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東北有很多的朝鮮族同胞,他們開的餐館那是非常的火爆的,有的時候都要在門口排隊等著吃,我記得我在中學的時候,有一次隨著家人到一家朝鮮族的餐館吃飯,席間,上來了烤牛肉,然後還在旁邊放著一個小草筐,裡面是擺放得整整齊齊的植物的葉子,服務員告訴我們,烤好的牛肉,要蘸上作料,然後用這個葉子包著吃。
我只吃了一口,就暈了,直到今天為止我還是認為,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了,簡直是人間美味啊!那種感覺一直留在我的心裡,現在我都覺得沒有什麼好吃的東西能夠超過它,那種植物的清香無可比擬。
那麼,這個葉子是什麼呢?原來,它就是蘇葉。
這個蘇葉,其實就是食物,是朝鮮族日常食用的一種蔬菜,他們用它制作鹹菜,或者是生吃。
我當時沒有想到,很多年以後,我會學習中醫,然後會使用這個蘇葉給大家調理身體。
蘇葉又叫紫蘇葉,全國幾乎是哪個地方都有,以前我們家的窗前就生長了很多,我知道後,經常摘來洗幹淨了吃。
蘇葉的具體作用是:發表,散寒,理氣,和營。它性味辛溫,是可以劃歸到“陽”這一類的藥物。
蘇葉的味道非常的特別,它的裡面含有一些揮發物質,比如紫蘇醛等,我們現在也無法搞清楚它的味道是如何合成的,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品嘗它,並用它來調理身體。
那麼,我們都可以怎麼用它來養生呢?
《本草化義》中說:“紫蘇葉,為發生之物,辛溫能散,氣薄能通,味薄發泄,專解肌發表,療傷風傷寒……凡屬表症,放邪氣出路之要藥也。”
這段話說出了蘇葉的一個重要用途。
我們在生活中,其實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感冒病毒,我們不要害怕有什麼新生的感冒病毒了,其實我們的身體是可以抵抗這些病毒的,每天接觸病毒,也不是每天都感冒,但是,我們如果遇到了自己身體狀況差,同時溫度又變化劇烈的時候,我們的防御系統就會紊亂,比如,我們的防御體系不能立刻緊張起來,處於一個抑制的狀態。
還有一個要點,就是不能空腹服用,這樣元氣不足,無法發出汗了,一定要在肚子裡面有食物的時候,才能采用發汗的方法來調理身體。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在喝點蘇葉水的同時,也可以弄一盆熱水,然後把剩下的蘇葉水倒入裡面,然後泡腳,這樣身體溫暖得會更快的。
這樣的方法我告訴了很多人,應該說有很多朋友因此受益。我自己也經常用,比如哪一天下大雨了,自己在風雨中走來,褲子都濕了,鞋裡面也都是水,那麼我回到家裡以後,就會用蘇葉水來泡腳,這樣很快就暖了過來,這是一種保養自己的方法。
有的人,感冒深入以後,變成了熱證,這說明體內局部的抵抗增加了,我在這個時候,除了使用連翹、公英等解毒清熱的藥物來控制裡熱之外,一般還同時配合一點蘇葉,來清除外寒,也就是保證氣血的運行狀態,這樣也會很快地起到痊愈的效果。
現在,我在治療感冒的過程中,蘇葉幾乎是每次必用,我自己評價是:效如桴鼓,幾乎沒有失手的時候。
那麼蘇葉還可以做什麼呢?原來蘇葉還可以解魚蝦之毒,有的時候,魚蝦螃蟹等食物因為存放等原因,會導致食用的人中毒,這個時候,喝一些蘇葉水,就可以把這些毒給解掉,我估計朝鮮族料理中總是用蘇葉來配合肉類使用,可能也是有這樣的想法的。
據說當年中南海的廚師在給毛主席做魚蝦等菜時,也習慣在菜裡面放入一點蘇葉,這個考慮應該說是很周全的。
另外一個蘇葉的用處是理氣和中,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為氣機不暢而感到胸膈不利,那麼蘇葉就可以行氣和中,我們可以稍微泡一點蘇葉茶,喝了以後,通常會打幾個呃,就會感覺舒暢多了。日本人就有喝蘇葉茶的習慣,據日本人說,這個茶還有治療失眠的作用,我仔細想,這也有道理,人體的氣機宣暢了,那麼就很容易入睡了,不至於煩悶不堪,當然也就不會失眠了,但是,這個方法可能服用一兩次不會見效,要堅持幾天。
蘇葉還有一個妙用,就是可以開肺氣,利小便。這叫“提壺揭蓋法”。清代的《侶山堂類辨》記述名醫張志聰,治療一個患水腫的病人,又小便不利,已患尿閉數日。向張志聰求醫前,病人已看過此病,醫生們都用“八正散”等利小便方藥醫治,均無效果。張志聰卻以防風、蘇葉、杏仁,各藥等分為劑,水煎後溫服,遂使病人出汗,同時小便即通,水腫也全消。防風、蘇葉、杏仁是宣通肺氣的藥,用它來治療水腫、小便不通的疾病,為什麼如此奏效呢?
因為,中醫認為:人的肺在一呼一吸中,也起到了促進和維持水液代謝謝平衡的作用。這叫“通調水道”。張志聰治療這個水腫而小便排不出尿的病人,正是利用了肺通調水道的功能,而解決急性尿閉的。
肺通調水道,給病人治肺的藥,就能醫好水腫、小便不利的病,還是讓人想不通。對此,醫者做了個形象的比喻:中國舊式的水壺,壺蓋上有個小孔,如果將小孔塞住,則壺內的水就因氣壓的緣故倒不出來了,只要使小孔暢通,就可使水流如注了。在人體內,肺的解剖位置最高,肺也象這樣的蓋子。上面的蓋子塞緊了,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體外,從而形成水腫、小便不利之症。所以,只要宣能肺氣,就能使水液通利。這種治療方法被稱為“提壺揭蓋”之法。
大家家裡面如果有老人,就會難免遇到這種情況,老人的小便不利,那麼用這種提壺揭蓋的方法,就可以解決問題,具體的方法是:用蘇葉六克、枇杷葉六克,熬水,開鍋三分鍾即可,然後把這個水當茶飲用即可,一般很快小便就會增多,大家可以試試看。
紫蘇這個植物的身上還有幾個部分可以用,比如蘇葉梗,我們叫蘇梗,它的葉子是主發散的,可以散去風寒,而梗則是通的,可以條暢氣機,使得胸中之氣上下交通。
蘇梗的另外的作用是理氣安胎,有的孕婦在懷孕以後,嘔吐的厲害,有的人跟我說吐得幾乎無法站立,這個時候就可以用蘇梗來調理。但是具體的用量,要咨詢當地的醫生。
而紫蘇的種子,我們叫蘇子,蘇子的作用是向下的,我們大家可以看到,一個植物它的不同部分,走行的方向是不同的,梗是上下交通的,葉子是發散的,而種子是向下的。
蘇子對於肺氣不能下降,導致的痰涎壅盛效果很好,古代有個方子,叫三子養親湯,方子就是用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三個藥組成的,方中選用白芥子溫肺利氣,快膈消痰;紫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而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三子”系均行氣消痰之品,根據“以消為補”的原則,合而為用,各逞其長,可使痰消氣順,喘嗽自平。本方用三種果實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並寓“子以養親”之意,原書雲:“三士人求治其親,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湯,以為甘旨,名三子養親湯,傳梓四方。”正如吳鶴皋雲:“奚痰之有飛霞子此方,為人事親者設也。”(《醫方考》)故以“三子養親湯”為名。創立這個方子的韓飛霞是位高人,他是位道家人物,創立的這個方子是個千古名方。當老人咳嗽痰多氣逆的時候,大家可以一試。方子是:蘇子六克、炒萊菔子六克、炒白芥子三克,熬水成兩碗,早晚各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