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美食指南: 这里的咸鲜风味 是来自大海的味道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诞生与消失,必定有它的缘由。按他们的推断,鱼酱油后来逐渐退出历史,是因为它提供的咸味,有了酱油这样大众化的替代品,更卫生也更易获取;而“海味”也不再金贵,干的鱿鱼、干的虾仁这些善于提供发酵风味的干制海产品,随着经济发展也成了廉价商品。


鱼酱油这个起码对渔民来说非常重要的调味品,大范围内被别的东西取代了,逐渐地退出历史,但闽南人今天对咸的独特需求仍然能从这罐鱼酱油里找到一点踪迹。在一些山野乡村,流传下来的古早搭配与习惯里,郑珺如找到过细微但足以抚慰人心的证据。

比如闽北山区,人们做一道芋头,要往里加一点干的小鱿鱼或干虾皮,这些东西本身是咸的,海味吊鲜,某种程度上,可以叫作“山海融合”,这个词大概可以为闽南风味做上一个贴切的注解。


酱油水与海味

如果说鱼酱油是闽南咸味的过去,那么酱油水就是它的当下。随便走进泉州街头那种门脸小小的家常餐馆,大都能见到菜单上写着“炣黄花鱼”“炣沙虫”“炣鱼子”,如同你在川菜馆里见到的“干煸豆角”“火爆肥肠”,不只标明食材,也把做法给你写明。“炣”,跟干煸和火爆一样,都是烹调技法,“炣”大抵与“烧”同意,但暗含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加酱油煮,且以酱油为主要风味来源,就像浙江人说的“家烧”,厦门人也说“酱油水煮”,都是同一个意思。

酱油水里,红葱头末不可少,率先入油锅,爆了锅,再倒酱油。酱油要用泼的,泼向锅沿,沿热锅往下流,此时你就能闻到香味四散了。

大功告成前,或许还可以再加点盐,有些餐馆的厨师认为酱油与萝卜干的咸味足矣,但不妨在尾声处加点糖,“咸一直往前走,要用甜给它止住”——在泉州听到这样一句话,深觉有理。无论如何,咸在甜的点拨中不免就活泼起来。

泉州人靠海吃海,泉州本味里最经典的一味,就是这酱油水,也是烹饪海鲜最常见也最受欢迎的方法。既非吃生耗那样不加修饰径直入嘴,取其率真鲜浓,也非锣鼓喧天地大加修饰,吃一个五味俱全,而是用酱油水赋予食材咸味,轻轻巧巧,再搭配海鲜本来的鲜味,满可以取悦食客。




▲盐焗海鲜


酱油水的另一样好处是,这本来就是家常做法,简单而亲民,又轻易地保留了海产品本来的鲜味,它的咸鲜味是很受欢迎的。

黄花鱼鱼质细而少刺,我们一行三人,一人要了一条,夹到盘子里拆解,一会儿工夫就剩个鱼头和鱼骨。我犹不过瘾,在盘中翻拣,翻到的配料,除了葱姜蒜,还有些许颜色深沉的块丁,几乎与所剩不多的汤汁同色。丢进嘴里咀嚼,竟很熟悉,是萝卜干。这种萝卜干有股轻柔的发酵味,吞下去后的那点回味最叫人中意。

冬至那天,我采访完打电话给母亲,问她过年准备些什么吃食,她说时间尚早,不过头一天刚把萝卜干晒上。萝卜长了缨子,再不吃就浪费了。切成萝卜条,用盐巴搓揉,去去水分再去晒。暴晒四五个大日头,就差不多可以进坛了,当然也要再加一些盐巴,不消太多。密闭,过一个月再打开,颜色泛黄,就可以吃了。发酵的东西再简单不过,只需要一点耐心,却总有让人沉迷的风味。

闽南人是喜欢在炣鱼和贝类的时候撒一点萝卜干的,不用多,却可以为海鲜增加一抹巧妙温柔的发酵风味。我很喜欢这种味道里惹人联想的气质。

我想起两年前在厦门的黑明餐厅餐厅老板(也是大厨)黑明,从库房里捧出一坛经年累月的萝卜干,那是他从一个村子里收回来的,封存了说有七八年,闻上去好像浸润的梅子,也像晒足太阳的火腿,也像午后黄昏的暖风——或许也并不像梅子,只记得那种和煦的风味带来的美妙感受了。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4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