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天气一凉 北京涮肉店门口就排长队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从1998年开店到现在,真没遇见过什么坎儿,除了这次疫情。”』


——作者/ 黑麦




今夏雨水格外地多,天气一转凉,北京人就像去药店领三伏贴一样,自觉地在涮羊肉门口排起了长队。下午4点来钟,裕德孚涮肉的六张半桌子都坐满了人,门口还站着五六个等位的,小马师傅照旧在案子上切肉,服务员忙着给客人端菜、开啤酒,不一会儿,一位穿着倍儿精神的北京大爷一闪身儿走进店里,他是于福生,是这家涮肉店的老板。

裕德孚地处簋街西侧的一个把角处,如不留意招牌,很容易走过。门口有棵大槐树,十几年前,于大爷经常支张桌子,跷着腿坐在树下,喝茶、抽烟,见有客人来了招呼入座或是安排等位,见到熟人递上根烟,聊上几句,起身儿走进店里转转,不为别的,主要是看看徒弟们切羊肉的手艺都在不在线。不出意外,“没毛病”,于大爷说。

于大爷今年66岁,去年做了个心脏搭桥,人瘦了30斤,康复后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不少。他一头乌黑的头发,也不谢顶,老同学聚会都拿他头发开玩笑,说他“心大”,于大爷也不争辩,就是一个劲儿地乐,他说知足就常乐。


于大爷在11年前封了刀,那年他55岁,觉得身体、眼力、手里的力道都跟不上了,干餐饮是个体力活,尤其是卖手艺的。“没把子力气,没好身体,把握不住出品。”于大爷说,“好在徒弟们都出了师,小马师傅切肉,有点儿我当年的劲头儿。”小师傅接过师傅用的45号加钢王麻子涮肉刀,拿出几块生肉,不一会儿切出大三岔、小三岔、磨裆、黄瓜条各一盘。不懂也不要紧,于师傅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讲起这四盘肉的老故事。




裕德孚的老板于福生(黄宇 摄)

1973年,于福生在顺义插队,随后被分配到了西城饮食公司,即现在的华天集团,那时候他的爷爷于德龙在鸿宾楼餐厅,专门接待外宾,几年后,爷孙俩都来到了“又一顺饭庄”,于是于福生就拜了爷爷的徒弟冯永福为师。那时候,于德龙老爷子年事已高,轻易不出手,单位也不需要老爷子天天到岗,但是于德龙每天都会端着一杯茶在厨房转悠,主要是盯着福生的切肉手艺。

70年代批判走“白专”道路,80年代初提倡不能只走“红专”,各行各业都展开了技术比拼。于福生报名参加了北京职业技术比赛,连续五年拿到了切肉的冠军,并且获得了“技术能手”的称号。于老爷子看这小子没啥问题了,就跟单位告了辞,踏踏实实回家了。有一天,于德龙对于福生说:“切肉这门手艺,就靠你小子扛这面旗了。”于福生当时年轻,不知道这话有多重。

直到数年后,北京的个体餐馆越来越多,爱吃火锅、涮肉的人也变多了,年轻人喜欢这种轻松的气氛,老同志喜欢就着一口热锅,喝酒叙旧。但看着桌上一盘盘的冻羊肉和机器切的羊肉片,于福生心里不是滋味,他觉得肉不够好,就肯定不好吃,于是一个开店的念头在于福生心里萌发了。“那时候,游客来北京关注的东西就这么几样,长城故宫,烤鸭、涮肉、炸酱面,胆子大的去吃豆汁焦圈。我觉得应该把市面上已经断了多年的鲜羊肉恢复一下,把我家这门手艺发扬发扬。”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34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02 Seconds and 7 DB Queries in 0.008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