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庆: 2025国庆档影片观察1|各有"绝活",也各有缺憾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纵观今年国庆档最具市场关注度的9部影片,其实各有“绝活”,它们试图在不同维度上展现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与卖点,可谓诚意满满。

以《731》和《志愿军:浴血和平》为代表,国庆档的电影其实在类型叙事、视听表达、主题建构等方面都不落俗套。但遗憾的是,这种创新意识像一种致命的诱惑,有时确实可以令观众耳目一新,但更多的时候则容易因为功力不够或方向有偏差,成了孤芳自赏式的清高或者自我感觉良好的卖弄。

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万物皆可消费,再尖锐沉重的题材,都可以通过“符号化”加工的方式,从中提炼出几个易于传播的概念或者形象,满足观众对特定题材的某种想象,抚慰他们的集体焦虑,进而成为市场凯旋的通行证。


今年国庆档有好几部影片的题材都非常严肃,但是,在商业片的创作逻辑中,这些影片必须将题材处理得非常讨巧,看上去虽有金刚怒目的姿态,但底下是慈眉善目的包容与身段灵活的圆滑。最终,这些电影像是中医里的刮痧,乍一看触目惊心,实则人畜无害,甚至还有益于社会肌体。




《毕正明的证明》有一个警匪对决的故事框架,它的触角伸向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的某个阴暗角落:火车盗窃。而且,影片通过毕正明追查窃贼的执着身影,不仅讴歌了警察为了匡扶正义的付出与牺牲,更折射出中国社会治安数十年的变迁轨迹,与国庆档特有的家国叙事形成巧妙呼应。

《毕正明的证明》并未将反派角色塑造成恶的符号,而是强调,被人贩子拐卖的江米条和二宝,被曼姐收养的大白桃,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们破碎的童年与扭曲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影片还暗示,花手若走正途,本可在钢琴演奏方面有所成就,大白桃凭借出色的外形,大概能做模特,但他们从未获得想象另一种人生的资格。




这份深植于命运的悲情与苍凉,本能使影片在追求正义战胜邪恶的曲折与坚定之余,也体现对边缘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但是影片为了突出“传奇色彩”,将盗窃团伙构建成一个等级森严、规矩林立的江湖世界,渲染部分角色身上的武侠特色和江湖义气,这在有美化犯罪群体之嫌的同时,多少模糊了其行为的本质危害。更有甚者,影片对偷窃行为近乎炫技式的特写剪辑,也有将社会犯罪行为转化为视觉“奇观”之嫌。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