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ravel"火爆背后,3500万外国游客的难题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金融方面,中国的支付体系主要围绕本地银行+移动支付构建,国际信用卡体系与本地银行账户的数据并未完全打通;而中国居民享受的网贷、信用租赁、免押金服务等,核心是基于个人信用体系,外国人没有本地信用记录,导致许多企业无法给予同样的服务。

更大的原因或许还是来自国家安全。

外籍用户的身份信息涉及跨境数据流动,出于国家数据安全的考虑,部分政府网站、金融服务等限制外国人使用。在过去,也确实有不少外国人利用支付漏洞进行跨境套利,促使监管机构对外国人开户、支付限额、资金流动等实行了更加严格的管理。




结语

尽管外国护照“困境”重重,但每当彭家荣回忆起初到中国时的情形,不禁感叹起了改革开放的硕果。从外卖、网约车等生活服务的普及,到大量行政手续由线下转为线上办理,彭家荣表示,这些年,他在中国生活、工作的体验越来越好。


“虽然之前写了两篇文章讲外国人在中国不方便的经历,但中国这20年的变化真的很大……20年前我第一次到河南郑州的时候,几乎只能用现金,别提什么国际信用卡,更别说微信支付了。”

这两年来,国际地缘政治日益紧张,中国却进一步加大了开放。除了签证放宽外,像今年4月,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将“即买即退”服务措施从多地试点推广至全国。外国人买了中国商品后能在离境退税商店迅速退税,既便捷又增加了不少游客多次来中国的意愿。




来源:中国政府网

与此同时,各地也推出了诸多方便外国人旅游和工作的新政策。今年3月,沈阳市向外籍人员代表发放了首批外国人“证卡融合集成”实体社保卡,不仅是外籍人士在沈工作身份凭证,更集成了社保服务、金融支付等民生功能,实现了“一卡多用、一卡通用”。


2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