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我从妈妈的房子里滚出去了....(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直以来,每当我的女性朋友谈到她和妈妈的一些相处和琐事,我总会发自内心地感叹:“你和你妈妈关系真好。”因为那都会让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我和妈妈的关系。

我们一直住在同一屋檐下,这种密不可分的接触,催生了无数的小争吵和偶尔的大爆发。我们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因为她的暴脾气,我挨打更是常有的事情。

我不是没有对这样不亲近,甚至是有些交恶的母女关系产生过困惑,毕竟身边的女性朋友大多是和妈妈关系更好(当然,也因为更多的家庭劳动以及亲子感情的维系大多是她们妈妈进行,而在我们家,这些情感上的劳动更多是我爸进行)。


无论中外,在主流价值观和社会的情感共同体中,似乎都存在着一个宛如圣母一般完美、善良又温柔的母亲形象。赞美和歌颂母亲也是一种家庭伦理传统,无数文艺作品都在宣扬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母女之间的亲密和联结。

在这样的影响下,我也无法避免地对我妈妈有种理想化、完美化的期待。我希望她能够全然理解我,对我展示出温柔和无条件的爱,而不是时常显示出的暴躁和情绪化。



《妈妈!》剧照


而她对我们的关系似乎也有同样的困惑——每次吵完架,我们关系进入一段“缓和期”的时候,她是总会有点喃喃自语地问我:“为什么你那么喜欢和我吵架呢?我真的不明白。”有时候,我甚至能在她的困惑中察觉到一丝寂寞。

韩国心理学家金志允在《母女的世界:爱与憎的矛盾体》一书中写道,母女的世界犹如交织在一起二三十年的线团。很多母女哪怕知道自己所处的艰难境地是因为对方造成的,也还是无法确定这到底是怎样的矛盾。

我与我妈之间的关系,也一直都布满了冲突和不解。而在冲突之中,我却无法控制地变得越来越像她。我的语调、声音甚至行事风格都与她越来越相似,弟弟妹妹经常会在某一刻突然感慨:“你刚刚那样真的和妈妈好像。”


每次听到,我的心里都五味杂陈,脑子里莫名回荡起我们吵架时她总爱说的那句“你永远是我的女儿”,也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自搬出家后,我和妈妈处于一种微妙平衡的状态。而我也成功地在自己从小长大、与妈妈同在的城市,建立起了一个与家里无关的生活和空间。我曾一度以为她对我干涉已经消失。

但某一天,与室友共养的猫在我怀里挣扎,尝试挣脱走而咬了我一口。那一刻,我仿佛被触动了某根弦,怒火在胸中燃烧,脑子只被一个想法占据:你怎么敢咬我。现在回忆,当时的我像《闪灵》中的男主人一样,拿着一把隐形的斧头,对猫穷追不舍,只为抓住他泄愤。几个躲避的回合后,我用力将挣扎着的它从沙发下拖出,手掌在愤怒的驱使下落在了它身上。


1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