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梅根: 梅根跟老姐互撕大戲全劇終 網友吐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梅根跟老姐互撕大戲全劇終!梅根贏了,然而在網友這,她又輸了.....


話說自從梅根嫁入皇室之後,跟家裡人鬧得非常僵,首先是跟她親爹托馬斯·馬克的各種抓馬,兩人現在已經鬧到斷絕關系。

2018年,托馬斯說出名句:“沒有我,她啥也不是。是我把她變成今天這個公爵夫人的。”




2019年梅根和《星期日郵報》打官司,

長話短說,就是《郵報》刊登了一封她與父親之間的私人信件,梅根覺得隱私被侵犯了,一怒之下將《郵報》母公司告上了法庭。

結果他爹站在了《郵報》這邊,差點上法庭作證......



其次就是跟她同父異母的姐姐薩曼莎·馬克,這回就不是“差點”鬧上法庭了,而是真對簿公堂了。

去年3月,薩曼莎一紙訴狀,把梅根告上了法庭。

告的啥呢?誹謗。



當時她姐狂翻舊賬,把梅根的各種“黑料”都抖了出來,總結下來,主要是這麼幾點:

一、

梅根與歐普拉那次著名的對談中,梅根說自己是“獨生女”,但實際上,托馬斯·馬克在生梅根之前還有一段婚姻,並育有一男一女,



換言之,梅根實際上有兩位同父異母的哥哥/姐姐。

梅根對這一點並不否認,但她說自己已經至少18或19年沒見過薩曼莎了,再往前可能就是28或29年前見過,那時候梅根也就十歲左右。

總之就一句話:“真不熟,別來蹭”。



但是薩曼莎的說法跟梅根截然不同,2018年薩曼莎接受了《早安英國》的采訪,抱怨梅根沒給她發婚禮請柬,說她們實際上“很親密”,她不明白為什麼梅根不聯系她了。

她承認,自己確實從2015年後就沒有和梅根聯系過了,但也表示:

“人們並不理解,我們實際上已經融入了對方的生活,她是我們家的小baby,我們之間從不互稱‘同父異母’的姐妹什麼的。”

“我們有同一個父親,雖然是兩個家庭,但中間是有橋梁的,我們緊密連接,所以我不禁想,‘她怎麼不打電話來了?’”



綜上,薩曼莎就認為梅根是在撒謊,明明不是獨生女,卻非要說自己是獨生女,這是“誹謗”,是為了擺脫家人......

二、

細心的你可能發現了,上圖中薩曼莎的代稱用的是“Ms Grant”,而非“Ms Markle”,這是因為薩曼莎大概在2017/2018年左右把姓改回了父姓。

算一下時間,剛好是梅根開始跟哈裡戀愛後不久.......

這會兒薩曼莎已經五十多歲了,怎麼想到突然改姓的呢?



梅根也注意到這一點,在這次歐普拉采訪中,梅根說薩曼莎並不了解自己,她是在她開始跟哈裡約會後才改的姓。

這意思,大概就是暗示薩曼莎不惜改姓蹭她的熱度?



這句話也被薩曼莎抓住,放進了訴訟書裡,她認為梅根又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改姓,這是惡意誹謗......

三、

不止一次地,梅根曾在各種公共場合宣稱自己家裡沒錢,說自己從13歲就開始各種打零工賺錢,在當地的酸奶店工作來幫家裡“維持生計”。

“我當過服務員、保姆跟各種零工,來支付這裡或那裡的費用。”

“我一生都在工作、儲蓄,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我能,我就在工作,但即便如此,也不過勉強糊口,因為我得有足夠的錢來交房租,給車加油。”



但是薩曼莎的說法又又又跟梅根的說法出現了沖突,她表示梅根說的都是假的,

實際上她父親托馬斯讓她上了“精英而昂貴的私立學校”,還付了她舞蹈跟表演課程的費用,後來去西北大學念書,學費也是托馬斯掏的,

薩曼莎這段屬於老調重彈了,因為2019年托馬斯就因為這事上過新聞,當時托馬斯說梅根學費的“每一分”都是他掏的,他有銀行記錄可以證明。



這裡還得提一下托馬斯·馬克的履歷,他在70年代開始擔任燈光總監,1975年就已經拿到了芝加哥/中西部艾美獎。

他在IMDB都留有名字,參與過不少大制作,日間艾美獎提名7次,實際拿獎兩次;黃金時段艾美獎也有一次提名,他甚至還參與監督了1984年奧運會的燈光......



這個履歷用“事業有成”來形容,恐怕都有點過於謙虛了......

那問題就來了——這樣一位事業有成的燈光師,有可能缺錢到需要女兒出去打零工補貼家用嗎?

這就得問梅根自己了。



總之薩曼莎是不信的,她認為梅根從頭到尾就是在編故事立人設,之所以跟他們父女鬧僵,也是因為這樣一來,他倆就不能幹擾梅根的人設了......

四、

2020年8月,記者Omid Scobie和Carolyn Durand合著了本梅根哈裡的傳記,叫《尋找自由(Finding Freedom)》。

具體的寫作過程梅根沒參與,但據說是同意了助手跟朋友們來與兩位作者交談——大概可以理解為給了個授權,當甩手掌櫃了。



然而在這書裡,有一章叫“像薩曼莎一樣的問題”.......




因為版權問題,書裡具體內容外媒也沒法透露,大概就是說薩曼莎認為此書裡面所寫的一些言論是對她的誹謗,雖然書不是梅根寫的,但她應該對此負責。

另外就又要提到梅根與《星期日郵報》的官司了。

當時這官司打著打著,《郵報》這邊援引了《尋找自由》一書,說《郵報》刊登的那封私人信件,實際上《尋找自由》裡就有提過,那麼梅根其實早就放棄了這部分隱私,也就談不上被侵犯了。

作為反駁,梅根哈裡這邊就立刻說他們並沒有跟兩位作者合作過:



結果後來又被扒出,梅根早在2018年就曾指示通訊秘書 Jason Knauf給過作者一些參考用的信息,“完全沒合作”一說不攻自破,有郵件為證:





因為是公開案件,這封郵件也跟著曝光了,裡面寫的東西讓薩曼莎很在意,比如說她跟不同的男人生了三個小孩,監護權全都不是她的、還有改姓,說她蹭熱度等等。



綜上,薩曼莎說梅根讓她暴露在“世界范圍內的羞辱、恥辱和仇恨”之下,對她的聲譽造成了“重大且無法彌補的偏見、傷害和損害”,

這讓她情緒和精神都很痛苦,還找不到工作,或許最重要的,影響了她書的銷量——

沒錯,薩曼莎去年寫了本書,名字簡單粗暴:《戲精公主的姐姐的日記(The Diary of Princess Pushy's Sister)》,目前銷量在亞馬遜圖書中排名.......567,663。



薩曼莎就告了梅根誹謗,要求也很簡單:賠給她7.5萬美元的損失費......

到此,這事兒已經完全成了羅生門,誰可信,誰不可信,外人已經沒可能知道了。但是既然薩曼莎告的是“誹謗”,那反而好說了,我們就針對這方面來梳理一下,看看以上四條到底能不能構成誹謗:

首先是“獨生女”一說,前文提過,薩曼莎是其父與第一任妻子所生,其實比梅根大了足足17歲,這都快隔了一代人了。



再加上薩曼莎自己說的“雖然是兩個家庭,但中間是有橋梁的”雲雲,基本可以斷定兩人並不在同一個家庭生活,最多就是經常聚一聚。


所以梅根說自己是“獨生女”,其實一點毛病都沒有.......

其次就是改姓,當時梅根的原話是:“她把姓氏改回了馬克,當時她剛過50,而我才開始和哈裡約會。”

——這可沒說她改姓是為了蹭熱度之類的,怎麼算誹謗呢?

再然後是“打零工賺錢”,這部分更簡單了,就算梅根說的全是假話,也構不成對薩曼莎的誹謗啊......她完全就沒出現在這段故事裡。





最後是書跟郵件——書不是梅根寫的,郵件不是梅根泄露的,而是根據法律公開的,就算郵件裡出現了一些對薩曼莎形象有損的內容,也證明不了這些話是梅根說的,因為實際跟作者溝通的人是通訊秘書.......

可能也正是因為以上種種,一開始梅根的律師團隊就沒太把這案子當回事,跟媒體表示:

“這次毫無根據的荒謬官司,只是她一連串讓人心煩的行為的延續罷了,我們會給此事最低的必要關注,因為這就夠了。”

去年六月,梅根方面向法官請求駁回薩曼莎的指控,然而被法庭拒絕了;七月,薩曼莎對訴訟書進行了一些修正,梅根方面再度請求駁回,仍然未果。



之後幾個月,薩曼莎開始各種上媒體噴梅根哈裡夫婦,比如今年《備胎》出版後,薩曼莎就說哈裡“情感沒發育完全”,“不能像成年人一樣思考”等等........



經過漫長的扯皮,今天判決結果終於下來了:梅根勝了,不太出預料。

佛州法官表示:“任何理性的聽者都會認為,被告(梅根)僅僅是表達了自己對於童年、對於自己同父異母姐姐的關系的看法。”

“因此,本庭認為被告的陳述無法被客觀驗證,也沒有經驗證據。原告無法合理地反駁被告對自己童年的看法。”

“不構成誹謗。”

到此,這場鬧劇終於是徹底結束了。





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梅根在網友中間的口碑........-。-

所以網友們有挺多還覺得梅根贏了挺不爽的:

“她可能贏了,但最終,她仍然是那個LOSER!”



“可惜了。祝福輸掉的一方。”



“她贏了官司,卻輸了民心。快滾吧梅根,沒人喜歡你。”



“這些人沒完沒了地在公眾面前秀他們那點破家事,純純的噩夢。要點尊嚴吧。”



這一家子,還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

ref:

https://www.tmz.com/2022/03/03/meghan-markle-sued-half-sister-samantha-oprah-winfrey-interview/?adid=social-twa

https://www.thecut.com/2023/03/meghan-markle-sister-defamation-suit.html



https://www.thedailybeast.com/meghan-markle-cites-her-perception-as-reason-for-writing-half-sister-samantha-out-of-childhood-in-oprah?ref=scroll

https://www.buzzfeednews.com/article/ellievhall/meghan-markle-apologizes-uk-court

--------------------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4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