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信息量很大 我妻之死驚人後續來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


本來沒打算寫第二篇,但《我妻之死》的男主(以下簡稱男主)在抖音和公眾號潑臓水:“公眾號腰線胡說八道”,“腰線歪曲事實、無端臆想”。

說實話,之前考慮到男主的情況,模糊處理了很多信息,文章也寫得很保守,但是這反而成了男主攻擊的借口。


再沉默就不禮貌了。

腰線開號7年,都力求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今天關於“駕照”,“家務”,“捐款”,“群租房生三胎”等問題,就一件件擺出來,看腰線究竟有沒有胡說八道。

我之前對這位男主還心存幻想,覺得他只是長期陷在自戀的囹圄中缺乏自省的機緣,所以才會在長文《我妻之死》和追悼會現場視頻裡接連翻車。

看過追悼會視頻的人,都會被那種對妻子“工具性”的贊美,和明褒暗貶的“肯定”而目瞪口呆。

以下幾段發言堪稱典中典,感受一下氣氛:

1.“記得當她在確診癌症晚期的時候,她在微信上告訴我這個事情,我當時還在震驚中還沒緩過來,但她緊接著就說,你放心,治病的話,公司有保險,經濟上你不用擔心,而且有工傷保險,住院有工資。醫生說如果好的話,我還能活幾年,發幾年工資,沒事兒。你看這就是我妻子,她命都沒了,還在擔心這個家。”

2.“她記憶力非常好,對我很久以前說過的話做錯的事,哪怕好幾年後,吵架的時候,她都會拿出來,將我一軍,讓我無所適從,這是我太太的厲害之處。”

3.“我的太太是一個很焦慮的人,她內心很焦慮。比如窗子沒有防盜窗,她都焦慮,整夜整夜睡不著。她說:我這兩年一直在焦慮,為經濟焦慮。她對所有沒有發生的事都焦慮。”

4.“她雅思能考兩個9分,一個8.5分,一個8分,托福IBT能考118,GMAT當時也考出高得嚇人的分數。我妻子21歲大學畢業,考上美國名校的MBA,還是百分百地免學費,還有獎學金,她邊上學邊生了孩子,還帶孩子,然後還是當時商學院2013級唯一一個全A,GPA達到了3.84。”(忍不住吐槽一句:這哪像追思會,是求職宣講會吧)

5.“我妻子的第三個特點是主意多,一旦下了決心幾頭牛都拉不回來。只是為了移民而已,我勸她讀一個簡單的輕松的快速拿身份的專業,畢竟還帶著三個娃,但她還是那種非常強的脾氣,不接受我的意見,非要選個壓力很大的,這讓我們用了三年時間,別人都已經拿到身份,而我們才剛剛畢業。”

6.“ZM臨終前終於有所悟,有所反省,不止一次哭著對我說,‘我錯了我錯了,對不起對不起,我錯就錯在主意!太多了!’ ZM最後也發現自己的主意太多。”(這段真的讓人心碎,她錯哪了?)

7.“我特別羨慕我太太,你死前有這麼長時間去回望自己的一生,能跟我在一起說那麼多的心思話,能跟我拉著手日夜相伴,這都是難得的,我希望我臨終前,有情人~能這樣~對待我~”(狗聽了都搖頭)



即便他之前是沒能力看清自身缺點的一個人,但全網後續對那篇《我妻之死》的深入探討,總該能讓他有所觸動和感悟,以此為契機從自戀中抽離。從此多了一面鏡子,去觀照自己從前到底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

哪怕是真誠地承認一句自己之前沒有撐起家庭責任,以後會迅速成長也好啊!

我高看他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反省能力的,一個既得利益者,只會反復咀嚼哪些紅利的甜味,並堅稱這一切理該如此。



這兩天一位加拿大博主采訪男主,他堅稱:“實際上我妻子根本不累,真沒我在家累”。



男主半夜在抖音下場暴罵網友開黃腔,和他公眾號上深情穩重的人設判若兩人,這大概是“北大博士”這個title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他懟網友:“丑惡的嘴臉令人生厭”,“又蠢又壞”,“林生斌是你爹呀”,“比挖了祖墳還難過”,“有病吧你”……



他懟女性:“女權就是女流氓,看見地上有個凸起物,她都要削平,帶把兒的都是天生邪惡,這種人甚至變態”;



並在抖音開麥炫耀:“愛捐不捐,好心人多的是呢。捐,那是人家覺得我寫得好!”





捐款是因為對你寫作的認可?

大哥,你清醒一點呀!麻煩出戲一秒好嗎…

以前您寫了那麼多國際大局風雲的文章,流量平均三百,打賞人數為0,為什麼寫妻子的死亡過程突然有了2000多人打賞(還不算他的收款碼、私人微信接受轉賬、群裡的錢)。

請你捂著胸口憑良心說,大家願意給你錢,究竟是因為你寫得好,還是因為心疼可憐三個孩子?

當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時候,社區組織捐款,面對流離失所、失去親人的人們,你可是精致利己、一毛都不拔的人呢。

輪到你受難的時候,算是能體會到為什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了吧。



有人在他評論區提出質疑,讓他正面回應家務分配的問題,他不回應,就陰陽怪氣:









當然,我也順便挨了一拳。



既然甩到我臉上了,那我們現在一條條開擺哈,看看誰更“令人發指”?

2

以下內容全部來自男主的公開自媒體和親口敘述,有截圖和視頻為證:

1.“做家務”

男主質問網友:



這是男主今年2月發的朋友圈:

“孩子媽在的是時候,做飯主要是她。我就會做三樣飯:番茄雞蛋、醋溜土豆絲、紅燒土豆塊。”



他一直稱自己“主內”,夫妻雙方有分工。大家都以為他不能工作,不能合法開車,至少能煮飯吧,畢竟做一日三餐,是最西西弗斯的一項家務勞動了。

結果想不到吧,全職爸爸連飯都不會做,媽媽上班回家還要給他和孩子做飯!就算在原始社會,男人打獵,女人還負責烤熟呢!

現代社會的全職媽媽,每天兢兢業業地跟短視頻學做菜,生怕家人吃不好,天下誰有全職大爺這種福氣?

男主說:敏這麼一走,他“必須得做那些以前不願做的事”。

你發現了嗎?他總是理所當然地說出一些讓人皺眉的話,而自己還頗為得意。

因為在自戀者的世界裡,他從來沒有觀照和自省的客體參照物,只有自己絕美的倒影。

你不願做的一日三餐,生活的瑣碎與不堪,趕不及的deadline,是誰承擔了大半,是那個身高172,體重不過百的“健壯”妻子。







2.“沒有駕照”

桑姐的上一篇的原話是:“沒有加國駕照”。

男主一直用障眼法,強調自己“會開車”,但是你在加拿大生活快三年了,確實沒有加拿大駕照,不能合法開車啊!

桑姐知道他在國內時確實會開車。

但是國內和國外的駕照並不通用,得重新筆試、路考。

而男主因為第一次路考沒過,寫文痛斥加拿大的交通規則不公,便不打算再考了。

他居住的城市,公交系統極不發達,冬天長達半年,動輒零下30多度,去哪都得開車,沒有車就相當於斷了腿。

駕照不僅僅是機動車的資格證,它在國外就是一個人的photo ID,等於國內的身份證。不僅僅是開車要帶,坐飛機需要看、去銀行辦事要提供、去醫院check in要出示、甚至吃飯的時候點杯含酒精飲料都離不開。

沒有駕照,在加拿大生活近三年的,一定會有很多不便。

但是男主面對網友“駕照還學不會嗎”的質疑,特別牛地回應說:

“我不用考駕照”。



沒有駕照,確實可以宅家裡,但家裡需要跑腿的事總得有人幹吧。

平時得去中超,得去Costco,得出去吃飯,得接送興趣班,得去圖書館、得去醫院銀行辦事,孩子們總有playdate接送吧……

如果不出門根本沒影響生活質量,那一定是配偶負重前行幫他解決了麻煩。

妻子去世後,他最近終於被迫找駕校學車了(據說1月路考又沒過,未考證),你不是說不用考駕照的嗎?

但男主覺得他沒駕照很丟人,多次公開或私聊強調自己在加拿大經常開車。











快別洗了大哥,說你沒駕照只是個小事,但您無照上路卻是違法的呀!

男主所居住的曼省,規則是這樣的:

1.持中國駕照的人,可以在曼省開車頭三個月。他入境快三年早已不能用中國駕照開車。

2.通過筆試後,需要上繳中國駕照換取加拿大臨時駕照(class 5A),路考通過後才能轉正。

3.重點來了,臨時駕照是不能獨自駕車的,必須有一名曼省駕照3年以上的監護人陪同才能上路。

所以只要路考一天不通過,他就不能自己開車上路,否則違法。



當然,男主對此很不屑,視頻裡大罵臓話:

我靠我有美國駕照,你有嗎你傻嗶!






一下子唬住了國內的網友。

美國的法規猜一下,男主的美國駕照,已經在2017年J1身份到期的時候,就過期了吧?

已經過期7年的駕照,有什麼好拿出來炫耀,高高在上罵網友們SB的呀……

如果你真有美國駕照,直接免路考在溫尼伯更換就好了,怎麼會卡死在路考上了???

說了一個謊,就需要用更多的謊言來圓對吧。

不如一開始坦誠點,承認因為自己沒有駕照,家中很多雜事,確實勞煩妻子,給她增添工作量了。

不坦誠的特質,在他的文字中也能看到。他的行文和講話,永遠都是一種隱蔽的雙層結構,外部包裹著一層黏膩的深情,內核卻處處是在為了烘托“我的偉大”。

比如“為了給妻子補充營養,我學會了釣魚”這種敘事,一會說自己給妻子訂5500一晚的奢華酒店,一會家裡又樸素到買不起一條正經魚……明明是自己釣魚不顧家還要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氣笑了都。





3.“輔導孩子”

男主假裝要考孩子乘法算術,實際目的卻是想借孩子之口,為了自己洗白。

但是很可惜,那種強人所難,卻不自知的不適感,又一次溢出了屏幕。



大女兒正在寫作業,回答了一句:I don't care

但他繼續絮絮叨叨逼孩子算:





大女兒放下手頭的作業,很快算出了乘法答案,1176。

但他還不停止。



女兒已經不樂意了,問爸爸,我能寫作業了嗎?

他不許,還要拉著孩子繼續聊這個:



女兒明確拒絕:NO

他繼續打擾孩子學習



女兒再次明確表態:NO

他給了一句負面評價:“姐姐就是不想多學習”。

這種越界和打壓,真的讓人很窒息。

下面的網友都看不下去了,勸他別為難孩子了。








我確實相信,他是家裡輔導小孩的主力軍。

但是,他輔導孩子的方式比較高端,是人機交互式,把自己的講解錄成視頻,一遍遍讓孩子看,孩子不懂就重復再放,自己在旁邊“喝著茶也挺輕松的”。



是不是又一次有種他洋洋自得介紹經驗,而觀者忍不住皺眉的感覺。

4.“在群租房生孩子”

他在抖音和公眾號都大方承認了“在家生孩子”確有其事,這回說法是“在家生娃國外很常見”。可是,之前為了證明妻子“堅毅”的時候,說的又是“當地華人幾十年從未見過在家生的”。

他總是為了合理化自己的邏輯,選擇只說有利的一面。所以桑看到他的北大師弟將其比喻為“精明的跳蚤”時,不禁微微一笑。

他覺得“群租房”三個字特別丟面子,在視頻中破口大罵:說我們住群租房的人有病吧又蠢又壞(很奇怪的嗨點)。

鄭重澄清了那棟大房子,地段可好,可貴了,絕不可能是群租房



然後又質問“什麼叫趁房東不在生下孩子?”



來,我們請看大屏幕,來自他2022年的公號文章,沒見過這麼自錘的:





疑問一:到底算不算群租房

一棟房子裡,地下室住了墨西哥的一家三口,一樓客廳隔斷住了人,二樓住了男主一家,以及女房東,又及另一戶中年男子。

5家不認識的人,10口住在一個屋簷下,客廳都打了隔斷住人,不算群租房,那叫團結戶?



疑問二:是不是房東不在時生下孩子?

按他這篇博文中公開的信息,三胎出生於2019年12月底,男主在孩子出生前兩天到達,“我來之前她正好剛回台灣過冬”,“在台灣小住兩個月的計劃擴大到兩年多”。

也就是說,確實是房東回老家的時候,在別人家裡生了三胎,時間線很清晰呀!

再回頭看看男主這段潑臓水的話,癲不癲?打臉不打臉?





一直在消費、侮辱、打擾張女士安息,把一個女人最不堪最枯槁的模樣做成ppt、視頻、圖文到處求打賞的人,究竟是誰呢?

反正不是我。

5、“接送”

在北美,公立學校大都配有校車,家長只需要步行把孩子送到離家最近的校車站就可以了,所以男主沒有駕照完全不影響。





男主還是用偷錄的方式,問大女兒他和妻子的接送百分比,大女兒說,你肯定是90%。



男主說:以前爸100%接送你們,現在實在沒精力伺候弟弟了。



大女兒聽完小聲說了一句:現在100%是我。

然後又對弟弟說了一句:

男主在追悼會上提過,媽媽走了,大女兒會幫忙照顧弟妹。

他又在油管說,弟弟發高燒的時候,凌晨去醫院看病,把大女兒也帶去,讓她拿書包,水和食物,幫忙搭把手抱弟弟。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家裡,小女孩只能被迫一夜長大,不想當長姐,也不行了。

6.“捐款”

當初在本地小圈子捐款的時候,輿論還風平浪靜。

某好心醫生、華協、教會線上線下組織了多輪捐款,張女士工作的銀行為她開設了捐款專用賬戶,特意標注款項將轉給張女士的丈夫;公司還有人身險和遺屬保險,已故員工的配偶有撫恤金和按月打款;因為買了貸款保險,所以房子的貸款不用還了,房子白送;男主自己在追悼會上也親口說過自己在國內還有存款和房產

錢揣兜裡低調花掉,根本沒人罵你。

但是男主並不滿足,真正讓他引火燒身的,是他的這篇“國內特供”。



通過爆炸式的流量拿到了國內網友給的打賞、捐款、微信轉賬,那就要有勇氣承受流量的副作用——批評和監督。

但是,他一邊喜滋滋收著捐款,一邊用臓話罵著網友,一邊還要顯擺炫耀:“愛捐不捐,好心人多的是呢。”

今天要好心人給孩子捐一本童書,明天又要好心人給自己捐一杯咖啡,打工怎會有打賞香呢?





結語

寫第一篇文章的時候,桑姐哀惋一個優秀女性的傾其所有和英年早逝,希望天下女性在做人生選擇的時候,把自己的權重調高,把妻母的權重調低。

那一個個的“好”,也是閹割生命力的一把把刀,趁早遠離它。

但是,我共情女性的視角也傷害了男主根深蒂固的自戀,成了他討伐辱罵的“女權”和“女流氓”。

願男主在這個被迫“成為母親”的過程中,能真正切膚體會到,這個世界上無數“妻母”們每天經歷的焦慮、辛苦和沉重。

看過這番鬧劇,我跟桑姐夫囑咐了,如果以後我死了,他敢給我搞這種神神叨叨的全網悼念,我一定爬上來把他帶下去。

愛人走了,就讓她平平靜靜的,像一滴水,回到它的大海去。

男主有條朋友圈很能體現他的價值觀:



還是那句話,不要把萬物當工具,敬畏流量,敬畏互聯網,它能讓人一夜成名,也能讓人如履薄冰,它能給人帶來欣喜的財富,同時也會帶來質疑和爭議。

甘蔗沒有兩頭甜,這世界上就沒有不付出代價就能揣進兜的收獲。

而男主,似乎只想吃甜的那頭。
1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空山 2024-04-30 16:12
    這男的真惡心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67 秒 and 11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