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出現4種跡象 或是腸癌發出的信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龔女士今年46歲,在一家國企任職,每年單位都會組織體檢,不過每年的“肛門指檢”項目她都拒絕了!


近半年來,龔女士被斷斷續續的便血所困擾,起初以為是痔瘡沒當回事兒,後來發現自己一天要大便個三四次,而且排出的大便好像比以前細了,還伴有腹痛、異常消瘦等症狀。

這時她才感覺到不對勁,到了醫院就診。


腸鏡檢查才發現是“直腸腫瘤”,醫生稱這種低位的腸癌,幾年前查的話或許還是息肉,通過肛門指檢也能發現,只不過龔女士一直不願意檢查,這才耽誤了病情!面對以後需要隨身帶著糞袋的生活,龔女士悔不當初。



一、腸癌是如何一步步“拖”出來的?

據統計,2020年全世界新增腸癌患者193萬例,腸癌總體發病率排行第三位,多數人的腸癌是拖出來的。

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習慣,以及吸煙、喝酒、久坐不動、長期壓力過大等,都會增加腸癌的發生風險。

一般來說,從正常的腸道黏膜發展到腸癌,可能需要經歷10-15年的時間,早期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超過90%,而晚期轉移性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14%。

可是大多數的腸癌患者在患病前並沒有做過腸鏡篩查,多數是等到身體有了明顯異常症狀再去醫院檢查,這個時候多數已經發展到了晚期,大大影響了預後。

另外,有些人在體檢時查出腸道內有息肉,也可能不當回事,從而延誤病情。

大腸息肉是長在腸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變,腺瘤的癌變程度更高,而且一般沒有特異性症狀。據統計,有80%-95%的腸癌是由腺瘤性大腸息肉發展而來的,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



按息肉的性質來分,一般可以分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是由腸道增生性炎症引發的,幾乎不會惡變。

管狀腺瘤、混合性腺瘤、絨毛狀腺瘤等腺瘤息肉,癌變的幾率要比炎性息肉高,其中絨毛狀腺瘤癌變的幾率最高。

可能部分患者會不解,明明自己將息肉切除了,但還是被腸癌盯上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是因為息肉切除了之後還可能會復發,並不是切除了就一勞永逸了。像腺瘤性息肉切除之後,復發的幾率也很高,舊的切除了之後還會長新的,因此一定要做好定期的復查。





二、腸癌來臨並非毫無征兆,4個異常要留心

要知道,腸癌是一種很容易預防的癌症,早期治愈率可達到90%以上,極早期的黏膜內癌,更是幾乎都可以治愈,但晚期腸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不到20%。出現下面一些異常要多留心,警惕腸癌來臨!

1、便血


腸道內的腫瘤與大便摩擦就可能引發便血,但容易與痔瘡混淆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2、腹痛、腹脹

隨著腸道腫瘤的持續增長,可能會引發腹痛、腹脹等不適症狀。



3、出現腹部包塊

體檢時腹部可摸到質地較硬的腫塊,形狀不規則,也要小心腸癌來臨。

4、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習慣無故出現改變,次數異常變多、變少,或者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等,要警惕腸癌在作祟。




三、近9成腸癌患者未做過腸鏡

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癌症,可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怎麼預防,有近九成的腸癌患者都沒有做過腸鏡。

據《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有85%的患者不知道如何篩查腸癌,有97%的患者此前未做過腸鏡,有83%的患者首次確診就到了中晚期。

因此,對於腸癌的高危人群,應注重腸癌篩查,下面這些人都是腸癌的高危人群。年齡大於等於45歲的男性;體重指數大於等於24;一級親屬有腸癌家族史;吸煙者,有腸息肉史;患有林奇綜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這些人群可通過腸鏡篩查、免疫法糞隱血檢測、FIT-DNA檢測、CT仿真結腸鏡等方法來篩查。





另外,平常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腸癌的預防。盡量要將體重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少吃紅肉和加工肉,盡早戒煙酒。還要避免久坐不動,適當的進行鍛煉。

腸道息肉很可能會發展為腸癌,一旦發現最好盡早切除,並做好定期的復查。平常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旦發現腸癌來臨的異常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高危人群更要做好定期的篩查。

參考資料:

[1]《息肉明明切除了,為啥還是得了大腸癌?只因忽視這個細節》.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2021-10-02

[2]《腹痛、排便改變......小心是腸癌發出的信號!》.CCTV生活圈.2021-08-29

[3]《體檢查出便便有血就是腸癌嗎?身體出現哪些症狀要警惕結直腸癌?》.人衛健康.2021-11-04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