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ravel"火爆背后,3500万外国游客的难题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他还提到,尽管这两年对外国人的住宿限制放宽了,但“门票”这只拦路虎依然没解决。“许多景区需要提前预约,很多预约景点门票的网站和小程序,必须用中国身份证,我的护照不行。有一些界面完全是中文,我的一位非洲朋友就表示完全看不懂。有些景点即便买了票,工作人员仍把我拉进小屋子,要求我护照登记。”

住宿、门票、酒店、支付、上网这些常见的“坑”,尚可打个补丁——近年来,国家部门陆续出台不少新政,旨在“完善入境旅游服务”,包括在预订景区门票、购买车(船)票、住宿登记、电子支付等方面提高便利化水平,但有些“坑”却十分隐蔽,难以用制度填埋。




来源:中国政府网

在外企任职翻译的苏苏经常要帮来华工作和旅游的外国人办理文件,她分享了她在接触外国人时最频繁碰到的问题。

最常见的一个坑就是证件照。苏苏表示,在中国办理文件经常需要用到49*35mm的照片,也就是两寸照,是长方形的,很多网站会直接翻译为two inch,但两寸照在一些国家通常指2英寸*2英寸的正方形照片,因此常常需要重新拍摄。

这个小细节本质上是一个文化习惯和沟通问题,而一落到实际旅游中,问题就会被放大。


之前旅游时,苏苏的团里有一位长居中国的比利时游客,他特意没有报所谓的“外国人专团”——因为更贵,行程还缩水,“不适合想深度体验的背包客”。于是他加入中国专团,然而导游在讲解少林寺历史时,他屡屡向苏苏追问历史与宗教细节,但毕竟不是英语专团,苏苏努力翻译,常常感觉“词不达意”,那些复杂的文化内涵实在难以完全传递。

这种文化鸿沟的背后,是中国缺少专业的外语导游。中国旅行社协会导游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24年底,全国持证导游约66万人,外语导游占比仅8.4%。双语导游更是凤毛麟角。如天津去年新增的外语导游中,双语导游只有10个。




导游在苏州园林为几位外国游客讲解

更宽泛地说,能够对外简单沟通、接待的多语言从业者在中国也是极度缺乏的。作为反面案例,泰国等亚洲旅游型国家,在主要城市的景区和市中心的麦当劳里,服务人员大多能讲基础的英语和中文。

当然,这一现状还受客观大环境的影响。一位桂林的酒店从业者表示,原来桂林四星级以上的酒店里能讲英语的服务人员,2020年以后很多人都转行了,外国客人只能找导游翻译,原本的英文菜单、外币兑换等酒店服务也都消失了。


2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