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2012伦敦残奥会: 冬残奥会开幕式盲人如何点燃火炬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这个表演中,健全人和残疾人形成了一种默契。演出中有低头的动作,健全人会用呼吸或是神态提醒听障人士。看到喘息的动作,残疾人就知道下一个动作该起了。


  演出经验丰富的魏菁阳最深刻的感受是,以往,她的同伴都是残疾人,这一次,是真正残健融合的表演。

  6


  开幕式进入最终的环节,点燃主火炬。

  还是那片雪花,还是那团微火。火炬传递到最后一棒,退役盲人运动员李端拿起了主火炬。盲人点火,这是往届残奥会上从没有过的大胆尝试。

  通过触摸,李端将火炬缓缓对进孔眼。“大家知道雪花台由参赛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组成,他触摸的过程,就是在认知和了解,最终完成点燃的壮举。虽然火焰小,但它照亮了所有人。”沈晨说。

  它首先照亮的是李端的脸,火在李端脸的右上方,导演说,别烤着脸。他偏了偏头,感受到火焰的热度。他想起在家时总让家人拉开窗帘,家里头说开窗帘干啥又看不着。他答“虽然我看不见光,但我能感受到温度。”

  1.92米的李端是篮球运动员,17岁是中国篮球CBA联赛沈阳部队队的主力后卫。18岁,打扫卫生时一个过期灭火器爆炸,导致他双目失明,右手食指第一节缺失。

  后来,中国残联找残疾运动员时发现了他。他20岁开始练残疾人体育,参加了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2年4届残奥会,取得4块金牌。在2008年的鸟巢,他获得了男子三级跳远F11级的冠军,顺便打破了西班牙运动员保持10年的世界纪录。

  李端两周前才得到通知,准备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他并不知道自己是火炬手,前几次彩排大家都演练完了,他也没什么任务。几天后,凌晨两三点,等到所有的演员退场、场地里没有观众了,他才开始练习最后一棒的交接和点燃主火炬。


  首先要保证安全,导演最初想到用声音提高盲人的方向感和准确性,正式开幕一周前才取消了号手,因为发现根本没有必要。正是微火装置,让李端在相对小的空间里操作比较容易,促成了盲人点火的成功。

  但这并非一路顺利。当他第一天触摸主火炬台、触摸插孔的时候,“我也是用心去体会了一下火炬的插口”,李端说。他摸索的过程就像练习跳远一样,需要跑得直、布点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犯规,步子小了,跳不进沙坑。

  他感觉主火炬比别的火炬沉,有十来斤,“我看不见火炬,但是我要把最后一棒火炬插好、点燃,让更多的人看见我们,看见我们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向上的这种精神。”李端说。当最终对准的刹那,他听到了放礼花的声音。


  

  冬残奥会主火炬点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7

  沈晨参与过2008年北京夏奥会开幕式,在2020年大年初三,接到执导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任务。他特意去了一趟北京西单的盲人餐厅,那里漆黑一片,有盲人引导员、智力残疾的服务员和损容的厨师。沈晨当了5个小时“盲人”,出来后,设计了一个将近20分钟的文艺演出故事。

  这个演出非常催泪,得到了张艺谋和张海迪的认可。但它需要庞大的制作,本着简约的原则,节目最终被放弃。节目中有一幕,老奶奶趴在冰面上听着第3代孩子出生,得名“生命的绽放”。节目没了,留下了名字,并成为整场开幕式的主题。

  “没有再去比拼装置,而是讲人的温暖。”沈晨说。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9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