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热衷攒钱年轻人 关闭花呗和信用卡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足见超前消费对年轻人的诱惑力," 就像生活中永远少了一样东西,要一直购买才有充实满足的感觉 ",安雅这样解释这种失控感。


但与思思因缺钱透支不同,安雅反而是因为钱 " 多 " 激发了购物欲。

大二时,安雅开始兼职,每月能有 500 元左右的 " 巨款 " 入账,她将其用于体验各种兴趣爱好,比如购买手账、橡皮章等全套工具,只是,每个爱好几乎都浅尝辄止,然后再产生新的爱好,如此往复,每周她都要取回四五个快递。


为爱好付费不算错,安雅也不是个例,《时趣中国青年生活消费观调研及营销洞察报告》调研显示,20~30 岁的年轻群体会拿出约 10% 的收入,用于兴趣爱好的消费。

但问题在于度,在 " 无意识 " 花钱的状态下,生活费 + 兼职收入满足不了安雅,她每月要额外用掉花呗八九百元的额度。

" 每月拿到新的生活费和收入后,就像失去了理智,只想把购物车的东西一股脑儿买下来 ",安雅说。

这种 " 无意识 " 状态,90 后唐雨也体会过,自从五年前办了招行信用卡后,花钱不感觉心疼,虽然没刷奢侈品,大多都是吃吃喝喝,但每月一看账单,总是能超支到八九千," 小数怕长计 "。

而且,信用卡总有各种 " 钩子 " 让唐雨欲罢不能,比如特定日期针对某些商户的半价优惠等," 不去消费,总觉得心痒痒,感觉吃亏了 ",唐雨透露。

当然," 工具 " 无罪,关键看如何使用。但安雅认为,花呗、信用卡这样的产品其实诱导了年轻人去超额消费,因为感觉在花别人的钱,会模糊掉自己其实没有条件拥有这个东西的概念," 我觉得是陷阱 "。

这样的 " 陷阱 ",95 后出版行业打工人徐冉也曾陷入过。

五年前她刚换了新工作,开通花呗的初衷,是为了利用花呗 " 当月还清上月欠款,便无利息 " 的特点,先将一部分工资转到理财账户,额外赚一点利息,但不成想,也失控了。

因周边人种草,她每月要用花呗支付两三千元,用于外出聚餐、下午茶,以及网购超出正常需要两倍的衣服和护肤品,而她彼时的工资也只有大几千元。

随着其后来跳槽,收入增加,再加上花呗额度不断提高,她的花呗支出也随之上涨到了每月大几千元。


当她今年 4 月决定关闭花呗,看到最后一笔待还金额高达一万四时,她被惊到了。

" 花呗让我的支出无节制,心里稀里糊涂的,感觉没买什么东西,钱就没了。"

其实,为了倡导年轻人更理性的消费,早在 2020 年底,花呗就用心良苦,倡导理性消费,曾下调过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还在 2021 年上线了 " 账单助手 " 功能,鼓励用户设定每月预算,并以此进行消费进度的强提醒。

不过,对那些已经 " 沉迷 " 的年轻人来说,这样治标不治本,思思表示," 上头的时候,一下子就忘了 "。

两关两开," 花呗 " 难离


超前消费的感觉是快乐并痛着——因购物的爽感而快乐,因还钱的压力而痛苦。

前者让人足够贪恋,后者却未必足够让人警醒,于是,不少人会陷入 " 时常混沌的消费,偶尔清醒的自责 " 的怪圈中,难以彻底打破这种行为惯性。

改变很难,徐冉试过三次,才得以跳出。

过去五年间,她曾两次关闭,但又两次再度开通,直至今年 4 月,才永久关闭了花呗。

攒钱是她一直想做的,但知易行难,每次发了工资或奖金后,都因为要还花呗而落空,或者刚存了一点,又超支消费了,以至于工作五年多,她存款为零。

第一次决心行动是在 2019 年,她在豆瓣看到一个理财帖子,帖子中强调了复利的力量,大意是人生第一个 10 万是攒出来的。

她有所触动,果断关闭了花呗。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