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作者[緣緣] 發表於[2013-12-04 09:04:11]
不斷百思想(學習心得)

1,真心覺照下的起心動念,就是六祖的不斷百思想,這和凡夫的不斷百思想的區別就是:
1),凡夫沒有覺照;
2),凡夫會住於此念,菩薩是“用此念,離此念”;
3),凡夫沒有法身向上。

“真心覺照下的起心動念”:
起心動念前,對於某一個外境,他會有N種選擇,選擇的標准就是“法身向上”,就是“無貪嗔癡疑慢,平等無分別,隨順眾生,利益眾生”。

所謂“轉識成智”,就是這樣在N種選擇中,做“法身向上”的選擇時,逐漸逐漸積累經驗完成的。

2,心平何勞持戒
“心平”,就是心沒有動。也就是無念,無住,離此念。。。
比如,和尚背女子過河,他只是,身體在背,心裡無念,所以他沒有破戒。

3,行直何用參禪
行直:淨慧老和尚的“專注於當下”,“正念動中禪”,“做得了主”,無念,無住。。。(各種功夫)

4,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知見”--------》根所覺知的
“立知”,和“無見”的“知”,“見”-------》識念。
所以說來說去,“舍識用根”,“無念”,“離念”,“無住”。

5,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知幻 == 知道(覺知,覺照)到這一切是虛幻的
即離 == 離念,無念,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加大自己“知幻即離”的時間,
要做到像黃念祖大德說的,“大定無出無入”,亦即時時刻刻都在“知幻即離”中,白天“知幻即離”,晚上做夢也要 知幻即離”。

6,安住真心:
真心無形無相無念,但是了了靈知。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緣緣
無題
7,覺照:就是回光返照,看自己當下的心。或是叫觀心。

其反義詞:向外攀緣。

2013-12-04 09:34:45 | 引用
無題
個人認為:開悟之前,或是覺照力弱的時候,盡量不要做“不斷百思想”的動作。也就是,對於外境的物我是非,盡量不要評判(慧律法師說:對於一切,我都沒有意見。六祖說: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或是起心動念,這就是所謂的清淨。

只是盡量而已,我們在家佛子,工作生活。。。

2013-12-04 09:54:46 | 引用
緣緣
緣緣
Re: 不斷百思想
8,法身向上:
一個和尚問長沙景岑禪師:‘師父,請你開示,何為法身向上?’他說:‘一根針,三尺線。’。和尚不懂,請師父再開示。他又說:‘益州布,揚州絹。’。

“一根針,三尺線。”: 在覺照的那個點上,要過濾每一個心念,並做相應的修正,修正的標准:就是“無貪嗔癡疑慢,平等無分別,隨順眾生,利益眾生”。


“益州布,揚州絹。”:益州的布和揚州的絹都是很出名的,布中之最好,絹中之最好,就是要我們,往好裡修,向成佛的方向修。

2013-12-04 10:40:04 | 引用
Re: 不斷百思想
沒開悟, 不是要不要做“不斷百思想”, 而是根本就不會做, 做不了! 相似、極相似、最極相似去做, 誰都能占上一個, 但那不叫會做。
師姐說了這麼多, 有句關鍵的沒突出: 覺照不是我覺照、你覺照、他覺照。。。。無我。

另貼老拙描述了不一、差別相, 這裡師姐說照,“不斷百思想”, 經典這類教導也是不計其數。 差別相、不斷百思想不用說誰都會, 只是和六祖說的那個不是一回事, 所差是有否實證無我。 說六祖那個層次的經典一般歸於如來藏類,看上去玄妙、矛盾、費解。。。。 它是證的,用語言描述顯得很吃力。 好說些的是中觀唯識, 導向無我, 能依此證無我, 如來藏顯, 也是證如來藏。 見道前人交流,最需要的是“不二”,“舍”,“無我”,“斷”。 “照”“覺”“如來藏”等也要從這個角度趨近。 否則易成玄談, 千多年前這個弊病就已經很突出了。

2013-12-04 10:49:39 | 引用
車老板
緣緣
無題
我這是用我的證,來解釋我讀過的經教語錄。我的這些,都不是我學來的,都是我從自心中悟出的,不知叫不叫玄談?是不是戲論?

2013-12-04 11:03:37 | 引用
無題
法界源源心中流

2013-12-04 11:06:06 | 引用
緣緣
BUER
Re: 不斷百思想
師姐,回國後還是要學會翻牆技術啊,大家都盼著你發帖呢啊。

2013-12-04 12:12:50 | 引用
無題
緣緣 寫道:
法界源源心中流


為什麼說"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我今天恐怕沒有時間回貼了, 等師姐以後翻牆來討論.)

這個問題師姐不必費時回帖了.

2013-12-04 12:32:57 | 引用
老拙
BUER
Re: 不斷百思想
本人法身正住還未證得更不懂如何是法身向上。從元音老人的的開示中看到過幾回這個詞,我感覺元音老人的意思是針對有些修心中心的人以為見性就到家了,所以要大家繼續好好做功夫保任,要能在事上透的過。下面是摘抄的一段元音老人的開示:

識得本來,只到法身邊,亟須綿密保任。時時觀照、念起不隨,無所得、無所求、二六時中歷歷孤明,方入法身正住。更須向上,孤明也不可得,親證報、化,才能圓成佛果。“向上一路”,就是指法身向上之事,此事千聖不傳。為什麼不傳?因為沒辦法傳。這不是一件東西,我把它交給你就算傳給你了。法身向上之事,只能自證自悟,通身放下、桶底打穿,別人用不上勁。



趙州禪師曾說:“老僧行腳時,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處,此外更無別用心處。若不如是,大遠在!”時時處處都不“雜用心”,即時時處處都不離自性。如此綿密保任,長養聖胎,自得法身正住。然後法身向上,起無量無邊妙用,於本來無法處開演八萬四千法門,於本無眾生處救度無量無邊眾生。



摘自《碧岩錄》講座

2013-12-04 12:35:25 | 引用
Re: 不斷百思想
末後勞關才是法身向上啊,咱們還早著呢師姐。

再看這篇:

省略很多文字。。。。。。

這禪宗有三關,初關“法身邊事”剛才講了。第二關就是重關“法身正位”,第三關“末後牢關”就是法身向上,再有神通也不可得,再放大光明朗照十方也不可得,一切都收歸自性。

省略很多文字。。。。。。

要光明神通都收歸自性,一切都不可得。法也不可得,佛也不可得,什麼都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那才是法界究竟,那才是禪宗所說的法身向上。

省略很多文字。。。。。。

成佛的訣竅——元音老人

來自: 顯密文庫

一九九六年六月講於濟南

2013-12-04 12:48:05 | 引用
BUER
上一頁12下一頁

發表評論

Photo(相冊)

缺省
 
更多...

My Groups(群組)

法律探索
菩提樹下
更多...

Good friend (好友)

緊急求救
piano2
四維
仙雲
3M
麥子谷子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網

skin by 126blog.com | page generation: 0.035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