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57歲溫州女首富突然離世 留下心願...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牧龍閒人

5月17日,藥明康德聯合創始人趙寧博士,在與癌症抗爭了20年之後,不幸離世,享年57歲。


提到趙寧的名字,可能很多人覺得陌生。

因為她很低調,很少公開露面,幾乎沒有接受過外界媒體的采訪。

但在我們不熟悉的醫藥領域,她聯合創辦的藥明康德,有著中國醫藥界“黃埔軍校”的盛譽。

尤其當年在美國上市後,被諸多巨頭公司視為眼中釘,國外媒體也氣急敗壞地表示,這是“華爾街第一次為中國的大腦買單”。

2023年,福布斯發布“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前100排名”,趙寧排在第3位,僅次於格力集團董明珠。



這位在醫藥行業默默奮斗了整整一生的女性,值得讓更多人了解她的故事。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有一幕非常揪心的鏡頭:

警官曹斌抓了一批購買仿制藥的病人,逼問他們藥販子在哪兒,所有人都沉默不語。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站出來,說:“求求您別再追查仿制藥了,行嗎……我病了3年,4萬塊一瓶的藥吃了3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把他抓了,我們都得等死……”





生命是如此脆弱,無數家庭在經歷一場大病的洗禮之後,幾乎傾家蕩產。

藥物貴、治病難,成了無數病患家庭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兒。

趙寧對此感同身受。

在醫藥領域摸爬滾打多年,她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見過太多人為了治病賣掉房子、掏空積蓄,一夜間因病返貧。

為什麼不能讓藥物的價格便宜些呢?

一粒小小的藥丸、一支小小的藥水,一旦和重症病、罕見病掛上勾,動輒幾百上千,有時候甚至會賣到幾萬。

如果賣便宜些,不就能救下更多的人嗎?

抱著這些念頭,趙寧一度對這些“黑心”藥企充滿了敵意,但後來接觸多了,她便慢慢明白了。

藥物的主要成本,並不在原材料和生產線上,而是在研發階段。

獲得第二粒藥物可能只需要幾分錢,但要獲得第一粒,可能是一群人十幾年的心血和十幾億的投資

業界有個不成文的“三10定律”,新藥研發平均需要耗時10年、耗資10億、成功率不足10%。

也就是說,研發藥物是一種很大風險的投資,很多時候耗費巨資,最後卻落得血本無歸。而這些失敗藥物的研發成本,藥企必然要通過成功上市的藥物補償回來。

否則沒人願意研發,醫藥停滯不前,受苦的還是病人。

從那時起,趙寧心底便有了一份執念,一定要找到一種方法,降低藥物研發的門檻,讓更多病人能夠買得起藥、治得起病。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藥、難治的病”,成了她內心最大的夙願,她為此傾盡一生。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趙寧就是學霸。

她踏實、勤奮、穩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

這裡匯聚著幾乎全國各地的頂尖學霸,人才濟濟,但即使如此,她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

在這裡,趙寧也遇到了自己未來的丈夫李革。

兩人同院系,讀的都是化學,一起上課、一起自習,出成雙、入成對,成了同學眼中人人羨慕的學霸情侶。



● 趙寧與丈夫李革

有人說,戀愛會降低智商,會分散精力,影響成績。

但在這對學霸身上,這些話似乎完全不適用。



他們依舊是班裡的尖子,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錄取。

他們一起飛到大洋彼岸,在哥大讀了4年,又同時獲得了哥大有機化學博士學位。

這對醫藥界的“神仙眷侶”,是如此受上天眷顧,這似乎也注定了他們會有一番不俗的成就。

博士畢業後,趙寧先後在美國惠氏等多家大型制藥公司工作,在科研、管理等方面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而李革也同樣出色。攻讀博士期間,便和導師共同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叫“標記組合化學技術”。



通過這項技術,他們發現了多種藥物的前體化合物,在醫藥界引起了廣泛關注,並很快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和投資

在技術的加持和資本的推動下,他們創辦生化公司,僅僅用了3年,公司便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這一年,李革28歲,趙寧29歲,年紀輕輕,前途無量。


在遙遠的異國他鄉,他們生活上相互扶持、工作上共同探討,一點一點地扎下根來。

然而,偶然間的一次回國,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1999年,李革受母校北京大學邀請,回國介紹組合化學技術在藥物研究中的應用情況。

演講結束後,他順便考察了國內的制藥市場。

他發現,中國的原研藥大多數都掌握在外企手中,國內藥企與科研院所、高校之間缺乏商業公司媒介,導致產、學、研脫節的情況非常嚴重。

這意味著,很多藥即使有技術,也生產不了,只能大量依賴進口,價格昂貴。

於是,李革在和趙寧商量之後,決定回國創辦一家制藥企業。

中國病人應該用到世界上最好的藥,而且還能用得起。”

經過一年的籌備,他們在上海成立藥明康德公司。





● 藥明康德集團

創業之初,遠比他們想象的更艱難。

制藥周期長、投資大、成功率低,兩人雖然都是業內的頂級人才,但這條路對他們來說,還是太難了。

由於產業鏈不完善,他們就連實驗室裡制藥專用的通風櫥都買不到,最後只能趕鴨子上架,憑著腦子裡的印象,自己做設計、畫圖紙,再買來防彈玻璃一點一點粘起來。

4名員工,650平米的實驗室,這幾乎是他們的全部家當。在龐大的醫療行業,渺小得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小舟,隨時可能傾覆。


屢屢碰壁後,他們也漸漸意識到,以國內當時的新藥研發環境,不能再這樣蠻幹。

既然沒有改變時代的能力,那就順應時代。

艱難時刻,他們想到了一個新的業務模式——CRO(醫藥研發外包模式)。



CRO模式,這是一個此前在中國醫藥領域從未出現的名字,簡單來說,就是搭建一個平台,整合藥企和科研資源,為他們提供從藥物研發、到臨床試驗、再到藥物生產等一系列服務。

“相當於醫藥界的阿裡巴巴。”

阿裡巴巴是購物平台,打破了傳統的購物模式。

而李革、趙寧的藥明康德,則相當於醫藥研發平台,大幅度降低了藥物研發門檻、提升了研發效率。

“一個人,一張紙,一支筆,在藥明康德的平台上就能進行新藥研發。他只需要把想做的分子結構畫一下,拿手機拍張照發給我們,我們就能幫著實現。”

這無疑是一個顛覆性的模式,不管是醫藥企業、研究機構、科學家、甚至醫院的醫生,都能通過這個平台,參與到新藥研發的各個環節。

藥明康德的發展快得超乎所有人想象,僅僅用了5年,化學規劃服務已做到了全球第一。

與它合作過的藥企更是多如春筍,不乏一些國際醫藥巨頭,如強生、拜耳、輝瑞、羅氏制藥等等。

2007年8月,藥明康德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引發了業界的轟動,因為這是第一家僅僅靠著腦力研發服務便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

外媒氣急敗壞地評價:“華爾街首次為中國的頭腦買單。”



憑借藥明康德,李革、趙寧獲得了巨額財富。

據最新公布的《2023胡潤全球富豪榜》,夫妻二人以525億元財富位列第314位,居上榜溫商首位。

但他們從不是“守財奴”,多年來始終熱心教育事業。



早在2009年,他們便在北京大學設立“藥明康德獎教金”,用於獎勵在教學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優秀學者。



● “李革趙寧樓”揭牌儀式

2018年,他們又捐資1億元,設立北京大學“李革趙寧教育基金”,助力北大(专题)開展前沿科學研究。



● 北大校長林建華向李革、趙寧頒授北京大學名譽校董銅牌

如今,藥明康德已在全球擁有26個研發生產基地和分支機構,為全球6000多家客戶提供研發服務,最多的時候,在研醫藥項目達到1000多項。

趙寧擔任高級副總裁,並負責全球人力資源工作。

技術層面,她創建了國際頂級的一體化分析平台;管理層面,則帶領公司從最初的4名員工,壯大到4萬多名員工,其中近1/3達到碩士及以上學位,為整個醫藥產業培養和儲備了大量的人才。

藥明康德也因此被譽為“醫藥界的黃埔軍校”。

他們不是藥企,更像是一個大型的醫藥技術、醫藥人才孵化基地。

沒有任何一個藥物品牌是以“藥明康德”的名字命名,但它又似乎無處不在,是大批醫藥巨頭背後的巨頭。

正如趙寧的人生,低調得不顯山不露水,以至於外界很少有人聽過她的名字,但在業內,是無可撼動的權威。

“願天下沒有難做的藥、沒有難治的病。”

這是她的夢想,也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