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还没打完 一些商家已经出局了 |

我常去的一家山东水饺店,生意一直相对稳定,六成堂食四成外卖。可最近一次去的时候,老板娘对外卖平台补贴战一肚子牢骚,说从5月至今,店里的外卖单量倒是提升了,每单的利润空间却急剧下降,几乎不赚钱。
我试图安慰她:“你们不是主要靠堂食吗?”老板娘苦笑着说:“你看看店里面有多少空位?堂食30元,点外卖却只要25元,很多老顾客都直接叫外卖了。”甚至还有客人都到了店内,一查外卖便宜,就直接在店里点起了外卖。
老板娘甚至想过干脆把外卖关了,只做堂食,但又一细想,现在外卖这么便宜,那只会导致顾客在别处下单,还是不会来店内消费。
在附近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一众餐馆中,这家夫妻饺子店异常坚韧,熬过了疫情,挺过了消费降级,却在号称“补贴商家”的外卖大战中元气大伤。
01
这样的餐饮故事,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到底是外卖大战先结束,还是小餐馆先倒闭?
有的小老板很激愤:外卖大战的结果,就是挤兑我们这些实体小餐饮。
有的小老板很纠结:开吧,总在觉得有希望时来点预期之外的事,比如外卖大战直接打掉了堂食;关了吧,多少有点点不甘心,因为现在这种卷肯定不对,总怕市场突然不卷了,自己又关了错过了。
有的小老板已经认命了:我们往年暑假都是全年生意最好的时候,7月最少都有4万的利润,今年能保住本就不错了。
有的小老板还不忘自嘲:我们这些小餐馆就忍忍吧,实在不行不是还可以加入外卖小哥大军。
还有些小餐馆已然止损出局。
广州番禺广场对面夜市街上有一家木桶饭餐厅,开业半年多以来,65%以上的营收来自堂食业务,此前日均营业额一直稳定在6000元左右。7月电商平台挑起新一轮外卖大战,这家餐厅日营业额骤降至1000多元,最差的时候,一天的收入甚至只有500多元。
外卖订单量虽然上涨了,但被证明是“虚假繁荣”。木桶饭餐厅的外卖后台数据显示:一份原价21.8元的花石香干木桶饭,加上1元包装费,总价为22.8元。餐厅除了要承担活动的补贴,还要支付平台1.34元技术服务费和5.45元的配送服务费,这一单的实际收入只有4.11元。
堂食没生意,外卖不赚钱,木桶饭餐厅老板当机立断:“外卖大战看不到尽头,继续经营只会越亏越多,不如及时止损。”
02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有新平台为争夺外卖市场份额,以巨额补贴和低价策略掀起了新一轮行业内卷。
外卖大战刚开始时,不少中小餐饮商家摩拳擦掌,想大干一场:补贴来了,订单有了,店里也忙起来了。
毕竟,这几年,餐饮市场都不太景气,中小餐饮商家也因此有了久旱逢甘霖之感。
但很快,中小餐饮商家们就发现,自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以咖啡市场为例,新平台的补贴主要是针对咖啡连锁大品牌,部分中小品牌和独立咖啡馆难以得到流量和补贴支持。云南一家区域连锁咖啡品牌老板惊愕地发现,由于大型连锁品牌价格很低,这一期间门店整体的杯量都直线下滑,原本门店一天能出1000多杯,外卖补贴大战后每天只能出四五百杯。
区域连锁品牌还不是最惨的,外卖大战中的新店直接开启倒闭模式。南宁的一位咖啡主理人,5月还在社交媒体分享装修日记,7月再一更新就是闭店日记。她晒出的外卖订单中,一单到账仅三四块钱,最惨的一天收入不到5块。
独立咖啡店正常的客单价是多少?西南一家咖啡连锁负责人表示,一杯拿铁的售价要高于19元,外卖单才有4毛利润。为了对抗平台的补贴,他不得不自行加大补贴,卖一杯亏8毛。但如果不下调售价,高价产品就会少人问津。
鉴于补贴已经明显威胁到独立咖啡品牌的生存,重庆市咖啡协会公开要求停止“百亿补贴”。最近也有媒体统计,近20个各地区域的餐饮协会发出倡议书,呼吁停止“外卖大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