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終於有國產片敢碰這禁忌話題可惜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許久沒掀起什麼水花的國產電影,終於在前段時間有了動靜——


  

  上映兩天後,豆瓣開分7.5,大部分觀眾給予了偏正向的反饋,故事有溫度,且誠懇。


  但也有觀眾表示,生硬推進的劇情,部分情節的不合理,以及末尾半小時毫無伏筆的天降劇情,看得好生突兀。

  一部電影口碑的好壞自在觀眾心中,我們不做過多評價。

  今天要聊的是,是關於這部電影最可惜的地方。

  

  片方前期的宣傳花了大筆墨在殯葬題材上,這也是多數觀眾對《人生大事》的期待。

  國產影視向來對死亡諱莫如深,終於等到有導演說得出“死亡教育”一詞,多少有些令人激動。

  

  誰曾想,卻是敗興而歸。

  看罷後,只想感歎一句:

  “國產影視似乎還是不懂,如何闡釋死亡教育的命題。”

  01

  故事並不復雜,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和父親守著一家名叫“上天堂”的殯葬鋪子。

  



  莫三妹的日常工作,便是納死者入棺,抬上小面包車,再送進殯儀館,帶死者走完人生這最後幾公裡的路。

  見過民間白事的都知道,這是民俗氣息極濃重的活兒。

  一如莫三妹的形象,平頭、花襯衫、大褲衩,一雙人字拖走天下。

  

  殯葬行業在很多人眼裡,是吃死人飯的,不大吉利,更何況莫三妹是個剛刑滿釋放的,因此沒少遭人白眼。

  被懷疑偷盜死者財物,被嘲諷是一見屍體便圍上來的狼狗,這些不被尊重的瞬間時常發生。

  

  他與父親之間,是典型的缺乏溝通式父子關系,打小便相處不來。

  好一番費力從父親手裡接過了店“上天堂”的房本,打算拆了鋪子,給女友改造一家母嬰店。

  卻發現女友已有了新歡,還懷了人家的孩子。

  

  屋漏偏逢連夜雨,生活本就夠糟心了,竟還有意外的“驚喜”。

  一個頭扎丸子包,手持火尖槍的小女孩突然找上門,扯著莫三妹的衣服讓他“還自己外婆。”

  



  女孩名叫小文,還處於不大懂事的年紀,無法理解死亡意味著什麼,看見莫三妹將外婆裝入棺中帶走,便以為是他把外婆搶走了。

  

  她大鬧殯儀館,差點兒沒把莫三妹的工作攪黃。

  當氣急的莫三妹指著殯儀館頂棚上升起縷縷青煙的煙囪對小文吼到:

  “你外婆被燒了,變成煙了,不見了。”

  半知半解的小文放聲大哭。

  

  同行的人覺得小女孩可憐,便開始幫著莫三妹圓,告訴小文外婆變成煙是去了另一個世界。

  冷靜下來的莫三妹也有點心軟,帶著幾分歉意說了句:

  “飄到天上,變成星星了。”

  

  卻沒曾想,隨口一句補救,小文當真了。

  一地雞毛的故事,也是從這句話開始,開啟了溫馨的走向。

  小文接受了外婆化為星星的說法,不再追問外婆的去向。

  



  她無父無母,不受舅舅舅媽的喜愛,便開始跟著莫三妹生活,接連幫他渡過工作上的困境。

  

  在小文不斷釋出的單純善意下,莫三妹對她的情感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從初時的不耐煩,到會因小文誤食了玻璃珠心急,守著小文拉的大便,直到玻璃珠被排出。

  一大一小的親情,便在這些你來我往間悄然深化。

  

  02

  電影的問題,就出在這裡。

  故事走向溫馨的敘述,莫三妹與小文的親情線成了電影近乎百分之百的主線。

  那麼,原本的電影主題“死亡教育”,在《人生大事》裡究竟擔了怎樣的角色?

  從故事開端到結尾,出現了多次殯葬活動。

  但每一場死亡都仿佛“走個過程”一般,對人物和故事,幾乎沒起到任何推進作用。

  整個故事起關鍵作用的,其實是小文。

  不難看出,導演想通過莫三妹與小文的情感聯結,展現莫三妹的成長。

  從一個社會底層的混子,到擁有真心守護的“親人”,獲得重生。

  

  事業中第一次得到感謝與肯定,是因為小文把一個骨灰盒畫得五顏六色,陰差陽錯地,這對夫婦逝去的女兒恰好最喜歡畫畫;

  對自己的職業產生敬畏,是因為小文稱自己是一個“種星星的人”;

  



  與父親的和解,也是靠小文一口一個甜甜的“爺爺”促成的。

  

  莫三妹與父親

  縱觀全片,你會發現,即使剔除“死亡”這一話題,也完全不影響故事的敘述。

  不信,你可以試著將莫三妹的職業給換一換,成為一位小面館的繼承人。


  在面館即將關門時,偶遇老食客的孫女小文前來尋親,在一系列故事下與小文建立親情,在一個個食客的來來往往間發現小面館的重要性。

  你就會發現,殯葬,不過一個達成這些事件的中介而已,換哪個行業似乎都行。

  與電影宣傳時側重的點,大相徑庭。

  可一部真正關於殯葬的電影似乎不該是這樣的,葬禮、死亡,才是故事暗中的主角。

  好比電影《入殮師》。

  《入殮師》的劇情其實非常平淡,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在樂團解散後,帶著妻子回到鄉下老家生活,為了生計再就業,意外成為一名入殮師。

  

  與《人生大事》的不同在於,電影中的每一次死亡,對主角的成長,都發揮著極其直觀而深刻的作用。

  第一次死亡事件,是剛剛經歷樂團解散的大悟與妻子在河邊放生一條章魚,卻發現它被丟進水裡後,一動不動,原來早已死去。

  這只漂浮的章魚,讓大悟有了“時不我待”的感悟,於是艱難地下了決心,放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與妻子回到鄉村。

  

  大悟第二次面對死亡,是他正式進行入殮儀式。

  逝者的死亡過程極不體面,身體已經高度腐壞,屋內蠅蟲遍地,對於初學者大悟來說,可謂是地獄級的入殮初體驗。



  

  也是這次入殮的經歷,讓大悟開始懷疑一切:懷疑自己放棄大提琴的選擇,懷疑自己是否能做入殮師的工作,懷疑這一切是否是上天對自己的懲罰?

  

  於是大悟在洗澡時拼命地揉搓身體,在妻子的身上尋找活人的氣息,在深夜拉起許就未碰的大提琴治愈自己。

  

  就在茫然無措間,大悟來到橋上散心,迎來了故事的第三次死亡事件——

  洄游的鮭魚。

  他看見橋下的河水中,幾只鮭魚逆著水流拼命上游,而身邊不時有一兩條已經死亡的同伴屍體順流而下,大悟不禁發出感慨:

  “這些魚真可悲啊,游上來就是為了去死。反正是死,還死得那麼辛苦。”

  身邊的老者聽聞,說到:

  “它們是想回家呀,回到出生地。”


  



  聽罷老者的解釋,大悟陷入思考。

  拼命回到出生地產卵的鮭魚,象征了生死一體。

  生命本是一場循環,奮力地逆流而上,是邁向死亡,也是重新走向生命。

  恰逢此時,入殮師老前輩找到大悟,帶他經歷了一場真正的入殮儀式。

  大悟蹲坐一旁,靜靜地看著前輩肅穆地將逝者一點點擦淨、著衣、上妝,恢復生前的容貌。

  

  這一場儀式後,大悟對入殮這一職業產生了敬畏;對自己難以堅守的理想,多了一份釋然。

  《入殮師》的故事,便是由這樣一場場死亡推動。

  

  向死而生,才是《入殮師》真正的主題。

  也是幾乎所有生死、殯葬題材作品的永恒主題。

  03

  再回看《人生大事》,雖然也有殯葬部分的展現,但似乎更像一種素材的堆砌。

  沒有靈魂,也不起作用。

  整場電影看罷,觀眾對死亡不會有新的理解,更不必談知曉如何面對。

  影片中對死亡唯一的闡釋,便是被小文信以為真的那句:

  “死者會化作天上的星星。”

  

  誠然,這句話是美的,也的確是一種理解死亡的方式,但它太“淺”了。

  死亡陰暗、殘忍、丑陋的一面,似乎被美化了,編織了一個只屬於孩子的夢,但無法安慰清醒的大人。

  只是簡單一句“化為星星”,便敷衍了每一個試圖深入討論死亡話題的角色。



  自然有人會覺得,一句哄孩子的話罷了,較真就沒勁了。

  可對死亡的教育,不正是因為我們太不較真,太愛以躲避的方式去敷衍,所以才如此匱乏嗎?

  同樣是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主題,動畫《尋夢環游記》便是很較真的。

  借墨西哥的傳統亡靈節,它締造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往生世界。

  逝去之人能在亡靈節時,走過由萬壽菊鋪就的長橋,趕回人間去探望那些掛念的人。

  

  不是每一個亡靈都有資格回到人間,而是需要守在上橋處的“海關人員”批准:

  需人間還有人在供奉這位亡者的照片,以照片為通行證,亡者才有資格重返人間。

  

  當在世的所有人都不再記得他的模樣,亡靈便會隨之消失。

  

  看似童話故事般的設定,暗含的卻是一種對死亡深刻的理解。

  “遺忘才是最終的死亡”,看完直叫人陷入沉思,久久難以忘懷。

  它告示著人們,生命不單取決於肉體的生滅,更多是存在於世時,靈魂與他人靈魂的相互影響,相互碰撞;

  它也告慰著人們,雖說逝者已逝,但只要銘記在心,他便永遠同我們“在一起”。

  



  《人生大事》是可惜的,因為它本有機會在“死亡教育”上做出文章。

  但終究,它只是輕輕帶過,一句美麗的敷衍,再次巧妙地規避了這個讓人諱莫如深的話題。

  但小文會長大,會變老,會經歷許多世事。

  沒有前因後果的一句“星星”又能讓她信多久,能支撐她走過多少次別離?

  無人知曉。

  就像無人知曉,什麼時候國產影視才能學會真正直面死亡話題?

  什麼時候我們能不只擁有一顆美麗卻縹緲的“星星”呢?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