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移民火星 網友紛紛“准備攢錢買船票”(圖)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從科學上來講,我們希望尋找地外生命,及生命起源的證據。與此同時,許多航天強國都希望解答:火星上是否有可供人類將來使用的資源,即是否有望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


經過人類50余次的火星探測任務,實踐證明,火星著陸要比登月難得多。

登月相對簡單是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火星大氣層對探測器著陸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比如沙塵暴等。在這樣的環境中,探測器踩刹油門力度、時間都難以精准把控,都或將導致探測器“翻車”。


“此外,火星的特殊性還在於,每26個月迎來為期三周的火星探測器‘發射黃金期’,此時地球和火星呈直線狀相遇,發射器從地球出發會大大節省燃料和時間。”肖龍向潮新聞記者介紹。

所以,馬斯克是“急迫”地向火星出發,“如果我們等待太久,可能會錯失在火星上建立居住地的窗口期”。在肖龍看來,馬斯克是出於長期考量,因為“移民火星”是一個龐大且長期的系統工程。從長遠來看,無法排除地球發生小行星撞擊等災難的可能性,所以人類需要探索移民火星。

雖然迄今為止,中國已有數次完全意義上的成功著陸火星,但是火星探測這條路未來依然有許多難題,尚待攻克。

除了克服自然條件外,探測器還需要精准的程序設定。肖龍介紹,著陸器從火星大氣層抵達火星表面的過程,完全依靠預先設定的程序完成,且只有七八分鍾時間,“如果實際情況和預設的程序參數不一致,就很容易導致失敗,因為來不及臨時調整。”

“而且,從地球到火星需要飛行七八個月,還需進一步提高相關技術,節省時間成本。”肖龍認為,人類真的“移民火星”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在稀薄空氣中營造正常呼吸環境、在火星表面搭建可循環生態系統等,“飲用水源、醫療健康、衣食住行......具體技術問題還有很多,同樣需要一件件攻克。”

肖龍向潮新聞記者表示,“探索過程會受到資金、技術、自然災害等因素制約,其實很難說這個目標具體哪天會達到,但一步步向前推進是肯定的。”當前火星探測技術越來越完善,火星移民只是時間問題,大家應該持包容態度。


或許有一天,我們真的會如科幻片中刻畫的那樣,在火星中建設新家園、創造自給自足的文明。而且,除了移民之外,我們還能將火星當成“宇宙跳板”,讓人類走向更深邃的太空。

中國正在籌備去火星“挖土”

目前,實現探測器著陸火星地表,全球僅有中國美國有成功經驗。隨之,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緊鑼密鼓展開,去火星“挖土”便是一項重要安排。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相關研究團隊表示,中國計劃2030年前後完成火星采樣返回。這將是繼中國行星探測工程首發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展後,又一次飛向火星。

而承擔這一重任的便是中國正在研制中的“天問三號”火星探測器。肖龍介紹,“天問三號”核心任務是到火星表面采集樣品帶回地球以尋找火星生命痕跡。

不過,難度最大還是火星采樣返回。相關專家介紹,采樣返回存在兩大困難:一是在火星表面獲取樣品,然後起飛上升;二是在軌道上完成兩個目標之間的交會和樣品的轉移。

業內人士表示,這將比“天問一號”探測任務更加艱難,但大家從其刷新中國行星探索多次歷史記錄中,看到了進一步探測火星的信心。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中的“祝融號”火星車首次在火星留下中國印記。“環繞器在火星實現全球覆蓋,中國得到了大量科學探測數據,希望通過數據解譯,獲得對火星的理解和認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向媒體介紹。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5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1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