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尬!台灣地區"副總統"出訪在美被關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再過兩三個小時,賴清德就要離開洛杉磯,前往這次“竄訪”的目的地洪都拉斯。


  動身之前,他已在洛杉磯停留了24小時,本想借著過境推升一波美台互動的熱度,結果卻被關了“禁閉”,不但連一個美國行政官員都沒見到,跟議員們也只是開了個視頻會議。

  這位台灣地區“副總統”,過境美國,過了個寂寞。


  賴清德還在“竄訪”途中,立陶宛方向又傳來一個讓民進黨當局心頭一顫的消息。路透社25日爆料,立陶宛官員正在討論給“台灣代表處”改名。

  連這個民進黨屈指可數的所謂“外交突破”,都要保不住了嗎?

  01

  沒有僑宴。

  沒能過境具有象征意義的紐約

  過境的24小時,只能待在酒店安排一些視頻會議……

  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此番過境美國洛杉磯,不管灣灣的輿論將之吹噓得如何天花亂墜,他的活動空間也只有酒店房間那點方寸之地。

  

  賴清德一行共26人,行程6天5夜,為的是前去參加洪都拉斯新任總統卡斯特羅的就職典禮。和以往台灣高官出訪一樣,過境美國才是賴清德此行的重中之重。

  當地時間26日清晨6時35分左右抵達洛杉磯後,賴清德就開始了約10小時的7場視頻會議。

  和賴清德對話的17位美國國會議員,大多來自加州、亞利桑那州、猶他州等鄰近州,他們或多或少都支持過台灣

  

  比如眾議院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高野去年11月剛到訪過台灣,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曾領銜提出“台灣學人法案”,眾議員匡希恒很多年以前在台灣當過傳教士……加州具有亞裔背景的眾議員,如台裔的劉雲平、華裔的趙美心、韓裔的金映玉等,也有參加視頻會議。

  他們一起說了什麼,台灣方面沒有公開。

  賴清德和蕭美琴一副自我感覺良好的派頭,說“很多議員一開口就說,我們可以幫你做什麼”“許多議員直接表達了訪台意願,人數之多隊伍已經排很長”等等,都是些華而不實的話。

  



  事實上,這是一趟事先就知道會很尬的行程。

  最新疫情地圖顯示,美國幾乎全境都呈現一片“紅紫色”。人口約1000萬的洛杉磯地區,單日新增確診2萬多人。

  台灣的疫情也在加重。

  陳時中24日宣布,即日起至春節期間維持二級警戒,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政治人物“禁止跑攤”。賴清德此次前往洪都拉斯,估計得到了特許吧。

  美國方面也給予了賴清德特殊照顧。

  按理說,美國不承認台灣自產的高端疫苗,即使賴清德聲稱自己打了三針高端疫苗,也不符合入境美國的防疫標准。

  怎麼辦?雙方磨破腦子想出的折中辦法就是,賴清德只能待在酒店,不能外出。萬一他到處亂竄,不管是自己感染上了新冠病毒,或者傳染給當地人新冠病毒,都很丟臉。

  這也撕下了民進黨方面一貫感覺與美關系良好的假面。有台灣網友就說,“國外不用泡泡也免隔離的,好嗎”。

  更麻煩的是,賴清德到了洪都拉斯,“恐怕更是一場災難”。

  他是去祝賀卡斯特羅當選的,不可能只待在酒店。而洪都拉斯和美國一樣並不承認台灣的高端疫苗,卡斯特羅到底要不要跟賴清德握手,“一旦他出現在就職典禮,希望不至於發生其他貴賓四散走避的慘劇才好”。

  

  原本賴清德此行,除了過境美國之外,在卡斯特羅就職現場將與美國副總統哈裡斯同台同樣是看點。“駐美代表”蕭美琴也加入代表團,就說明了一切。

  

  這是戴了兩層口罩嗎?

  同樣的問題來了,賴清德估計會想盡辦法制造與哈裡斯的“巧遇、寒喧、同框”。且不說政治上是不是踩了紅線,首先這就不符合防疫要求。

  其實,從奉派出訪、接種疫苗到過境美國,賴清德這一路無不透著濃濃的政治算計。

  蔡英文指派他為“特使”,“顯示已經認可他是接班人的地位”。這一點,連不少台灣網友都看出來了,“2024候選人中最早去美國面試的”“不知道面試會不會成功?”,因為“他英文說真的,講得蠻爛的”……


  



  

  另一層算計,則關乎洪都拉斯。

  卡斯特羅在參選時曾公開表示,當選後將立即與中國建立外交和商務關系。後來,她的副手改口說,優先考慮與美國的關系。顯然,華盛頓在背後做了不少工作,但“洪台關系”仍然猶如隨時會爆的炸彈。

  民進黨當局已如驚弓之鳥。

  他們可能想起了2018年蔡英文剛結束對中美洲“友邦”的“竄訪”,8月20日深夜返回台灣,結果21日上午就被中美洲“友邦”薩爾瓦多“斷交”。

  02

  就在賴清德竄訪途中,25日,立陶宛方向傳出的一個消息讓民進黨當局心頭一顫。

  路透社爆料說,立陶宛官員正在討論給“台灣代表處”改名。

  報道援引兩名消息人士的話說,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上周向總統瑙塞達提議,將代表處的中文名稱從“台灣”改成“台灣人民”,作為緩解與中國緊張關系的一個途徑。

  

  說了半天,實際就是改下翻譯,把代表處英文名中的“Taiwanese”譯成“台灣人民”。這種投機取巧顯然毫無意義,即便如此,報道說,立外交部還在猶豫,“還需得到台灣的同意”。


  改名這事,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風聲。

  英國金融時報20日透露,美國曾向立陶宛提出“台灣代表處”更名的想法。

  報道分析,因為這場外交爭端已經讓華盛頓頭疼。美國一方面想擴大民進黨當局的所謂“國際空間”,但同時又不希望給中方留下指責美國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機會。

  但當時消息一出來,美國務院和立陶宛外交部都第一時間否認。民進黨當局多名官員也宣稱對更名提議“不知情”。

  這次反應也有點類似。路透社爆料當天,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的首席外交顧問就接受國內媒體采訪,說官方不主張改變代表處名稱。她說,改名確實是降低對華關系緊張的選項之一,但“立陶宛需審慎評估在如此短時間內改變決定的後果”。

  倒是島內輿論和民進黨再次高度緊張起來。

  25日,台中央社第一時間聯系上所謂“3名立陶宛知情人士”,證實路透社當天“報道不實”。

  緊接著,26日,台“外交部”發言人出來否認。“外交部長”吳釗燮當天也被國民黨立委質問此事,聲稱“立陶宛沒有告知針對代表處改名”“改名是不實的訊息”。

  不到一周,英國兩大媒體先後爆料“台灣代表處”改名,雖然一時無法證實,但這番折騰也已暴露出在涉台問題上做出挑釁舉動後,立陶宛和民進黨當局都在經受現實和心理上的“折磨”。



  03

  立陶宛方面不用多說,內外壓力山大。

  民調顯示六成立陶宛民眾不支持對華強硬。立反對派政治人士公開要求政府徹底改變態度,修復對華關系。乃至從總統瑙塞達到多名政府高官都承認,以“台灣”為名設代表處是一個錯誤。

  

  一位歐洲問題學者分析,改名很可能是立陶宛政府故意放風,一是迫於內外壓力不得不做此姿態,二來也是做給中方看,探測態度。

  但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把戲,實際已經表明立陶宛政府並無誠意改善對華關系。折騰改名的事,有可能是又一次政治表演,即讓國際社會看看,我改名了,中國還是抓住不放,借此博取更多同情。

  而民進黨,現在認為自己在立陶宛方面“不容有失”。

  丟了一個又一個“邦交國”後,立陶宛這個“台灣代表處”已經是民進黨當局屈指可數的所謂“外交突破”,因此它千方百計地拼命拉立陶宛,不惜先後砸下12億美元“支持”立陶宛。

  可惜的是,台灣經濟現在也就一個福建省的規模,市場也就那麼大,根本支撐不了它搞金元外交。可能正是因為心虛,民進黨當局才對立陶宛給代表處改名的事如此緊張。

  還是25日,吳釗燮在參加台灣大學一個論壇時發表演講,大談“後疫情時代台灣在全球的定位”。

  

  他一方面承認台灣國際處境艱難,不被允許參加許多國際組織,參加國際會議或活動時更常面臨被改名的困境,另一方面大言不慚,聲稱為了獲得國際支持,台灣須為其他國家發聲。

  有台灣問題學者指出,民進黨上台以來以“踏實外交”之名尋求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正常地位”。但核心點,是在拒絕、反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謀求“台灣事實獨立”的國際空間。

  吳釗燮的言論,表明民進黨當局不僅在島內“反中”,還企圖在國際上“抗中”。這顯然高估了台灣的價值,民進黨要面對的將是“台獨”國際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的現實。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37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