可能讓年輕人達到財富積累的目的。
麥克她鼓勵年輕人不要被傳統觀念束縛,應該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追隨父母那一代的購房觀念。
麥克明白,今天的年輕人對於高房價感到無力和焦慮,但她認為,如果能跳出固有框架,嘗試新的理財模式,也許能夠收獲意想不到的結果。
盡管租房和投資理財的生活方式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但通過這個案例,我們看到年輕一代對財務自由的新追求,似乎也在昭示著未來的一種趨勢:房子不再是唯一的財富象征,靈活多樣的投資方式或許才是年輕人追求財務自由的關鍵。-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溫村頂層公寓成交 顯奢華生活成本
- 加拿大房市降溫 買房變"容易"了?
- 溫哥華"千載難逢"的豪宅叫價大跌
- 加國赤字要爆炸 聯邦無奈要猛裁員
- 致3個孩子的母親死亡 BC男子入獄
- 活動大要擠爆 加拿大廣場封路6天
-
- 加國或面臨史上最慘公共服務削減
- 市議員呼吁對大溫市長設工資上限
- 甘肅幼兒園血鉛事件:什麼是血鉛?什麼原因產生?
- 傲嬌!曾天天見的她們榮獲加國勳章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首富千萬巨豪婚禮 新娘曬出現場圖
-
- Windows電腦用戶流失4億 原因曝光
- 看不到希望 中國年輕人神秘學盛行
- 爆川普擬訪中組豪華經貿團 傳北京這3重大讓步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真有癌症體質?來看看你是不是癌症偏愛之人
- 富翁流入加國降70% 不再位列八強
-
- "受夠川普" 美國醫生赴加拿大執業暴增7倍
- 壺口公驢戴套:女游客為何對驢鞭顫抖不已
- 加國認慫 貿易談判重啟各界表歡迎
- 親述:15天簽證變成在加國生活15年
- 央視前主持人水均益,亮出身份證辟謠"移民國外"
- 以色列向中國喊話:你不買,伊朗就崩潰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