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2012伦敦残奥会: 冬残奥会开幕式盲人如何点燃火炬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健全人和残疾人运动员在一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


  2

  73岁的夏伯渝在会徽展示环节亮相。站在“鸟巢”中央时,他的双腿义肢细细地支撑在地面,显得不那么协调。


  他是中国无腿登顶珠峰的第一人。这次在开幕式上,他带着一个双上臂残缺的孩子。孩子想飞却飞不起,夏伯渝鼓励他,用登山杖当翅膀,带着他飞。这对“爷孙”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表演。

  倒数第二次彩排时,夏伯渝的义肢还藏在裤子里。彩排结束,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给沈晨打了个电话,“沈导,你一定要把它(义肢)展示出来。”

  从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角度,不希望暴露残缺,“会不会觉得我们在讨观众眼泪?或是卖惨?”沈晨疑虑,但张海迪最终说服了他。

  如果掩盖起来,夏伯渝看上去跟健全人并无不同,观众谁能理解他的坚毅,联想到他背后的故事?

  夏伯渝1975年第一次登珠峰,在海拔7600米处把睡袋让给队友,结果自己冻伤双腿,不得不截肢。2014年,他再次尝试登珠峰,但因为一场造成16人遇难的雪崩,攀登活动被取消。2015年,他到达珠峰大本营后,遭遇尼泊尔8.1级大地震,攀登计划又一次搁浅。2016年,夏伯渝再次出发,但在海拔8750米遇到强烈暴风雪,只能下撤。

  2018年,69岁的夏伯渝终于登顶珠峰,人们说他征服了珠峰,他纠正,“是珠峰接纳了我”。

  曾有媒体问他,会不会后悔当初把睡袋给了队友,他回答:“当时如果知道结果是截肢,我会犹豫。但现在看,我还会给他,因为我没脚也可以。”

  3月4日,夏伯渝穿着自己的衣服,露出国产的义肢,坚定地走在“鸟巢”中央。


  “残缺之美可能比真正的圆满更美。”导演沈晨说。

  3

  残奥会的会徽展示相当于奥运会的五环展示,是万众期待的必要环节。残奥会会徽由红、蓝、绿三个弧形团案组成,代表人类最重要的三个组成要素:心智、身体和精神,弧形图案源自拉丁语Agitos,意为“我前进”。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萨克斯手王琦是通过自己的手,第一次知道了会徽的形状,“像汉字的‘心’”。他戴一副标志性的墨镜,头发微卷,喜欢喜欢美国流行乐组合卡朋特乐队和中国台湾歌手蔡琴。13岁时,鞭炮炸伤了他的双眼,“我小时候眼睛特别大,后来变成两道蜈蚣一样的疤痕。”

  开幕式当晚,一对5岁的双胞胎兄弟来到王琦面前,他们一个是残疾人,一个是健全人。双胞胎打开王琦的手掌,在上面画出会徽,最后王琦慢慢蹲下,手碰屏幕的瞬间,巨型的会徽亮相。

  

  冬残奥会开幕式上,王琦展示会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一个盲人站在空旷的“鸟巢”中央,多少是种挑战。平时聊天他能听音辨向,但“鸟巢”里,声音从四面八方而来,王琦不能判断自己面朝何方。幕后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后王琦形成了一套肌肉记忆:把左脚脚尖放到右脚脚跟,以脚为圆心转身,他找到了正确的角度。

  王琦要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场地并达到完美的舞台效果。当他把会徽举起后,又蹲下时,他的脚先往后撤,手盖在地上不能太靠后,不然会有一种要摔倒的感觉。

  “其他地方的会徽是物理空间的展示,用庞大的装置把它弄出来,我们这次是情感塑造,盲人看不见会徽,但会徽在他心中。”沈晨说。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