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70年代,中國這些無與倫比的照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70年,河南陳家溝村,練太極拳的村民。翁乃強/攝。

1970-1979年,這10年屬於20世紀的70年代。


70年代,對於中國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年代,這是一個轉型的時代,一個邁入新時代的時代。生活中"反帝防修,打倒走資派,抓革命、促生產,以階級斗爭為綱"等運動漸趨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國家邁入發展經濟,改革開放道路。今天我們翻閱70年代一張張老照片,難以想象,今天的經濟發展成果是在40年前那樣的一個時代開啟的。



1970年,遼寧省海城縣,女知青在勞動之前學習毛主席語錄。許魁武/攝。



1970年,吉林,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到貧下中農家裡演出革命樣板戲片段。朱憲民/攝。



1970年,河南潢川縣黃湖農場團中央五七幹校,第一批“走出去”插隊的同志們出發了。劉全聚/攝。





1970年,雲南峨山彝族自治縣,知識青年與農民一起挑著擔子、扛著鋤頭下地勞動。翁乃強/攝。



1970年,雲南中甸,新聯大隊的少年在閱讀《毛主席語錄》。翁乃強/攝。



1970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毛澤東美國著名記者愛德加·斯諾及夫人在一起。



1970年代,北京街頭賣蟈蟈的小販,自行車上掛滿了蟈蟈籠子。翁乃強/攝。



1971年,臨行喝媽一碗酒(浩亮飾李玉和,劉長瑜飾李鐵梅,高玉倩飾李奶奶),現代京劇《紅燈記》劇照。陳娟美/攝。





1971年,北京,國慶大游行。



1971年,山東,漁民聚在船上一起學習毛主席著作。翁乃強/攝。



1971年,北京八達嶺長城上的游客。馬克•呂布/攝。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這是在大會會場上就座的喬冠華。



1971年,廣州,廣交會時期的東方賓館。





1971年5月1日,天安門廣場,紅衛兵跳忠字舞。



1971年7月1日,毛澤東林彪在紀念黨誕生50周年慶祝大會上。



1971年,深圳,羅湖口岸。



1971年,北京,在頤和園休息閒聊的市民。馬克•呂布/攝。



1971年,上海芭蕾舞團的芭蕾舞演員,在她前方的桌子上放著紅寶書。馬克•呂布/攝。





1970年代,蘇州,露天電影院。



1971年,武漢長江邊上,矗立在兩個煙囪之間的毛主席像,煙囪是中國新工業化的象征。馬克•呂布/攝。



1971年, 林彪學毛選。江青/攝。



1971年,台灣蔣介石夫婦在總統府前接受群眾歡呼。這也是宋美齡罕見的戎裝照,宋時年74歲。



1971年,北京,周總理和法國教育部長聊天時伸出兩根手指。馬克•呂布/攝。

周總理說:"我在法國只學到了兩樣東西,一個是馬克思主義,一個是列寧主義。"

這個場景被馬克迅速抓拍了下來,成就了這幅經典的肖像作品。





李小龍全家福。照片大約拍攝於1971-1972年之間。

李小龍雙手扶著這個小孩是他的兒子李國豪,右邊是李小龍夫人琳達·埃莫瑞,她懷中抱著是他們的女兒李香凝。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周恩來在機場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松。



1972年,上海,午飯。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解放軍叔叔深入到學校進行理論輔導。



1972年,廣州第61中學女學生課間休息跳皮筋。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3月21日,台灣,年屆85歲高齡的蔣介石當選中華民國第五任總統。



1972年,北京,街上行人。



1972年,北京,張玉鳳陪同毛澤東會見尼克松。



1972年,上海,在上海機場佩戴毛澤東像章的年輕女孩。約翰·多明尼斯/攝。



1972年,北京,尼克松訪華,江青陪同尼克松觀看演出,這是江青第一次在重要的外事活動中露面。





1972年,無錫,惠山泥人廠。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5月22日,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訪問哈爾濱。李振盛/攝。



1972年,無錫,新風飯店裡的客人 。威廉·約瑟夫/攝。



1970年代,廈門大學正門。



1972年,北京,宣傳畫商店 。威廉·約瑟夫/攝。





1970年代,北京平谷縣,貧下中農歡送自己選送的優秀代表上大學。



1972年,天津,一戶人家的合影照。



1970年代,寧波第二百貨商店,顧客在購物的情景。



1972年,北京,北大學生。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河南輝縣書記鄭永和教女青年打石頭。翁乃強/攝。





1970年代,香港青年郊遊。



1972年,內蒙古,北京知識青年赤腳醫生來到牧民家送醫送藥。朱憲民/攝。



1972年,濟南,"打到美帝國主義"的標語。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河北唐山市沙石峪村黨支部書記張貴順。威廉·約瑟夫/攝。



1973年9月,北京故宮,坐在路邊帶孩子的游客。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天安門廣場的紅衛兵。布魯諾·巴貝/攝。



1970年代,雲南省麗江,獅子山上正在參加訓練的納西女民兵。



1973年3月,四川省樂山市第一次省際運動會開幕式上,地革委領導、駐軍首長王漢亭講話。鄧洪秀/攝。



1973年9月11日,北京天安門前大街歡迎外賓的學生。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某工廠的工人。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吉林省,黨的十大代表朝鮮族女社員玄順姬。朱憲民/攝。



1973年,無錫,刺繡。



1973年9月,放學的孩子。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上海,路邊巨幅宣傳畫。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7月5日,廣州,學生歡迎到訪的柬埔寨西哈努克國王。






1973年,南京,游客游覽長江大橋合影留念。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北京,冰棍攤點。布魯諾·巴貝/攝。



1974年,中國武術代表團訪美,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和表演者握手,這個小孩就是李連傑



1974年,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前召開的"批林批孔"大會。



1974年, 河南輝縣,反坦爆破教學。王樹洲/攝。





1974年11月1日,河北趙縣楊家郭,三對新婚夫婦。



1974年,還沒有成為總統之前的喬治·布什是被派往中國的特使,這是他和妻子芭芭拉在天安門廣場騎自行車的照片。



1974年,河南輝縣,荒灘造田的民工們的合影。王樹洲/攝。



1974年4月10日,鄧小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闡述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的理論。



1974年5月29日晚,周總理住進了305醫院,這是當天兩位偉人的握手告別,沒想到成為最後的握手。





1975年,西安,娃娃學騎車。劉一/攝。



1975年,西安臨潼縣桑園小學教師給學生們上階級斗爭算術課。



1975年,北京順義,一戶孫姓農家人與外國友人的合影。邁克爾/攝。



1975年,中國茶葉出口。



1975年9月30日,四川省樂山市,新婚夫婦。鄧洪秀/攝。





1976年,清華大學應屆畢業的工農兵學員下鄉當農民。顧德華/攝。



1976年3月,鄭州東郊機場,正在登機的乘客。宋克禮/攝。



1976年,唐山大地震劫後余生,哭泣的小女孩。王文瀾/攝。



1976年,上海,復旦大學正門。Michael Rank/攝。



1976年1月,北京周恩來總理逝世。






1976年4月3日,北京東長安街,人民悼念周總理。李曉斌/攝。



1976年9月,遼寧52名赴藏知青在布達拉宮前合影,然後奔赴插隊地點。蔣少武/攝。



1976年,杭州,一戶有"四大件"的人家。董光中/攝。



1976年9月9日,得知毛主席逝世,知青們悲痛欲絕。蔣少武/攝。



1976年10月30日,北京群眾歡慶粉碎"四人幫"的勝利。楊武敏/攝。





1976年,湖北襄樊市街頭隨處可見揭批四人幫的大字報。



1976年11月24日,首都各界代表共八千人參加了毛主席紀念堂奠基儀式。



1976年,青海省,為居住分散的牧民放映的氈房電影。茹遂初/攝。



1977年1月8日,北京東長安街(現東方廣場處),歷史的審判——掛出的"四人幫玩偶"。李曉斌/攝。



1977年,毛主席紀念堂群雕正在創作中,兩側各有一名模特擺出姿勢,供雕塑家做參考。翁乃強/攝。

1977年春,北京臥佛寺公園,情侶。李曉斌/攝。





1977年,街頭的父子倆。



1977年7月24日,南通·如東縣中學操場上,舉行女巨貪湯蘭英審判大會。



1977年11月,北京,上訪者。李曉斌/攝。



1977年,北京,畫。王文瀾/攝。



1977年,恢復高考,在考場上正在參加高考的考生。翁乃強/攝。

1978年春,天安門廣場,雲南知青要求返城的請願活動。李曉斌/攝。

1978年,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戀人。王文瀾/攝。





1978年,北京,進城賣菜的農民。李曉斌/攝。



1978年,揚州文昌閣周邊,"782"工程施工現場,當時有9萬余人參與施工。茅永寬/攝。



1978年,北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在講話。



1978年,哈爾濱,技術練兵比賽。王福春/攝。



1978年,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片場,吳宇森。





1970年代,深圳羅芳村,被遣返回大陸的偷渡者。



1978年,一位知識分子。



1978年,哈爾濱,民兵練武訓練。王福春/攝。



1978年,廣州,街上女孩子們的穿著。



1978年,大連金州區,電視進農家。薛家璽/攝。





1978年,廣州,打扮時髦的人。



1979年1月,北京沙灘兒,十字路口出現第一塊美女廣告牌。李曉斌/攝。



1979年,桂林高田鎮,軍官指揮水牛在水田裡耕作。農忙季節,解放軍戰士幫農民耕種。久保田博二/攝。



1979年,深圳的公廁,如今這種廁所早已不復存在。



1979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一瞥。





1979年,北京,一新婚夫婦的家。伊芙·阿諾德/攝。



1979年7月,鄧小平在黃山旅游與正在當地拍攝《白發魔女》的鮑起靜、方平合影。



1979年,上海,菜市場攤位前懸掛的豬頭。久保田博二/攝。



1979年,火車餐車上。



1979年11月,北京,長安街六部口的交通隊民警列隊上崗 。劉英毅/攝。





1979年,在外散步的武漢一家三口,後面的紅色標語寫著"緊跟英明領袖華主席奮勇前進"。



1970年代末,廣州,河沿邊的早市,各種新鮮蔬菜供人們挑選。翁乃強/攝。



1979年,蘇州虎丘糧食管理處,大運河碼頭上從城外趕來賣糧食的農民。伊芙·阿諾德/攝。



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廣州海珠橋上的車流。

70年代,距離我們只在40年前,不長也不短。雖不是花一樣的世代,但一定是一段斑駁的歲月,在一代人身上留下太多的記憶。這是陳丹青、北島、阿城們筆下那個時代。一代青年的理想主義在這裡破碎,掙扎,彷徨。今天這些影像已經是恍如隔世。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9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