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迁回美国 愿意干,有人吗? |
这些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存在很多办公室工作所没有的职业风险。企业不仅招工难,能否留住员工更是一大挑战。尽管政界人士时常颂扬这类制造业岗位,但现实是许多美国人不愿投身其中。
25岁的扎卡里·普哈伊达(Zachary Puchajda)坦言:“很多人都说不愿意在这种地方工作,实在太辛苦了。”普哈伊达的朋友在桂格市铸造厂工作,在他的介绍下,普哈伊达开始从事金属铸造工作。
这类高强度体力劳动正是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所推崇的“硬核制造业”代表,他试图通过振兴此类产业,重塑美国制造业强国的辉煌。
川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已初见成效,促使部分企业将零部件供应链从海外迁回本土,这一产业回流趋势为美国中小型制造商带来了订单增长。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美制造业岗位空缺数仍高达50万个。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今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近一半的制造企业称“招工难”和“留人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金属铸造工人操作焊接炬和其他设备。
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工人不仅面临严格的轮班制度,其平均薪资水平更较私营部门整体低7.8%。这与1980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制造业薪资反而高出3.8%。与此同时,行业工会覆盖率的持续下滑,使得制造业的用工困境雪上加霜。
Upjohn就业研究所(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经济学家苏珊·N·豪斯曼(Susan N. Houseman)说,工厂雇主还面临着其他挑战。首先是公众对工厂工作的刻板印象,普遍认为其环境恶劣且危险;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产业外迁潮造成的心理阴影。“当年亲眼目睹社区工厂倒闭的民众,至今仍对制造业就业的稳定性心存疑虑”,豪斯曼说。
专注行业人才发展的非营利机构制造业研究所(Manufacturing Institute)所长卡罗琳·李(Carolyn Lee)强调,劳动力短缺已严重制约企业产能扩张。她说:“不是说你突然建了一座工厂,就能指望工人自动出现。”
她表示,制造业企业必须创新用工策略以增强岗位吸引力,其中关键是要推行弹性排班制度——这种传统上属于白领的福利,如今正成为蓝领工人的普遍诉求。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