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法國亞裔孩訴壓力:必須別人更優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努力和優秀仿佛是我的宿命......”30歲的山姆(化名)是一名出生在法國亞裔,最近他向法媒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文章一出,震驚一眾法國網友,大家紛紛感歎“這竟然會發生在法國?”“我仿佛和他上的不是一個學。”




家族的血液中流淌著“優秀”


自山姆記事以來,他的父母就竭盡全力地培養他和兄弟姐妹們成才。而“優秀”的基因也一直存在於他的家族“血脈”中。

山姆的父親來自柬埔寨,在1975年通過交換生的身份來到了法國後,他便留在了法國。在這裡,他的父親成為了一名網絡工程師專家,是最早一批在大公司安接觸互聯網的人。

山姆的母親也是柬埔寨人。在千辛萬苦來到法國後,她成了一名注冊會計師。後因失業,成了全職母親。

山姆回憶稱,父親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其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作為最好的學生,父親認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成功”,而成功意味著要從事IT行業。在山姆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總是將自己和兄弟姐妹們與他亞洲朋友的孩子們進行比較,甚至會讓山姆和兄弟姐妹們相互競爭比較。而且山姆直言,“我認為他對我的期望總是高於對我姐姐的期望,因為我是個男人。”



山姆說,反亞裔的種族主義在學校非常普遍。從小學開始,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就對他的學習成績、和學科上的成績有不少的偏見——“他們告訴我我是中國人,我必須擅長武術。”

“高中的時候,我很努力地學習也只是一名成績普通的學生。但這遠低於親朋好友對我的期待。此外,盡管我也有一些能臨時湊在一起的朋友,但我能感覺到大多數人不太喜歡我這個亞裔小子。所以我的孤獨感越來越重。面對我的情緒問題和他人的期待,當時的我選擇逃避,所以我常常閉門不出。”山姆回憶稱。

“沒過多久,我崩潰了...”

積壓的情緒很快對山姆的學習生活產生了影響。

高中畢業會考期間,當他進行最重要的物理化學考試時,由於過度緊張,山姆搞砸了平日很擅長的蒸餾試驗,“在處理溶液時,我的手開始顫抖。兩次失敗後,我陷入了驚恐、淚流滿面。第三次實驗時我的身體都開始抽動,全身僵硬。因為太丟臉了,所以這事兒我從來沒有跟別人提起過。”

不過最後山姆還是堅持完成了考試,且獲得了科學類的高中畢業會考文憑。最終,山姆考進了工程師大學校。





大學生活快結束的時候,我又因為一件小事崩潰了。”山姆繼續回憶道,“我在打給母親的電話裡哭著大喊大叫說,‘別再對我寄予厚望了,我什麼都做不好,我什麼都不想做了。’”山姆本以為這次釋放會讓他的情緒變好一些,然而事與願違,“後來,我開始頻繁地崩潰,我變得很焦慮和多疑,別人一點點的批評,哪怕是建設性的批評,我也無法接受。有時會有自殺的念頭到來。最後阻止我邁出這一步的是我的母親,我不想傷害她。”




“是上海的經歷幫我從這些壞情緒中走出來的。”山姆說,在畢業前,雖然他的成績不怎麼樣,但因為老師的寬容與關心,他獲得了一個去上海當交流生的機會,在那裡的一年半時間裡,山姆補上最後所缺的功課,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換個環境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從中國回來後,我找到了一份機械工程師的工作。我和工作的關系有了很大的變化。我不再為工作而活,我開始對我的職業生涯看得平淡了。”



亞裔孩子成長壓力值得關注

“我母親後來在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例如,她看了一部關於韓國學生自殺的紀錄片,她意識到自殺也有可能會發生在我的身上。”山姆的母親有時還會提醒他說:“記住,如果你在工作上感覺不好,就換個工作。重要的是要開心。”



至於山姆的父親,“他很難理解我現在的工作有多開心。”盡管山姆目前的經濟狀況很好,但他還未得到父親的認可,“我認為這和他年輕時理想破滅有關。他總是將他自己與他在柬埔寨的一位地位很高的朋友進行比較。”


談及以後,山姆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重蹈他的覆轍,面臨太大的壓力,“我恨我爸爸給了我這麼大的壓力,但也是因為他,我才有了今天良好的生活。”





除了父母給出的壓力外,法國社會對亞裔孩子的“群體印象”也是孩子們的壓力來源之一。法國學者布蘭博在2007年至2016年間研究了3萬名在法上學的學生,對比了父母在法國出生的孩子與父母在外國出生的孩子的成績。

報告表示,普遍來說,亞裔後代擁有業士學位(即高中畢業學位)的比例超過法國裔學生和葡萄牙裔後代,遠高於其他二代移民



研究還指出,不論來自哪裡,女孩的成績都好於男孩。非裔學生的男女差異尤其大。但亞裔學生的中學畢業會考通過率都非常高,甚至超過了法國裔學生。其中亞裔女孩更為突出,通過率高達92%,男孩則為88%。

另據經合組織推出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學生成績優異。

教育專家讓-瑪麗·德凱特勒與貝爾納·於戈尼耶,揭示了這些亞洲國家的教育共同點:人們在學習時習慣於“多看、多模仿”的重復練習;學生付出的勞動被認為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學生們能堅持不懈地努力且十分自律;此外,亞洲國家學生很尊重老師及其職業



這些壓力你經歷過嗎,你的學生時代過得如何?一起和小編聊聊吧~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7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