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大S: 汪小菲事件激化兩岸矛盾?國台辦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但偶有擦槍走火,聽到台灣親友講“武漢肺炎”時,Bella知道先生也會覺得不舒服,但雙方為了夫妻和諧不會特別拿出來討論。


Tom和John也表示,雖然兩人價值觀接近,但不會和仍在中國生活的John爸媽談政治。“就知道大家的立場不一樣,他爸是資深的共產黨員......他們都是覺得‘兩岸一家親’,沒有必要制造對立。”

周小姐則說男友在溫州的家人有關兩岸,看會央視《海峽兩岸》,接受訊息比較是中國大陸視角出發,所以跟他的家人聊天時,會直接說“我不會很關注”,或是轉移話題。她提到某次雙方家長在談話時遇到的狀況。


“有次,我爸媽跟他爸媽在視訊聊天,我男友爸媽就說:‘等疫情結束歡迎來溫州,歡迎你們來。’但我媽那時候也沒注意,就說:‘那也滿好的,她也很久沒有“出國玩”。’我就趕快轉移話題。小小的認知不同。但因為兩邊沒有往心裡去。無心的事情造成困擾,盡量避免。”

讀空氣探表裡

Bella發現回到台灣之後,居住在南部的兩人,的確比在意大利時會遇到更多的挑戰。她提到,“我老公說,‘我出去吃飯,身邊的人都在講大陸怎樣,我在大陸吃飯,身邊不會有人講台灣怎麼樣。’”

她觀察,台灣南部的民眾對於中國的批評意見比較多,“例如買個東西,譬如說東西很容易壞,身邊的人就會說是中國買的吧?是淘寶買的吧?”甚至同事對她的先生來到台灣,也有“中國經濟不是很好,為何要來台灣”這種質疑。

此外她也必須跟先生解釋一些台灣特殊用語。她說:“認識我的時候,我教他用youtube,他問我什麼是‘426’,我很驚訝,但也不能怎麼辦,只能解釋。”“426”是台灣網民用來形容中國大陸居民的諧音貶義詞。

個性內向的花花提到,雖然實際上沒遇到,但自己會擔心周圍的台灣人聽到她是中國大陸人而不喜歡她。小蘇則要花花不要擔心太多,一來是兩人居住在北部,二來是就他的經驗,台灣民眾因為資訊自由,並不會有過於封閉的排斥心理。


居住在中國的周小姐則說,自己已經習慣不講政治話題,即便同事看到台灣新聞上微博熱搜想跟她聊,她也盡量不去講。

人在澳大利亞的Tom和John也是。職場上比較多中國大陸的同事的Tom選擇用比較圓滑的方式處理,不讓身邊的人猜透他的立場和想法,只有少數例外。他說:“香港的朋友發了六四的文章,我擔心按了讃會傷害中國朋友的心,但是六四是真實發生過的,還是得按。”

相處之道在溝通


從這四對伴侶的經驗來看,在政治話題上,除非確定立場一致,不然通常不會特意討論增加沖突,同時之間伴侶也得願意去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回到日常生活,兩岸有更多溝通管道對於這些伴侶來說至關重要。周小姐提到她跟男友都覺得兩岸關系比以往緊張。

她說:“十一假期的時候,之前老家還可以自由行,突然不能到台灣自由行,他就很怕不能一起回台灣。交流沒有那麼順暢,我們態度都是希望多交流,是比較好的,總比較好。”

小蘇則認為,資訊自由的台灣給人民充足的管道去判斷事情,要太太花花不用煩惱,“台灣人都有接觸各種資訊”,不會有過於偏激的想法。

綜觀四對伴侶的分享,要維系兩岸情緣,重要的是相互相理解跟包容,同時對於差異跟分歧抱持開放的心胸與態度。

(部份采訪由記者李宗憲協助)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禮.時.高.亂] 2024-03-27 11:13
    這一對冤家經過法院判決離婚&撫養權,痞子菲還繼續跑台灣胡攪蠻纏;大S自作自受,一般民眾真看不起這個無賴漢,這德行真是個廢物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7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