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厌女成为潮流:"男性圈"为何走红?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些女性经常强调,选择过这种依赖型的生活是她们自己的意愿,这无可厚非。如果一个女人说,‘我想做个传统的家庭主妇,在家做饭带孩子让我感到满足’,那当然很好。女权主义者长期奋斗争取的就是这种选择的权利。”维特沃说,不过问题在于,当女性空间主要限于家庭时,她们就会从公共生活中消失,无法参与塑造(政治)决策和进程。

很多认同男性圈子观点的女性,也创建账号推广她们的生活方式,并宣称这是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凡是不这么做的女性,都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被告知需要接受治疗。和以往一样,女权主义被描绘成一种疾病,”维特沃说道。

“在德国,你们什么都有了”


维特沃本人也活跃在网络上,定期发布德语视频,主题是女性之间的平等与团结。她以简洁犀利的风格,并不乏幽默地批判性分析了父权结构和网红们如何在社交媒体上散布厌女内容。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她的观点。有人评论说:“在德国,你们什么都有了”,以此来回应德国女性的权利问题。维特沃指出,统计数据显示,在德国,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名女性死于现任或前任伴侣的暴力。


针对她的批评不仅来自男性,也来自女权主义阵营。




“男性圈”要与女权主义争夺权力

“对某些人来说,我不够激进。比如,我不认同‘4B运动’(起源于韩国的女权运动,指女性不婚、不育、不恋爱、不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编者注)。……这跟结婚不结婚无关,而是关乎女性拥有选择权和自主决定权。女性和男性并非完全相同,但他们的价值是平等的。”

厌女运动日益盛行,构成了巨大的危险,TikTok 和 YouTube 等平台为其提供了完美的滋生土壤。一些网红将充满毒性的男性气质包装成生活指南,并将仇恨伪装成“真理”。年轻男性尤其容易受到其影响。社交媒体正在塑造一股新的厌女叙事的浪潮,这可能埋下严重的社会矛盾的隐患。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