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到创新:中国如何成为清洁能源行业主导者 |
据此标准,2022年中国高质量清洁能源专利申请量是美国的两倍多。尽管中国申请人仍在提交大量低质量专利(与现有发明重复或者差异不大),但高质量专利占比持续攀升。
这一趋势是由中国政府的战略政策及学术研究环境的成熟所推动的。
“这绝非偶然,”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珍妮·梁黄说,该研究所建立了一个涵盖全球关键技术研究的数据库(这些技术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安全),其中包括清洁能源在内。
去年夏天,中共领导层开会规划国家未来,除加强党建措施之外,他们最重视的就是科技培训与教育。
2015年中,中国政府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十大战略产业提供国有投资基金和开发银行的大额低息贷款,海外并购支持及科研补贴。当时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这些产业80%的国内市场自主掌控。
梁黄和其他分析师表示,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中国的清洁技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都已占据主导地位。虽然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率先开发了如今广泛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瞬时提供巨大能量的微型电池)等技术,但中国现在正在这些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创造出具突破性的新版本。
“中国投资规模远超西方,”梁黄强调,“意味着他们能建立贯穿整个供应链的工业体系。"

清洁能源研究主导地位的逆转:中国在全球同行评议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迅猛增长。数据来源: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关键技术追踪器。注:上表展示每个国家或地区在所有清洁能源子类别中高被引研究的占比。 THE NEW YORK TIMES
分析人士指出,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中国政府鼓励激烈的国内竞争,一些经济学家将其比喻为“经济达尔文主义”。
市场分析公司CRU集团的电池材料主管萨姆·阿德汉姆描述了典型的发展路径:首先是政府选定战略产业注入大量补贴。企业蜂拥而入,并在此过程中提交几十甚至上百项专利申请。阿德汉姆说,在最后阶段,政府撤回补贴,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基本上会被“淘汰”,而“幸存企业变得更强大,出海争夺市场份额。”
以电动车电池为例。虽然在30年前,美国率先在锂离子电池生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后续研究缺乏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则接棒领跑。
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最近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而它在国内的竞争对手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依赖于一种由锂以及相对便宜的铁和磷酸盐组成的锂离子电池,而不是西方生产商偏好的镍和钴。通过取得专利的技术突破,这些中国公司让电池更轻、更耐用、充电更快、生产成本更低。
这些改进也使电动车驾驶起来更安全、更便捷。
宁德时代也在为特斯拉和宝马等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它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将汽车电池火灾风险降至最低的方法,并在2023年获得了欧洲发明家奖。这一系列专利虽然听起来只是关于电池盖和短路的技术描述,似乎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是防止电动汽车在过充电时发生灾难性热量积聚和爆炸的重要技术突破。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