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大瀑布走向崩塌 为什么美国弃保护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大断流


到了20世纪60年代,侵蚀问题再次引起关注,这次的主角是亚美利加瀑布。随着更多游客涌向加拿大一侧的赌场和游乐园,这里的接待量发生了下跌。

美国官员希望自己这边的瀑布能获得与马蹄瀑布同样的待遇,即一场全面的地质改造。他们还希望断流的瀑布同时也能成为令人无法抗拒的旅游奇观。


因此,1969年,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在水牛城(Buffalo District)展开工作,建造围堰改道尼亚加拉河,一举使之流向马蹄瀑布。

工程师沿亚美利加瀑布正面钻出岩芯以供兵团地质学家分析;他们向裂隙中倾倒染料,由此观察裂缝起点。

他们发现,频繁的岩石跌落是因构成瀑布边缘的洛克波特白云岩(Lockport Dolomite)下方流水渗出引起的,流水还侵蚀了白云岩下松软的罗彻斯特页岩(Rochester Shale)。

一套复杂的洒水体系使得这些脆弱的岩石保持湿润,从而防止了开裂和其他可以被应变测量仪测出的岩石活动。

“瀑布下面存在通道,而岩层结构令人惊叹,”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测量员巴德·辛诺特回忆道,“我们得匍匐进入所有那些构造的下方,在此之前从没有人到过这里,将来也许也不会有人再来。”

接下来就是策划方案对亚美利加瀑布进行美化和加固、防范塌方。工程师就像一丝不苟的牙医一样,先对河床进行了喷砂处理,然后清理掉碎片,为细致的地质调查做好准备。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他们建立了城市街区大小的比例模型,测试瀑布底部巨石或聚积坡的不同构造分别会形成怎样的外观,还提出了用电缆束缝合瀑布面的方案。

1974年,负责尼亚加拉大瀑布治理工作的美国-加拿大国际联合委员会发表了最终报告。有关美利坚瀑布的调查问卷被发放给美国公众,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有:移除所有坡积层,堆放坡积层,增加流速,等等。


被委任给出最终方案的专家组达成了共识:什么都别做——不要重新规划坡积层,也不要用水泥或钢缆加固。

报告声明,侵蚀的自然过程塑造了瀑布如今的面貌,理当被接受;在任何情况下,瀑布都不应被变成“静止的,不自然的,那样无论多么宏伟,它都只能如同花园或公园里的人工瀑布。”

最终的决定是什么也不做,“我敢说有人是不满意的,”当时在工兵团的查尔斯·泽尔南茨(Charles Zernentsch)说,“我觉得上层并不了解这一点。我感觉工兵团意愿就挺强烈的,工兵团想修缮了尼亚加拉大瀑布。我是说,那种呼声让整个华盛顿大厅的电话铃响个不停,我保证,就像驯鹿身上摇的铃铛一样。”

环境意识觉醒


在关于亚美利加瀑布“修缮”的最终报告出具十年后,有什么变化发生吗?麦克法兰说,一切都变了。

“1965年到1975年之间,相关研究正在推进,也是在那时,公众甚至工程专业人员对如此规模试图改造自然的智慧有了态度上的转变。”

他解释说。在那十年间,美国人“意识到我们无法掌控一切,总会存在意料以外的后果。”

至尼亚加拉大瀑布断流项目结束时,环境运动俨然成为了主流:第一届“地球日”诞生;《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出版,而公众在新闻上看到了位于尼亚加拉上游的“伊利湖上的死亡”。

到了20世纪70年代,700家工厂每天向尼亚加拉河排放946兆升废水。就在距离瀑布3.2公里的地方,工业生产已对拉夫运河(Love Canal)造成了严重污染,在此出生的婴儿往往伴有先天缺陷,这引发了“环境公正运动”。

麦克法兰说,尼亚加拉大瀑布曾经是美国壮丽野性的象征;经过修缮,它开始失去独特的美感,看起来更像是骄矜心态的具现。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