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别吃大蜗牛,台湾豪门差点被团灭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你或许听说过,非洲大蜗牛是十分危险的动物。

2022年,广东有一位10岁男孩在发烧、头痛两周之后,被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嗜酸性脑膜脑炎。他的家人说,孩子最近爱把小区里的“大蜗牛”抓起来玩。医生说那些蜗牛就是非洲大蜗牛,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寄生的宿主之一。


经过治疗,把玩非洲大蜗牛的小孩康复了,相比之下,生吃非洲大蜗牛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1985年,台湾金兰酱油的董事长钟秋桂一家误信了“生食蜗牛补身”的说法,将家中喂养的非洲大蜗牛生吃,结果三代五口人死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整个家族险些灭门,只有钟秋桂的小儿子因为身在海外躲过一劫。

虽然,非洲大蜗牛引发的惨剧一点也不少见,处理蜗牛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但今天世界各地仍然有许多人把这些动物当作美食。而最近,有南非的研究者发现,早在17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在吃非洲大蜗牛了。

17万年前的烤蜗牛

非洲大蜗牛科(Achatinidae)又叫玛瑙螺科,当中包含了超过一百个属,数百个物种,它们都是中型到大型的陆生蜗牛,有不少物种可以长到人的巴掌那么大。


对远古时期过着狩猎采集生活的人类来说,大型蜗牛既有丰富的蛋白质,运动速度又十分缓慢,且肉质柔软容易咀嚼——如果可以安全食用的话,应该是非常理想的猎物了。

而蜗牛虽然是无脊椎动物,却有矿化的外骨骼,也就是蜗牛壳,帮助它们跨越时间留存在考古记录里——这样,科学家们就有机会看到人类享用非洲大蜗牛的历史。




锺淳仁的祖父锺秋桂(右)为经营酱油事业的第二代董事长,于民国五十九年将公司更名为“金兰酱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金兰酱油提供

2017年,有研究者在南非的边境洞穴(Border Cave)进行挖掘时,找到了不少大型陆生蜗牛的壳的碎片。科学家根据碎片的尺寸、弯曲程度和纹路判断,它们属于非洲大蜗牛科,并把它们归入了Metachatina kraussi这个物种。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5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