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李鴻章後代出仨億萬富豪 左宗棠呢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840年後,中國的漸趨衰弱被世界發現,紛擾不斷,步入黑暗。


人命如草芥,但民族氣魄綿延,中華命不該絕。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旅順大屠殺、辛亥革命、上海火車站轟炸、國民大革命、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解放戰爭、太平輪淹沒……


活下來的人,已經是極度幸運。

經歷百年黑暗後,還有多少名人存活,他們的後裔又在哪裡發揮著余熱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晚清四大名臣。

許多滿清名臣都有後人延世,只不過人人自由,發展也不一。

且看看名臣李鴻章、左宗棠的後裔。



浮光過隙,李鴻章之後,子嗣依舊奮發

是香港著名實業家,是清華大學教授、是年少成名的作家……李鴻章的後代可以算得上是精彩紛呈。

但誰又知,李鴻章直到四十歲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

他的大兒子李經方,是六弟之子李昭慶的兒子。

李鴻章早年會試雖不幸落榜,但是好在拜入曾國藩門下,又過兩年中進士,成為翰林院庶吉士。

之後,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他又以書生身份帶兵,先是做湘軍幕僚,又是組建淮軍,最終平定太平天國的起義。

但此時他的家裡人,因為子嗣問題,非常著急。

於是,想到了過繼。

或許是這個兒子命中帶福,1862年過繼之後,1864年,李鴻章的嫡子李經述就降生了。

李鴻章後來還有一個嫡次子。

但李鴻章是個感恩的人,他的兩個親子依舊按序排行,名義是他的二子與三子。

他的大兒一直十分優秀,少年考學,壯年中舉,成中國的駐外公使。

李氏家族四五代人,到了李經方這一代,才有外交的成就。

跟著李鴻章,李經方陪簽了《馬關條約》,做了庚子議和,雖有心報國,但處處受限,對晚清失去信心。

不過他是個孝順孩子,李鴻章讓他繼續出使俄國、英國,他也聽從,後來還兼任了中國第一任郵政總局局長。



他的二兒子孝心更甚,父親病重,隨侍左右;父親病亡,吞金而死。

李鴻章幼子的軌跡和大兒子差不多,不過世事沉浮,在辛亥革命之後,他轉而以經商為業,遂以資產萬貫,聞於一時。



從李鴻章幾個兒子的人生,可以看到他的後人過得也不會太糟糕,無論是從家庭教育,還是自身的學習或實力。

所以,他的後人中,有近代著名的收藏大家——李國森。

他受家族熏陶,收藏了許多古代錢幣徽章,以及青銅器,讓它們在動蕩時期得以保全,後將之全部捐給國家。

也有清華大學建築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道增先生。



師承梁思成,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建築性人才,書作一直為建築學術界不可多得的精品。

還有7歲開始寫作的現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

及至當代,還有三位居住在海外的億萬富翁——李家景、李家曙和李家昶。

他們青年時告別家人,勇闖上海,在紡織業獲得了第一桶金,但家庭教育讓他們始終秉承著,勤儉持家、毫不張揚的作風,這也是他們能夠取得這麼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李家曙更是在新加坡設立了一個網站,為李氏家族的尋根,尋找海外國內的李家人。

百年逐浪,李氏家族代代傳承,依舊凝聚,散發光芒。



世事變遷,秉持高德,境遇由心

同為晚清名臣,同為晚清的政治家、軍事將領,左宗棠不同於李鴻章的地方,是他被後世尊稱為評價為“民族英雄”。

李鴻章足夠機靈,所以一次不中,拜入曾國藩門下,不久也可以慢慢起事。

左宗棠少負大志,雖然會試多次應試不中,但並沒有放棄。

他讀遍群書,農事、歷史、地理、經濟、水利等都有涉及。

努力與聰穎的合聚,讓林則徐見了他,都一直贊許他是“不凡之才”。

從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到之後的起義運動中,左宗棠逐漸嶄露頭角。

現在回首歷史,在他們當時“海防”與“塞防”之爭中,總會有一絲不經意的輕慢。





腐朽的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怎麼防都無濟於事。

後世看了下集預告,但是歷史進行時的他們並不知道。

令人敬佩的就是在黑暗中,左宗棠依舊有勇往直前的勇氣。

左宗棠不懼收復新疆的艱難,不畏懼當時亂世的飄搖。

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他在八方鬼魅侵擾中華時,游走在華夏邊疆,守住了西方邊界,功在千秋。

正是這樣的表率,讓後人回看先祖時,也警醒著自己腳下的每一步。

左宗棠有四子四女。

對比曾國藩的次子、三子,李鴻章的三子不參加考試,感父輩福蔭而直接做官,而左宗棠的幾個兒子並沒有被左宗棠的光芒照耀。



他們有的是地方小吏,有的是封疆大吏,但翻開史書,依舊筆跡寥寥。

幾位女兒都是才女,均有詩詞著書,如《小石屋詩草》《淡如齋遺詩》等。

只看表面而下定論,很容易得到錯誤的結果。

左宗棠給子孫的不是一時的權勢地位,而是長久的精神滋養與人生信仰。

他的孫子左景鑒,是著名的外科學家。

左景鑒其子左煥琮,是著名的神經外科學家;其女左煥琛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是人體解剖學的專家,後來擔任上海市副市長。

他還有一個孫子,是《中國日報》的總編輯——左景清。



而另一個孫子左景伊是我國著名科學家,在我國的腐蝕與防護領域有重要奉獻。

左宗棠作風求實清廉,好像和中國共產黨的作風相似,但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是中國化後,才得以在中國真正發展。

這其實是大家作為中國人,共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潛移默化中,愛國之心的主導下,迸發出的相同品質。

也是馬克思主義為何會與中國如何合拍的原因吧。

左宗棠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典范,他的後代子孫也一以貫之,成為中國、世界各領域的人才。





新浪替舊浪,變通才能不變

時代之交,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面臨著巨大挑戰。

當時的中國,面臨著“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守成與開拓都有巨大的風險,牽一發而動全身,能夠於中間調和,對時人可算是困難。

那麼李鴻章和左宗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並且達成“中庸”呢?

“中庸”作為儒學難得達成的境界,一直是學子們所奮力領悟的。


兩位都是傳統科舉制之下,教育出來的儒家優秀傳承者。

儒學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反復咀嚼後,由個人經歷而得到的新思考,不僅僅只是一本書。

所以,他們倡導晚輩繼續這樣去做。



李鴻章的家庭教育中,大力宣揚“中學”固本,以這一點作為所有處事的出發點。

“教子以正道,成一有用之人。”

李鴻章對自己的孩子,還有自己弟弟的孩子,都是以這一條作為教育的基准。

而怎麼走正道呢?

“不可不刻苦自立。”

要吃得苦。

耐心、專心、恒心,這是他要求孩子們讀書的原則。

看起來簡單,但是閱讀沒有標點且繁雜晦澀的經書,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乏味煩躁的,但李鴻章會以身示范,對後輩進行有效引導。

“知古方能鑒今。”

晚清內憂外患之時,李鴻章側重對史書的閱讀。



當時所有的中國士紳,都渴求從歷史的記錄中,尋到解除國家困頓的方法。

年歲濤聲四起,催著人走向下一個時代。

李鴻章站在權勢的頂端,也常讀韓愈《論佛骨表》和蘇軾的《代張方午諫用》,以作思考。

他對子孫要求的“整讀”“熟讀”“想讀”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比如,這就給了留名《清史列傳》,歷史觀深刻的詩人——次子李經述,以很大影響。

這一家風的沿襲,也為後代帶來了不少指引。

李鴻章還以“孝悌勤儉”“與國家同休戚”要求孩子。

當李鴻章看到“西學”的優勢之後,學習西文,開拓眼界,也是“同休戚”的內容之一。





學習西方文化,不意味著拋棄傳統,反而是為了維護傳統。

在李鴻章的鼓勵和支持之下,他的幾個兒子都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這也為後來的子孫能夠四處經商,李家後人得以在海外順利生存,稍稍鋪平了道路。

在傳承中開拓,在傳承中調整。

李鴻章布新不除舊,在原有的“中學”之上,加入“西學”,豐富了家庭教育,讓自己的孩子們不僅能夠習得歲月文化的精華,也不會在這重大的歷史節點中被時代拋棄。

學會變通,才能讓真正珍貴的事物,保持不變。



隨世情變遷,但敬畏初心

與李鴻章相同,左宗棠對整個清朝的影響也十分深重,不僅是軍事、經濟,他在教育上也有著極大的成就。

身處於同個時代,經歷也較為相似的兩個人,思想也必然有趨同。

首先,左宗棠極為推崇傳統儒學文化思想,並且很看重教育

他在督師平涼的時候,就曾經創辦義學學堂;在任陝甘總督時,創辦各級各類義學堂,在新疆也大力開設私塾。

同時,左宗棠也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倡導對西方科技進行學習

這與他的背景有著極大聯系。

湖南自古以來人才輩出,許多重要的理學家和重臣都出自湖南,他們基本上都為官清廉,造福百姓。



當時的魏源、賀長齡等,也都提倡學習西方思想改革弊政,提倡經世致用之學。

作為湖南學子,左宗棠也是如此。

前文已經提及了,左宗棠是一個求實的人。

他對考取功名,求得利祿的學習態度,極為批判。

秉承如此目的學習的人,沒有真才實學,也不具備實幹精神。

左宗棠重視儒學中的安邦治世之學,可他不迂腐,不回避。

他創辦新式學堂是在經世致用的儒學基礎之上,學習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吸收西方的先進技術,也不斷引入西方的先進人才,讓他們對本國學子進行教導。





他創辦福州船政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為培養造船與駕駛輪船人員而創立的學堂,名為“求是”,也是左宗棠思想的反映。

在這裡,左宗棠用心培育中國自己的人才,後來又根據所需,培養了繪制傳圖的人才、近代的翻譯人才。

從西方的文藝到西方的語言,從認識到“西藝”的重要到認識“學造”的重要,見解獨到。

最後,他提出派遣留學生,學習英法的海軍船艦建造,為中國的海軍建設大大增力。

不討論左宗棠和李鴻章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因為學過近代史的我們看了後面結局,其實明白根源不在技術。



左宗棠的教育思想,更多體現在他對國家、對百姓、對時局的挽救上,但耳濡目染之中,他的孩子也必然在看見。

所以,左宗棠沒有時時說正道,可後輩多醫生院士,救死扶傷,人人努力走正道。



同樣儒家考學,同是幕僚起事,同為“晚清四大名臣”,同時守護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這樣相似的際遇,可惜卻有不同的聲名。

後人的誇贊與唾棄,史書的記錄與評論,他們在乎嗎?

或許。

但也相信,能夠踏實肯幹,擁有一番作為的他們,更重在當下。

不能說,命運給他們有加成,讓他們的確有無奈的作為。

但,無奈中也有選擇。

李鴻章心中也有國,但是更偏向家。

左宗棠心中是有家,但他更加愛國。





所以,他們的後代接受到的思想,看到的榜樣,都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發展,從而有了不同的人生際會。

書上的戰敗和屈辱,照片的殘骸和慘狀,不及他們直面時的萬分之一。

翻開往事時,難言與憤怒後,是無盡的感慨。

是非在不同人心中自有衡量,當代的每個人都有很多選擇,所以好好活在當下,走真正的正道吧。



參考文獻:

《清史稿》

《左宗棠評傳》

《李鴻章新傳》

《左宗棠與李鴻章》

中國近代史大綱》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4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有.玉.始.作] 2023-03-08 09:34
    左宗棠是中華民族的捍衛者,李鴻章是賣國求榮的奸臣,兩者沒有可比性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5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