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缅甸语学生被妖魔化 不是为搞诈骗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对于为各种突发情况提供临时翻译的缅甸语学生来说,自己注定只能成为很多事件其中某段的参与者或旁观者。除了帮助警方翻译,少数缅北失联孩子的父母偶尔也会联系上他们,请求援助。


2022年11月,2023届的缅甸语专业学生于化曾接到两个家庭的援助请求。两家孩子是同学,都在某边境城市的中学读初三。出走后,他们告诉父母,自己在缅甸妙瓦底地区一公司务工,但在离家十天时,就彻底失联。




父母在微信群里向于化提供的信息,希望他可以帮忙翻译给缅甸警方。(图/受访者提供)

两家父母已在当地报警,但无法联系上缅甸警方。由于支付不起高昂的专业人士寻人费用,他们辗转找到了大四在读的于化。然而于化能做的,仅仅只有拨打驻缅使馆提供的电话,尝试帮他们向缅甸警方报警。“我的国际长途是开启的,但这个号码是空号,无法接通。我还在校友群里询问了如何联系缅甸警方,但也无果。”

“最后这件事怎么样了?有后续吗?”


“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其实从失联那一刻起,结局是什么,大家应该心里都有底了。”

距离事件过去近一年,《孤注一掷》上映,于化在电影中看到了更多被困者,他们都像极了自己当时想要努力解救的少年。有过这段经历,他更能共情当时向他求助的家长,明白失去孩子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是何种毁灭性的打击。“很不幸,也很可悲。但能做的实在太有限了。”




一些青年被犯罪者打着招工的名头诓骗到缅北,从此失去音信,即使他们的亲人再怎么坚持寻找,救援难度依然极大。(图/《孤注一掷》)

“三非人员”、失独家庭、交流使团……一群年轻的学生架起了一座座跨越灰色地带的沟通桥梁。当刺耳且饱含偏见的声音攻向缅甸语专业,大概没什么比每一级学生的真实经历更能作为有力的回应。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