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年輕人如何結婚"三無婚禮"的代價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文|解亦鴻

編輯|毛翊君


婚宴後半程,劉佳搞了場舞會,吃完飯讓親朋移步農莊草坪,一開場就整起個“科目六”。抖音裡的魔性搖擺開始在聚光燈下爆發,她和老公在前面,領著6個朋友,主打一個發瘋。粉色高叉連衣裙和高跟鞋上的小鑽纏在一起,劉佳努力邁開腿晃蕩。

完了之後,是她的獨舞《Tonight》——老公坐在椅子上當工具人,她圍著椅子跳爵士。親戚全在光圈外站著,不進前排觀眾席。剛開場時,主持人使出絕招唱rap,也沒人搭理,只好一個個點人:“那邊的帥哥美女,往前坐一坐。”跳這段時,劉佳已經換了身黑色西裝和短褲,忽然看見後排的爸媽,尷尬癌一下上來,一把把老公從椅子上拉起來互動。

她爸按傳統想法,認為這天女方父母就不該在場——這是男方那邊辦的儀式,等到回門宴時他們才可以出席。劉佳當時氣得不行,“那我媽來,你別來,你愛來不來。”可她把這些安排通知給媽媽時,對面更不可思議,“你想演電影?!”

媽媽在鄭州一家酒店做餐飲,那裡經常承辦婚禮,哪兒見過這麼搞的。“而且,你倆又不是二婚,為什麼要辦在晚上?”她陪劉佳去看了原先定的農莊,回程的路上就開始勸退女兒。“這是公司團建的地方,沒人辦婚禮……來我們酒店,中午辦。”

這個28歲的女孩就想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婚禮”,像她刷到的短視頻裡,有開闊的草坪,新郎新娘走在人群前面,被灑滿花瓣,旁邊都是年輕人,最後在迪斯科的音樂裡跳舞收場。一種派對風格,沒有親戚湊在一起的尷尬,沒有接親、堵門、敬茶那些累死人的流水線,大家也不會只顧著吃席。



●資料圖。源自東方IC

越來越多年輕人想躲避繁瑣的傳統婚席,不要車隊、接親,也不用伴郎伴娘。據36氪《2023年輕人理想婚禮報告》顯示,70%以上的受調研者中,無論男女都認為“堵門游戲”是最沒必要的婚禮環節;半數以上女性不想有接親環節,認為父親把新娘的手遞給新郎是一種陋習。

真要籌辦沒那麼容易,跟父母沖撞的背後是傳統秩序、家族顏面和賴以維系的關系資源。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有個廣東男孩在婚期前兩個月開始發愁,因為女朋友說不想接親,他不知道該如何說服自己爸媽。

一位鄭州女孩在去年國慶辦成了“三無婚禮”。爸媽很開明,但老公不理解,覺得朋友圈子裡沒有這樣結婚的。女孩把社交媒體上的帖子轉給他,最終老公同意取消接親,妥協方案是婚禮前幾天要在男方家擺擺桌,沒有儀式地請大家吃個飯。婚禮當天,新郎新娘兩人自己站在入口迎賓,當地請來的攝像都說,真沒見過。



劉佳媽媽後來一哭二鬧,每天換了法兒地講——“你姐也說這麼辦婚禮不好。”“鄰居老許說,你是不是抖音刷多了,想搞特殊。”爭吵持續了一個多月。上班前,劉佳和媽媽先吵一架,通勤路上她又哭出來,到公司後再給媽媽打一通電話,繼續爭論。

“你們總是挑我的不好,就沒有說過我的好。”她開始爆發,控訴他們從催婚到催生,“你們覺得我按照大部分人那樣安安穩穩過一生就行,但是我的人生為什麼要跟別人過得一樣。”有時她都沒法專心投入工作,只好請假回家。爸爸又總在家念叨,“男為天女為地,男主外女主內。”

劉佳和老公從大學時就在談,畢業那會兒父母持續催婚。被催得不耐煩了,劉佳還騙過他們,“俺倆分手了。”爸媽就開始給她激進相親,對象的“賣點”大部分是有錢,有時是長得帥,到最後,他們誇不出什麼優點,只說介紹人是鄰居,這男孩老實。

後來,猜到劉佳可能沒分手,媽媽不催婚了,直接轉為催生。那幾年,男朋友想多賺點錢再結婚,“後來我們就一直拖著,越拖越不想結。”她逐漸覺得,婚姻並不是“一件必要的事”。“兩個人在一塊,合得來就一直過,合不來可能就會分開。每個人都是會變的。”

去年5月,婆婆提起訂婚,他們才商量把這事辦了。籌備婚禮那段時間,最郁悶時劉佳跑去醫院看了心理醫生。一個月過去,媽媽發現女兒的異常,沒了辦法,丟下句“我們不逼你了,這婚你不想結就不用結了”。劉佳不甘心,都到這種地步了,“這婚我非要結。”




●劉佳的婚禮現場。講述者供圖

劉佳結婚消息散布到大家庭時,叔叔先跳出來了。他發表看法說,劉佳的奶奶年中去世,孫女出嫁當天就不能從家裡出發,這是不合禮數的,得在婚禮前一晚定家酒店,第二天從那裡走。劉佳不打算遵從這套規則,但嬸嬸正好在她定好的農莊工作,為了避免叔叔去找事兒,她退了一步,把場地換到了別處。

折騰完這些,距離婚期不到一個月,劉佳老公開始給親戚送請帖。男方爸爸去世早,媽媽沒有太多幹預,倒是姑姑反復給他打電話,也問“辦在晚上”這事能不能改。見老公面露難色,劉佳跟他說,“該輪到你了。”

徹底實現“三無婚禮”的新人還是少數。一場婚宴的具體過程裡,牽涉到兩個家庭多方的立場和利益,沖突不斷。在我們了解到的十幾對新人裡,陷入僵持時,常常是年輕人做更多妥協,去換一場僅僅屬於自己的儀式。

一位廣東女孩和老公長期在國外生活,想旅行結婚,爸媽原本支持,但公婆堅持要辦席。她爸媽就說既然要辦,必須得有面子和排場。新人兩頭勸說,最後三方達成的結果是,兩邊各辦一場婚禮,男方家的接親,女方家的“三無”。有對在深圳工作的白領夫妻,為了顧及雙方父母的意見,先在深圳辦一場“三無”的草坪婚禮,後在男方家鄉江西辦傳統接親婚禮,又在女方家鄉內蒙辦回門宴,新娘自嘲“結了三次婚”。

也有人在沖突中徹底放棄。有山東男孩是他們家族這一輩裡第一個結婚的男子,父母一定要“早起接親,由主持人說吉祥話、主持改口事宜”,極力反對“三無”形式。他的姐姐姐夫也跟著一起勸阻他,不許搞旅行婚禮,他的妻子最後只好順著來。


25歲的天津女孩高雨琦把婚期定在今年5月。她在房地產行業工作,去年的大環境下,她花不起錢,也請不起假。她算了一筆賬:與其用5-10萬辦一場婚禮,不如把錢拿去買黃金,攥在自己手裡。爸爸知道他們要旅行結婚後,第一反應是懷疑男方不想掏錢,“如果他們覺得貴,這錢我來出,但是面子排場一定要有。”

爸爸老家在山東濟寧汶上縣,祖上潦倒,到了他這輩,漂泊天津做蔬果生意,才發家。“他總覺得爺爺在村裡被人瞧不起,到我結婚,一定要風風光光地嫁出去,衣錦還鄉。”爸爸要讓她預留三天,回村辦流水席,而天津這邊的婚禮則要准備12-16輛車接親。



高雨琦聽得頭皮發麻,害怕盛大的場合。一天下班後,她跟爸爸面談了4小時,解釋婚禮在她這裡是樁“賠本買賣”——她的工作處於關鍵時期,騰不出這麼多精力備婚,還要裝修婚房。爸爸聽不進這一套,繼續批判男方的財力,又提起當初只定了20萬彩禮,在老家村子中等偏低,“如果男方家給不夠,我添錢都行。”

高雨琦只能“耍無賴”,威脅爸爸,“既然要滿足你的要求,我只好把工作辭掉備婚了。”事情才算可以談下去。父親開始讓步,跟女兒商量,“我已經把你結婚的事情散播出去了,老家的親戚都准備來了……我怎麼跟人家開這個口。” 她在那天晚上感到爸爸有點可憐。“老頭兒都快哭了。”最後,他們各退一步。她同意辦接親婚禮,但婚車減到8輛,老家的流水席只接受1天。



●劉佳婚宴上,來制造“驚喜”的男性朋友。講述者供圖

在劉佳的計劃裡,鐵了心不要有車隊、伴郎伴娘,也不需要爸爸把她的手遞給新郎。太陽落山前儀式開始,讓一個男性朋友穿白色裙子,走到新郎身後來個“驚嚇”,穿著婚紗的她再獨自入場。這些最後都實現了,說完誓言交換禮物時,她給老公送了一副奧特曼面具,寓意是“相信光”。

她在台上講述了因婚禮跟爸媽產生矛盾時,心理咨詢師曾告訴她,有道光會無條件支持她。她看著老公,“我覺得這道光就是你。”當她轉頭到台下時,發現爸爸神情難過。在後來的錄像裡,這段被攝影師當作“帶有負面情緒的致辭”刪去了,理由是“不合時宜”。

後來表演時,劉佳看見爸媽起初在後排的觀眾席坐著,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已經站到了光圈外。其實,在那天中午,爸媽已經單獨辦了一場女方親戚的宴席,不用新人出席。媽媽覺得劉佳平時不跟親戚走動,幹脆不邀請親戚參加“三無”婚禮了,這一場算作長輩之間的交代。

一個表叔在席上喝醉了,借題發揮跟劉佳爸爸哭鬧,說紅包准備了都送不出去,沒被邀請去侄女的婚禮,很難過。劉佳聽後,趕緊把電子請帖轉發給表叔。媽媽很高興,說了句“人家多熱情支持”,結果對方也並沒有出現在晚宴上。

那天晚宴持續到夜裡10點,彩煙氤氳在空氣裡,主持人號召年輕賓客圍著椅子“開火車”,又在迪斯科音樂裡蹦蹦跳跳,還做了好幾個游戲。親戚長輩們全程扭捏,沒有響應,尬站著圍觀。大家手拿尖叫雞玩“捉迷藏”的時候,劉佳爸爸最先找到了她,卻是為了著急告訴她,場地經理接到擾民投訴了,讓她盡快結束。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9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