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頑固口臭 3個症狀感染幽門螺杆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幽門螺杆菌,體檢時的“必檢項目”之一。很多人因查出幽門螺杆菌陽性感到心神不寧。


近期,一項納入340萬余名體檢者的“體檢大數據”顯示,我國國人幽門螺杆菌感染檢出率為33.4%,且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發生變化。




感染幽門螺杆菌會有哪些症狀?《生命時報》邀請專家解讀,教你防止“菌”從口入。

受訪專家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中心主任 姜 泊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張曉梅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陳壇辀

口臭可能是幽螺感染幽門螺杆菌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其進入人胃內酸性環境後生長繁殖,會引起組織損傷,誘導炎症反應和免疫反應。



在胃酸的作用下,絕大多數細菌都會被殺死。但幽門螺杆菌能夠分解尿素產生氨來中和胃酸,為自己營造舒適的生存環境。

幽門螺杆菌在胃內產生的氨及揮發性硫化物,會通過反流進入口腔。此外,還可產生硫化氫、甲硫醇,讓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受損,產生臭味氣體。

如果出現頑固性口臭,有明顯酸味,無法及時通過普通刷牙方法消除,要警惕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杆菌。

感染幽門螺杆菌後,大多數人無明顯症狀,有的會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表現就診。

除了口臭外,這些症狀也需要重視:

胃裡總是脹氣、噯氣:一吃東西就會出現明顯的飽脹感,但停止進食後又會消失;上腹疼痛:疼痛通常不規則,主要集中在上腹部。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杆菌,可以到醫院消化科進行呼氣試驗。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幽螺檢查“金標准”就是尿素呼氣試驗,也就是C13和C14呼氣試驗。從准確度上來講,兩種試驗區別不大,准確性達95%以上,沒有交叉感染風險,受檢者遵照醫生的指導即可。

哪些人更容易感染幽螺?俗話說,病從口入,對幽門螺杆菌來說尤其如此。幽門螺杆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

?糞口傳播:比如蔬菜施了有機化肥,沒洗淨就被人吃下去,或者吃飯前不洗手,都可能造成糞口傳播。

?口口傳播:除了胃部外,口腔是幽門螺杆菌最易聚集的部位。一些家長習慣嚼碎食物喂給孩子,或在喂孩子前自己先嘗一嘗、吹一吹涼,都可能把幽門螺杆菌傳染給孩子。





幽門螺杆菌的感染,與患者的年齡、生活區域、生活習慣都有關系。


年齡

25歲人群的幽門螺杆菌感染率接近50%,35歲人群感染率大於60%,70歲以上老年人感染率達80%。兒童期是幽門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年齡段。

生活習慣

多項研究報告顯示,經常飲用不潔水源、習慣植物油烹飪、吸煙等與幽門螺杆菌感染呈正相關;而食用蔬菜、喝茶、食用大蒜等與幽門螺杆菌呈負相關。

經常吃醃制的食物、頻繁聚餐、吸煙的人群,幽門螺杆菌的感染率較高。

家族聚集性

幽門螺杆菌感染呈家庭聚集現象。有研究發現,夫妻一方幽門螺杆菌陽性,其另一方陽性率高達78.94%,也存在明顯的家族聚集性。

5個提醒防止“菌”從口入幽門螺杆菌長期在人體內寄生、繁殖、破壞,胃黏膜細胞可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另外,幽門螺杆菌感染也可能與其他腫瘤,如咽喉癌、胃腸道淋巴瘤、腸癌等的發生密切相關。

預防新發感染,是防控幽門螺杆菌較為有效的策略。要想從餐桌上防住幽門螺杆菌,最好做到以下細節:

吃飯要分餐

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感染幽門螺杆菌,一定要分餐,並用公筷、公勺盛飯夾菜,不要相互夾菜,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鍾。

同時,應盡量減少在外就餐,並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

不要“口對口”喂飯

兒童由於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是幽門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不要用嘴去觸碰嬰兒奶嘴及各種食物。有人會不自覺地用嘴唇或舌頭感知食物溫度,或在喂奶前先用奶嘴嘗一口,這些習慣都應該摒棄。

養成衛生習慣

飯前便後必須洗手,蔬菜、瓜果要洗淨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肉類,不喝生冷水。

護好胃粘膜

少吃太燙的東西,特別是火鍋燒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們會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從而為幽門螺杆菌的入侵創造條件。

定期體檢

建議成人每年去醫院做一次C13或C14呼氣試驗。如果家中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杆菌,建議全家人都去檢測一下,再根據相應情況考慮是否治療。▲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