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奥密克戎: Omicron与死亡率脱钩欧美人免疫?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南非疫情稳定,英国确诊数字下降,美国感染数据仍在冲顶,但这三国为何会出现重症(上呼吸机, ICU)和死亡人数与高感染 " 脱钩 " 现象?


  Omicron 病毒在突破包括中国在内的数百个国家,并造成新一波的全球性的大感染后,终于迎来了新的 " 转机 "?第一个暴发 Omicron 的南非,疫情已经稳定下来,重症和病死人数都比上一波 Delta 低许多。

  1 月 9 日最新统计,英国确诊数字为 141,472,迎来连续 5 天确诊数字下降,比一周前下降了 6.7%,似乎显示着新冠疫情的高峰期已经过去。英国 NHS 的负责人表示,英国已度过了最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危机,而且没有出现医院难以负荷的问题。

  

  英国的数据还显示,目前的新冠住院病例中,只有 60% 主要由新冠病症引起。其他人都是因为其它疾病住院而发现新冠阳性的。在 Delta 变体大流行期间,这一比例则为 80%。

  美国正在冲刺新增病例的高峰,过去的一周,每日病例都在 50 万至 100 万之间。如果加上没有去检测的人数,估计实际的感染人数要在以上数值上乘上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的 COVID-19 重症(上呼吸机, ICU)和死亡人数并没有按病例数成比例上升,出现明显 " 脱钩 " 现象。这一点,与英国和南非一致。同时,入院及重症患者中,90% 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Omicron 与德尔塔相比,致病性明显减弱,mRNA 疫苗对预防 Omicron 感染已力不从心

  以上三国的数据提示:

  1. Omicron 与 Delta 相比,致病性有明显减弱的迹象。 这一减弱,部分是因为病毒自己的进化;部分则是由于疫苗,以及从前的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

  2. mRNA 疫苗对预防 COVID-19 感染己经力不从心,但是防重症和死亡的功能依然优良。

  

  


  西方国家的策略和可能的结局,今年夏季实现群体免疫?

  西方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民众的需求、疫苗的功效以及传染病学的特征,决定 " 硬闯 "Omicron,尽可能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预计西方国家在这场主动与被动免疫的洗礼下,将在今年夏季之前达成群体免疫。

  

  COVID-19 在西方发达国家变成可以承受的地区性传染病,每年季度性高危人群疫苗接种成为新常态(就像目前的流感一样)。

  


  中国怎么办?应立即着手研究灭活疫苗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

  目前,Omicron 己经过传入天津,河南,广东、香港,以它的高度传染性,动态疫情清零将会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 ……

  

  当务之急,应该立即着手研究灭活疫苗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目前来看,靠疫苗来阻止传播己经不太现实。

  

  想把 COVID-19 阻止在国外,三年也许可能,以后呢?五年?十年?(流感己经从爆发,到地区性季节性流行 103 年)新冠可以等,人和国民经济可不能这么等。新冠一但在其它国家常态化,传遍国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1 月 11 日北京冬奥组委官员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目前北京没有在冬奥会期间实施 " 封城 " 的计划。该官员表示,除非引起闭环内、赛区内大的规模性疫情,不会调整防疫政策。

  因此,对年长者和有基础疾病患者的重点保护,将成为世界各国以后防疫的重点。

  上个周末,我说服了远在 中国的 90 多岁的父母接种了灭活疫苗

  

  菸澜∥钚峦ūǎ刂022 年 1 月 10 日,国内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90563.8 万剂次。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9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