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他们曾被下令改名 并禁止庆祝春节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图像来源,SOE TJEN MARCHING 索珍玛琴

索珍玛琴解释说,对华裔的歧视性规定实际上并非始于苏哈托时期,而是自荷兰殖民时代就已存在。当时,华人和当地人被迫分开居住。


当时,中国人必须持有特殊的身份证,并居住在中国公民的特殊定居点,也就是现在的唐人街

“他们直接隔离了中国人,建立了唐人街。这样,中国人就不会与当地人混居,然后成家立业。”她说。

然后,这项规定在苏加诺(Soekarno)和苏哈托统治时被继续执行。

“苏哈托时代更糟,因为我们不仅被迫改名,还被禁止使用汉字,春节庆祝活动也被禁止。”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1965年10月,一名华裔学生在印尼公共大学(Res Publica University)遭到印尼青年攻击时保护自己。

虽然索珍玛琴的父亲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母亲也是一名汉语教师,但索珍说,她和她的兄弟姐妹们从未在家里学习或使用过中文。


“他们不教孩子中文是因为他们害怕,非常害怕。因为我父亲也曾是政治犯,所以你必须小心。所以我不会说汉语。”

“我失去了(学习语言)的机会,非常(不幸)。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很恼火。”索珍玛琴说。

她说,当时的政府正试图通过更名规定、语言禁令以及中国庆祝活动和传统禁令来推行同化进程,从而抹杀中国人的身份。


“如果他们在没有任何胁迫的情况下想改名,对我来说这并不重要。这是别人的权利。问题在于是否存在胁迫。新秩序时期就存在胁迫。”

被要求提供公民证的历史

与索珍玛琴不同,记者兼木塔图里计划(Project Multatuli)项目执行主任埃维·马里亚尼(Evi Mariani)从小就有一个印尼名字。埃维说,她的父亲给她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他在台湾学过汉语。

“爸爸姓朱,所以我叫朱爱惠。他说这意味着一缕爱。然后他决定给他的孙子和我的儿子也取中文名。”埃维说道。

埃维的父母出生时都有中文名。然而,他们被迫改成印尼名,以获得印尼公民证。

“我亲眼看到了那些文件,其中有一个文件叫做《姓名变更声明》。在印尼,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有这样的文件,这是专门为华人准备的。所以我的父亲、母亲和祖父也改了名字,以证明他们是印尼人。”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