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哈佛: 哈佛毕业10年回头看 大批孩子过早牺牲于爬藤算法(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真诚就是必杀技」为什么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也正因为跳出了算法,让孩子在系统里也敢于做一个活生生的人:名校招生的眼光极其犀利,如果你把爬进去视作唯一目标,委曲求全地配合它、讨好它,求它施舍,它反倒不在意。超越申请目标,将它视作成就自己的工具,反倒更受名校眷顾。「名校也喜欢看有能力的人画饼。看,我以后是要成大事的人,你要不也赌我一把?」具体到实践中,如何挖掘学生亮点,如何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找到梦想和人生目标,在大环境下不被裹挟,如何呈现最真实的形象给招生官,这里的每一个发问都能拆解成更为务实的助攻。「我们想做的,就是让学生不过早被否定,想办法让他们被看见。」




■拜雅老师研发的一套申请管理系统Worktile,分板块罗列事务(比如夏校、活动、竞赛、申请季模块等,提高时间管理效率





拿到录取的未必不是我

「过去的你穿越到现在,还能被哈佛录取么?」梁绮涵这几年被这个问题问麻了:


「现在的孩子确实太卷了,我肯定卷不过,但最后拿offer的,未必不是我」。她回想自己当年还是幸运的。一来,从小学一年级的暗黑经历后,就想着当一名好老师,并且一直在行动。二来,无论是报考专业,还是出国深造,人生路上的大决定全是她自己做的。父母不仅没有帮上忙,甚至还会劝她回头从医,继承家族衣钵。就这两点上,现在的孩子似乎就没那么幸运。很多人还在没有思考力时,就被父母规划上出国这条路。而后又在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卷时,被催着投喂了许多补品。而美国名校又格外执着于发问——你是谁?在这样的成长轨迹下,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如何去作答呢?「我之所以能对答如流,是因为从6岁就开始想这个问题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及随机发生的人生,梁绮涵坦言这些是她难以给孩子们补上的。

更大的误解来源于父母。她有次在分享Alan的案例时,被一位父母的评价震惊到了。这位父母看到了Alan的奖项表示,「那我们家孩子也能上MIT,拿了全国奥赛的金奖」。东亚父母算术极好,总在计算到达终点最为省力、省成本的路线,为孩子省点力气。但这无形中省掉了孩子试错的机会,但也省略了他们获得人生体验的多样机会,孩子变得单薄,长期来看,反倒是一笔亏本买卖。而孩子呢?他们要么慢慢会在心态上输不起,甚至不愿意自己做决定,因为不敢为人生担责;大多数潜移默化里执行父母意志,活成跟父母一样的人,让渡自己成为自由人的权利,从而产生隐秘的心理问题。不管是升学结果还是成长体验,大概率会沦为追求名校的炮灰与牺牲品。就像在爬藤趋势、数据、算法、公式铺天盖地袭来,像股市一般的市场里,分析师们也天天说能跑赢大盘,但输的最惨的,往往就是那些听信套路、迷信专家的人。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