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被《大梦》唱哭过的人,都是城市里的异类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他重新打量自己的家乡、那个曾经被看成是落后的土地,也重新审视自己农民的身份,开始以“瓦依那”之名进行回归乡土的音乐创作和演出。


“瓦依那”在壮语里,就是稻花飘香的田野。

“我要做一个在树上听风的农民”


2005年是岜农音乐创作上的分水岭,他找到了自我,真正开始了《那歌三部曲》的创作。尽管那一年他还不叫岜农而叫韦家园,跟5个人蛰居在郊区只有20平方米的房子里,在地铁口卖唱一天也就赚到90块钱,但他沉浸在创作中。

也是这一年,刚结束了大一暑假的十八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卖唱)生涯。他以自己母校十八中的“十八”作为艺名,背着吉他,买了个帽子就出发了,在天桥上、过道里、公园边、小河旁、桂林滨江路上,放个帽子就开唱。



吉他手十八早年经常在街头卖唱。(图/受访者供图)

一唱唱到毕业,进了电信公司、游戏公司,也一直在卖唱,内心似乎永远在对抗着什么。他说,小时候的理想很多,就是没想过要当一个农民;想要去北京上海,就是没想过要待在家乡;小时候最讨厌干的农活就是插田、割稻子,但当这一切真的实现,他真的远离乡下、身处城市,他依然感到迷茫。


同一时段正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岜农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人生还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偶然之间,他读到了盐见直纪的书《半农半X的生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与渴望回归本真自由的声音让他进一步坚定了离开城市,回乡种地的念想。于是,他一边零散接点设计外单,一边在乡下务农。种完水稻,就到广州找朋友,临时搭伙成乐队,给自己的专辑录音。

2015年,三张日记体的专辑《那歌三部曲》真正发行,长诗、歌词和绘画合集《低头种地,抬头唱歌》出版,韦家园正式以“岜农”这个名字被小部分人认识。




《那歌三部曲》的专辑封面都是岜农一手绘画设计。(图/受访者供图)

“岜”是广西石头山的意思,“农”就是繁体的农,上面有个“曲”,也就是低头种地,抬头唱歌的农民。按岜农的话说,《那歌三部曲》就是他那十年来的生活记录,自娱自乐或自问自答。

“歌录出来就好,迟早会有人听到,接下来就是走进歌里去生活”,所以做完专辑后,他简单巡演了一圈,便彻底回到老家南丹,销声匿迹了。

事实证明,虽然泛起的波澜不大,却总能遇到同行知音。十八就是在岜农巡演中认识了他。“我在书店看到一句话:低头种田,抬头唱歌。写这句话的人叫岜农。他在都市生活数年,最后返回乡野,成了一个唱歌的农民。他的经历似乎给了我一个指引。土地和自然才是我的理想,我要做一个在树上听风的农民。”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