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我从妈妈的房子里滚出去了....(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闪灵》剧照

仅仅几秒钟后我就突然冷静下来,随后就被内疚感笼罩。我抱着受到惊吓的猫,轻轻地抚摸着它,试图安抚它的恐惧。看着它渐渐放松下来,突然间,妈妈的声音和场景在我脑海中浮现:“我是生你养你的妈妈,你居然还敢顶撞我!”随后,我想起了她拿着衣架毫不收敛地抽打我,而我一边被打哭一边试图逃跑的场景。

这让我觉得很恐怖,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继承了她的这份愤怒和暴力的冲动。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只存在于我与小猫的相处中。


我的潜意识里知道,小猫依赖于我无法逃离,正如我的妈妈对待作为女儿的我那样。当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都重复着曾经我妈妈的影子。

自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自己,而那些不断重复的与她相似的片刻都告诉我一个结论:无论我如何尝试与母亲保持距离,那些与她相似的部分,如同根深蒂固的藤蔓,已经在我的体内中生根发芽。我带着她的痕迹成长,成为了一个既有她的影子,又试图寻找自我独立的女儿。

延续、中断

很久以来,我都认为我和妈妈之所以变成这样的关系,单纯是我和我妈之间的问题。毕竟在社会文化的讨论中,母女会天然地亲近彼此、相信对方会无条件地认同自己。如果我做不到那样,那只能是我自己的问题。

但随着我逐渐成长,我开始意识到,虽然可能存在每个母亲的个人性格和经历所导致的问题,但同样不能忽略她们所经历的社会问题。

上野千鹤子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提到:个人对母亲的怨恨和疗愈的当然只能自己解决,但是在此之外,如果不去剖析、理解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就无法打断母亲传向女儿的暴力和干涉的连锁。




上野千鹤子

回顾我妈妈的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其中并不难理解她为何是一个如此好斗、冲动、信奉丛林法则、功利主义、强势且非常具有行动力的人。在她所生活环境,女性如果没有上述特质,很难在残酷的生存与竞争环境中“活出头”。


她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生活在揭阳普宁的一个小农村。他们有七个孩子,我妈妈在家中排第三。在潮汕重男轻女的文化背景下,我舅舅是唯一一个男丁。“男丁稀少”成为他们家庭在整个村子中被边缘化甚至霸凌的原因。

她重复讲述了其中一个故事:在又一次本应属于他们的东西被人抢夺占据后,我的外公、外婆,也就是她的爸爸妈妈似乎再次选择了沉默。而还是小女孩的她则是冲动又鲁莽地拿上长棍去找当事人要个说法,质问对方为什么要将自家挖的水截走。

和我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妈依然会气得咬牙切齿:“我当时经常在想,为什么我不是一个男人,为什么我不会功夫或者武术,这样我们家就不会被欺负了。”

这份刚强,让她成为当时少数没有选择留在老家,而是出去闯荡的女性——上世纪80年代以来,潮汕普宁汇集了大量工厂,对女工一直有着大量需求,女性在当地大多能有不错的岗位和薪酬,更不会向外跑。


1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