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时代抛弃华谊兄弟 连招呼都不会打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华谊兄弟彻底沦为难兄难弟: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华谊兄弟两次收到“警示函”,接连被推上风口浪尖。

掌舵华谊的王中军和王中磊,如今终于沦为难兄难弟,就差把“缺钱”写在脸上了。


当年华谊兄弟风光的时候,王氏兄弟挥金如土的大手笔,让人记忆犹新。



2014年,王中军用4.15亿元的价格拍下梵高名画《雏菊与罂粟花》。

次年,他斥资2亿再次买下梵高的《盘发髻女子坐像》。

又是一年后,王中军再用2亿拍下曾巩的墨宝《局事帖》。



3年时间,收藏3幅作品,竟然霍霍了8个多亿,豪掷千金的举动令人瞠目结舌。

但这些,不过是王中军众多藏品中的冰山一角。

他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办了一家名为“松”的美术馆,用来展示自己的名贵藏品。

面对王中军如此“壕气”的举动,世人纷纷惊叹这位大佬的财力。



可到了2019年,华谊兄弟的市值已蒸发大半。

王中军在行业论坛上坦承,自己正在出卖收藏品。

以此来解决华谊兄弟资金流的问题,此举被解读为卖画“过冬”。





从昔日挥金如土,购买上亿名画,到如今兄弟被罚,千亿市值蒸发,下场凄凉。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着,这个曾经的行业巨头已经被时代抛弃了。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不可一世的华谊兄弟,也走到了今天。



搭乘电影快车,大院子弟走上巨富之路

王氏兄弟,是根正苗红的大院子弟出身。

如果没有走上经商这条路,自幼深受艺术熏陶,对绘画、电影都颇有兴趣的王中军,或许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1994年,王中军拉着弟弟王中磊一起,创办“华谊兄弟”广告公司。

凭借给银行等企业设计Logo,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了第一桶金。

华谊兄弟广告公司成立的时候,冯小刚王朔也成立了他们的“好梦电影公司”。



不同的是,王氏兄弟乘着广告业刚刚兴起之风,借机掘到了第一桶金。

而后者则陷入了拍什么都不卖座的境地,王朔虽然已经名声在外,但也无济于事。

不过这也成全了冯小刚,开始走上导演之路。

在命运的安排下,已经开始将触角伸入影视剧领域的王氏兄弟,必然要和文艺圈的人打交道。





恰逢此时,将要离开王朔圈子的冯小刚,正式开启了他和华谊兄弟的合作。

1997年,冯小刚凭借着《甲方乙方》一炮打响自己的贺岁片招牌。

次年华谊兄弟投资冯小刚的《没完没了》,问鼎当年的票房冠名。



冯氏喜剧+华谊兄弟,二者联手所向披靡横扫国内电影行业。

前者名声大噪,后者赚得盆满钵满,日渐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

拥有了金字招牌冯小刚后,华谊兄弟开始了自己全方位、多领域的扩张之旅。

电影、音乐、艺人经纪、娱乐营销......那时的华谊兄弟几乎是一家独大的地位。



2005年,随着“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正式成立,王氏兄弟稳坐内地娱乐公司的“头把交椅”。

2006年到2008年,国产电影排名前十的票房收入,有15.57%被华谊收入囊中,票房收入仅次于中影集团。



随后由华谊兄弟制作,冯小刚执导的《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贺岁电影,无一例外成为贺岁档票房冠军。

从1998年赚得千万票房,到2010年电影票房轻松闯过4亿大关,华谊兄弟见证了内地电影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当大家都在感叹“无冯小刚,无贺岁档”时,殊不知,华谊兄弟才是背后最大的赢家。

而在华谊的鼎盛时期,他们不仅有冯小刚坐镇,还将李冰冰、周迅、黄晓明邓超等大牌一线明星收入麾下。

同时拥有上百位明星的阵容,手握娱乐圈的半壁江山。



回看2014年的春晚,那一年冯小刚担任春晚总导演。

而华谊旗下艺人的参与比例之高,不禁让人想要调侃一句:“这太像冯导一手执导的华谊年会了。”



王中军曾说:“电影是华谊兄弟的‘王牌业务’”。

华谊兄弟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民营影视第一股”,这无疑是华谊兄弟的高光时刻。

自此,华谊兄弟的实力、名声和影响力再上一层楼,一跃成为国内最受瞩目的明星公司之一。



当大家沉浸于华谊兄弟的盛世繁华景象中时,殊不知其背后暗藏的种种危机,正一步步吞噬着它的光鲜。

明星离巢,华谊经历“大地震”

如果要问,除了王氏兄弟外,谁还是造就华谊兄弟的功臣,除了冯小刚,还有彼时的“内娱第一经纪人”王京花。





华谊的成功离不开各路明星的加持,财大气粗的华谊兄弟也始终与人深度绑定。

如果说冯小刚是帮助华谊在电影路上迅速找到积累财富的领路人之一,那么王京花就是帮助华谊填补“经济人”的重要角色。

早在2000年的时候,时任李冰冰经纪人的王京花在李冰冰的引荐下,加入华谊担任艺人经纪部的负责人,并签下了诸多一线明星。



在王京花的打理下,华谊的签约明星涵盖范围极广,直接让华谊成为当时娱乐圈当之无愧的No.1。

要知道,当时华谊的艺人经纪业务是除电影之外的最大业务。

艺人经纪及相关业务收入占比高达31.1%,位高权重的王京花,把握着华谊很大一部分的经济命脉。



秉承着与人深度绑定的华谊,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也是最不可控的。

就在王家兄弟春风得意之时,华谊迎来第一次“大地震”。

王京花携陈道明、胡军、夏雨以及杨紫琼、刘嘉玲等一众大牌明星出走,转投橙天娱乐。



有人说,王京花出走是因为华谊无法给到旗下艺人相应的资源和咖位。

这种做法,与“护犊子”的王京花背道而驰。





尽管当时华谊仍有“双冰”坐镇,又有新晋小生黄晓明加盟。

但王京花这次领导的集体大跳槽,仍旧给了华谊重重一击。

以至于王中军放狠话“华谊缺了谁都可以”,并表示“其实没走几个人”。





可事实上,回顾华谊的电影之路的成功,靠的就是“影视公司+当红明星+大IP”的模式,而影响观众是否选择一部电影时,很大程度取决于演员

显然,王京花带着一众干将出走,无异于瓦解了华谊电影模式中“明星”的重要一环,



加之明星开始不满足于寄人篱下后,便开始纷纷选择另择他路,或是自立门户。

自2010年起,李冰冰黄晓明相继离开华谊,成立个人工作室。

随后周迅等人也选择跳槽,2011年颇受重视的“葛大爷”葛优也离开了。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大批当红明星的离开,虽未让华谊倒下,但也着实伤了其筋骨,动了其元气。






也是从此时起,华谊一向引以为傲的“明星效应”逐渐失灵,老面孔消失,新人挑不起大梁。

但真正让华谊腹背受敌的,还是日渐下降的作品质量。

“冯氏电影”失灵,华谊再遭二重打击

说到华谊的电影市场,就必须要说“华谊重臣”冯小刚

如若不是靠着当年的“冯氏喜剧”出圈,华谊或许还要在电影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几年。



对于华谊而言,冯小刚才是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从最初的《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到后来的《大腕》《手机》,再到《非诚勿扰》等系列电影,冯小刚就是华谊妥妥的“摇钱树”。

在《1942》之前,华谊一共投资冯小刚的12部电影,每一部都是赚钱的。

正如当年王中磊所说:“华谊的江山,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



冯小刚对华谊也好,对王氏兄弟也好,都是尽显忠心。

2009年华谊上市时,冯小刚作为股东之一,身价飙升。

他说,“我要和华谊一直走下去。”



彼时的华谊兄弟和冯小刚互为唇齿。

前者几乎将重心和依赖全部交付于冯小刚,而后者的电影的票房好坏则直接影响着华谊的股票。

可这份依赖就像是篮筐里的鸡蛋,筐落蛋打,全盘皆输。

所以,当冯小刚不再是票房保障,华谊也就到了衰败的时刻。





当赚够了金钱和名誉的冯导开始想要致敬理想时,华谊大手一挥投资2.5亿拍摄了《1942》。

谁知看惯了“冯氏喜剧”的观众,无法适应他的苦情戏,又恰逢同年徐峥的《泰囧》爆火,冯小刚这张“金字招牌”失灵了。



而票房失灵的直接结果,就是《1942》上映之后,直接让华谊的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了13个亿。

投资高达2.5亿的《1942》,最终只拿到了不足4亿的票房,除去影院分成等各项支出,华谊的亏损就达上亿元,股票大跌。

当年业界曾这样形容过华谊兄弟和冯小刚之间的评价:冯小刚打个喷嚏,华谊兄弟就感冒。

《1942》的失利,让冯小刚感了冒,让华谊发烧,烧掉半条命。



理想和情怀终究未能延续冯小刚的辉煌,而王中军和王中磊的这次决策,也成了华谊兄弟由盛转衰的开始。


屋漏偏逢连夜雨。

2013年,华谊兄弟出品了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

谁知眼见电影票房高达12.5亿,王氏兄弟却玩起了“过河拆桥”的把戏,拒绝支付周星驰八千万的分成。



惨遭背叛的周星驰,一纸诉状将华谊告上法庭。此事一出,华谊公司和王家兄弟背上了“背信弃义”的名头,名声一落千丈。

艺人出走,名导失灵,信誉受毁,华谊从一代娱乐巨头到逐渐落寞,只能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失守电影市场,多元扩张鸡飞蛋打

华谊为了摆脱对单个导演和明星的依赖,也走上了多元化发展之路。



想要进行转型,却只热衷于疯狂扩张,结果就是加速了华谊这场“造富神话”的落幕。

其实在很早之前,华谊兄弟就开始布局音乐和游戏领域。

收购唱片公司,并签约陈楚生、尚雯婕等新人歌手。



随后华谊兄弟又布局游戏产业,投资“国民老公”王思聪,成为英雄互娱第二大股东。

彼时的华谊兄弟横跨电影、音乐、游戏三大主流板块,在娱乐圈享有极高话语权。



按照时间线来看,王中军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活跃在各大拍卖会现场,豪掷千金收藏名画,出价从不手软。







而此时的华谊兄弟不再是单纯的影视和经纪公司了,更像是披着电影公司外衣的资本投资公司。



初心失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鸡飞蛋打。

2014年华谊兄弟成立20周年的庆典上,王中磊提出“去电影单一化”。

这样的考虑与设定并无过错,可是就像之前王中军提到的“电影是华谊兄弟的王牌业务”。



“去电影单一化”的结果是,其他领域的扩张并未帮助华谊强大,反而让他们逐步失守电影市场。

2014年开始,华谊的电影事业急转直下,电影发行份额仅占2%,呈现断崖式下滑的态势,远不及光线、博纳、万达等公司。

在华谊兄弟当年出品的10部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仅为2.3亿,排名41名,票房冠军的桂冠被一步步蚕食。



加之同期的其他影视公司纷纷崛起,例如凭借《泰囧》火速出圈的光线传媒,在主旋律电影中大放异彩的博纳等,无一不成为华谊兄弟的劲敌。

想要重新走上靠明星IP模式的华谊,在2015年以7.56亿元价格买下了股东有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等人在内的浩瀚影视70%股权。

随后华谊又想要搭上选秀热风,签下了在《创造101》中出现的戚砚笛。然后外界对此并不买账,质疑声不绝于耳。





从2015年起,华谊兄弟除了《前任3》和《芳华》之外,几乎就没有什么票房口碑齐丰收的电影了。

2016年的一部《摇滚藏獒》,更是票房扑街,仅有3961万。

就连王中磊也不免自嘲:“华谊兄弟今年是多么背的一年,上的电影老是达不到票房预期。”

票房不佳,排片受限,再加上转型失利,电影市场失守,华谊兄弟经历了四面楚歌的一年。



而2018年的《手机2》风波,更是给了华谊带来致命一击。

华谊兄弟的处境,每况愈下。

华谊跟冯小刚的对赌协议等多个事件,连续将华谊送上了风口浪尖。



直到2020年,收获了31亿的《八佰》登上了票房冠军宝座,加上《你好,李焕英》也有华谊的投资

即使此时的华谊是与别人同分一杯羹,但很多人认为华谊仍可以凭此咸鱼翻身。



谁承想,紧接着而来的“影视寒冬”又给了华谊一击重击。

到了2021年,华谊兄弟市值大幅缩水,负债至此累积至68.57亿,随后又接连爆出王中军被限制高消费,卖画救公司,华谊兄弟被强制执行等消息。





“缺钱”,成了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以及华谊兄弟新的代名词。

俞敏洪在节目中又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有觉得世态炎凉吗?”

王中军也坦言说:“当银行逼我还钱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凉。”



只是,对于华谊兄弟和王氏兄弟的遭遇,大家似乎并不同情,负面声音始终盖过正面鼓励。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华谊兄弟更像是王中军和王中磊的“家庭作坊”。

看似眼光长远,野心十足,但在电影行业的变迁史和娱乐圈更迭的浪潮中,华谊屡出昏招。



丢掉电影基本盘,失去专注电影的初心,忽略扎根内容的重要性,一味投身资本领域等做法。

都在昭示着这个曾经的“娱乐之王”,会落得今日积重难返、被时代抛弃的局面。

冯小刚在《老炮儿》中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用刀支撑已老的身体,望向远方,似乎在叹息“难道自己的时代就这样谢幕了?”



这样的场景,何尝不是华谊兄弟的内心独白。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3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