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網暴這十宗罪,我們無法視而不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圖/《超脫》)


10.攪亂輿論,阻礙追問

每一輪網暴的散場過後,只剩下一地雞毛。但在不少重大事件中,值得我們關注的並不只是網暴,事件本身總是在不斷的對立和罵聲中被模糊:


尋親男孩劉學州留下的萬字遺書中,曾經提到留守兒童校園霸凌等問題;粉發女孩被網暴去世後,網絡暴力的監管問題、維權問題也尚未得到更好的解決;而墜樓身亡的母親背後,也有網友提問:能不能規范一下機動車進校園的制度?有沒有辦法更好地進行人車分流,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

網絡暴力,或許是讓事件本身加劇演變、讓當事人不堪重負的最後一根稻草。但背後值得被關注和探討的議題,在互聯網上卻時常處於缺位狀態,這是因為要當“正義使者”很簡單,但要沉下心來思考一件事,卻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時間和注意力恰恰是互聯網的奢侈品。

甚至是對於網暴本身的討論也是如此——每一輪的網暴之後,都會有對於反網暴的呼聲,但這一呼聲,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平息。這一次不如想想,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圖/《搜索》)

時至今日,我們仍在討論網暴,我們時刻重視網暴,我們必須反對網暴。

網暴的本質是人們覺得自己擁有可以隨便對別人進行道德評判的權力,而反網暴就是告訴人們——你沒有。


人在任何情境下,都沒有隨便審判別人的權力。

反網暴現在需要做的,除了平台端的治理外,就是全社會形成共識,通過教育體系將共識下發:你,不可以在網上亂說人;說人,你會被懲戒,會付出代價。

只有通過長期的教育和規訓,人們才會逐漸在心裡建起圍欄,知道這件事是錯的,就像知道不能亂扔垃圾、不能踩草坪、不能闖紅燈一樣,在打出每個字之前,都要想想代價。




(圖/《三年A班》)

張靜初好友、自媒體作家非非馬認為人們在網絡上很輕易就會“攻擊”別人的一個原因,是對方在此刻是一個“抽象的人”。

“看不見具體的樣子,也無法感知到對方具體的疼痛。不被看到的疼痛,就會很難喚起不忍,喚起同理心。”

但是我們能感到疼痛,才能保護心不陷落。穿越過傷悲,再向前一點;學著更多體會,再擁抱多一些。

我們都置身其中,無法視而不見。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