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132萬蓋紅磚房被罵翻 真的沒溝通?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個本土的綜藝節目,播出到第八季,還能上熱搜,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的。


  11月底,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最新一期節目播出後,“132萬改造老屋成紅磚毛坯房”引發熱議,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盡情表達著不滿。

  除了對設計師審美、房屋重建費用過高、污名化農民等問題出質疑之外,大量網友聚集在設計師陶磊的個人微博下怒斥並讓其退錢。


  甚至有網友向有關部門實名舉報陶磊利用《夢想改造家》節目詐騙西北農村老人。

  在網友的輪番轟炸下,節目組發布了聲明,澄清了一些問題,但陶磊始終沒有出現在大眾面前。

  

  節目組的聲明 圖/《夢想改造家》官方微博

  風波過後,冷靜思考,這座建築面積200平米的紅磚建築,是否真如網友所說得那麼不堪?

  本不應該出現的半成品

  那期被罵上熱搜的節目,叫做《二十個人的空巢之家》,於11月19日播出。

  委托人是甘肅的杜大爺,今年68歲,一輩子靠在地裡刨食把五個孩子拉扯成大學生。如今孩子們都已事業有成,在城市定居。杜大爺老兩口顧戀舊土,選擇了留守,孩子們在城裡,一家二十口人的團圓就變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杜大爺的平房小院,承載了三代人的回憶,杜大爺期望翻新一下小院,更貼近現代城市生活,外觀氣派,能容納全家二十口人,這樣家人們能常常團聚,孩子們退休後也能回來居住。

  在節目最開始的時候,杜大爺便邀請設計師陶磊去到鄰居新蓋好的歐式二層小洋樓參觀,那是杜大爺心目中新房的樣子。

  最終陶磊通過設計建造完成的房子,就是被網友稱為“紅磚毛坯房”、“豬圈”的紅磚小院。

  這還不算完,節目中呈現了最終的造價,總花費132.6萬元,其中土建88.6萬元,硬裝32.2萬元,軟裝11.8萬元。

  

  改造後的房屋。圖/視頻截圖

  看到價格,網友們憤怒了,杜大爺辛苦了一輩子,要花一百多萬元人民幣(專題)住個這房子?不理解。

  後面的事情就很符合如今社交媒體的規律,“大家一起去沖了他!”

  在一片罵聲中先頂不住出來回應的是節目組。11月21日,節目組公開回應表示,“節目拍攝時,改造還未完工,明年開春將繼續完善,明年節目也會選擇回訪進行持續報道,此次改造項目總費用132萬元,節目組和委托人杜大爺的子女各承擔一半。”

  即便是如此,網友們仍然意難平,節目的豆瓣評分一降再降。

  先不談132萬元費用節目組分攤一半的情況,作為一個舊房改造項目,拿沒有改造完畢的半成品出來播出,最終呈現的結果令大部分觀眾感到不適,這對於一個做了“舊房改造”題材八季的節目組來說,確實令人感到困惑和惋惜。

  

  改造過程中。圖/設計師陶磊個人微博

  陶磊幾乎是一人承載了所有傷害,人們最不能理解的是,一個設計師,為何可以凌駕於委托人之上,擅自用自己的喜好和偏見,肆意踐踏和改造人家的“夢想”,這顯然和節目組的初衷以及人們的期待不符。

  對此,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作家潘海天對中國新聞周刊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我不相信一個設計師會不跟委托人溝通,直接拋開需求,搞出一個完全不搭界的風格,100多萬開盲盒?我是絕對不相信的。”

  在潘海天看來,絕大部分委托人並不是建築業內專業人士,他們表達自己的看法往往會根據自己的認知結構和知識儲備來提出要求,在這時,設計師理應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引導委托人,尋求其內心中最真實的願望和訴求。在不斷溝通和改良後,最終敲定設計方案,才能下料動工。

  但很遺憾,在節目中,並沒有播出陶磊和杜大爺的溝通環節,造成了巨大的戲劇沖突的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輿論沖突。

  

  彈幕中的網友清一色不理解。圖/視頻截圖

  這樣從節目上看上去,確實是陶磊“一意孤行”,完全推翻了杜大爺心目中“小洋樓”的夢想,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審美要求,還因此造成了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提高,最終導致132萬元“蓋紅磚毛坯房”的結局。

  潘海天的說法得到了多名建築設計師的認可,在與中國新聞周刊的溝通中,一位從業近40年的建築設計師表示,自己設計建造的房子不計其數,沒有一棟是不經溝通自己擅自完成的。

  “地是人家的,錢在人家手裡,設計師說蓋什麼就蓋什麼,可能麼?”該建築設計師說。

  土和洋,審美的大型雙標現場

  除了踐踏杜大爺的夢想之外,陶磊的審美也被網友唾棄,辛苦了一輩子,就想住個洋樓,結果給人家弄個紅磚房。


  “漂亮的豬圈都不用裸露的紅磚了,給杜大爺抹上一層也行啊。”

  作為建築原始材料之一的紅磚,被人們看作很“土”,建築設計師胡悅民認為,這是對於紅磚的一種偏見。

  “其實,在東西方有不少出色的建築是紅磚打造的,紅磚在視覺上可以給出理想的效果,很多西方的高校、藝術機構,都是紅磚建造的。”

  

  陶磊使用的紅磚。圖/視頻截圖

  在胡悅民看來,國人之所以認為紅磚土,不洋氣,是因為此前經濟不發達的時候,大量紅磚建築給了人們一種落後和破敗的感受,這種感受在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之後,得到了放大。在固有觀念中,“紅磚房”等於“苦日子”,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潘海天介紹稱,紅磚建築又被稱作褐石建築,興起於歐洲,興盛於美國英國最古老的幾所大學,伯明翰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利物浦大學當時都是用紅磚修建的,清華大學的四大建築也是紅磚的,此後美國紐約(專題)、波士頓(專題)、費城等地也用了很多紅磚建築,成為最著名的褐石城市。至今幾乎每年都有紅磚建築獲得建築界的大獎,而且在各自的鄉土化發展上走得很遠。

  為什麼我們現在大量的房子不選擇紅磚建築了,胡悅民的回答是,紅磚在很多地方被禁用了。

  早在1997年,國家便頒布過將禁止使用及燒制紅磚的消息。後期為了推動和落實,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了《“十二五”牆體材料革新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城市限粘、縣城禁實”,禁止使用粘土制品、關停轉產實心粘土磚廠,實施禁紅磚政策。

  “燒制紅磚需要粘土,對土地和環境有破壞,還有污染,很多地區如今已經明令禁止燒磚了,別看大家看不上紅磚,你想買到好紅磚,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胡悅民說。

  節目中,改造杜大爺的房子,陶磊采用的是清水磚的工藝,內外都是紅磚呈現,這對紅磚的顏色、形制、規格要求非常嚴格,想要達到最終節目中呈現的效果,是要挑磚的,“這個過程你可以說沒必要,但是在專業的視角來說,確實是講究的,看他造的這個房子的細節,很多地方能看到專業性,雖然並不完美,但確實不是普通工人能幹得了的。”胡悅民說。

  針對於網友們提出的用紅磚帶來的保溫問題,胡悅民表示,粘土的比熱容小,熱傳導慢,相比於其他材質,磚的保溫效果是不錯的,而且內部還有保溫措施和地暖,僅通過節目呈現的效果來看,陶磊改造的房屋應該不存在保暖問題。


  反過來看杜大爺的“夢想”,鄰居家白色的二層小洋樓,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建築設計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大家覺得紅磚院子在西北農村突兀,就沒有人覺得白色二層小洋樓突兀麼?”

  在潘海天看來,廣大農村中出現的很多二層小洋樓,其實是人們源自於文學作品或是影視作品的一種表面的認知,人們將這種認知和富強、權力、榮譽掛鉤,認為這樣的房子顯得闊氣或者貴氣,但事實上,即便是在歐洲,小洋樓式的設計也不是普通民用,更多是使用在公共建築和皇家宅院中。

  潘海天評價:“節目中杜大爺鄰居家的房子,就是一個簡單模仿且比例不對的建築,這種建築相比於紅磚建築來說,在當地更顯得格格不入。”

  回到節目中來,杜大爺的願望是希望孩子能多回來看看,甚至會回來養老,通過節目可以得知,杜大爺的五個子女分別為部隊幹部、民航機長、人民教師,還有兩位公務員,他們離開農村接受高等教育,在城市生活一輩子,能接受“山寨小洋樓”麼?

  其實,紅磚建築和小洋樓能否稱之為藝術,更多來自於對環境的判斷,對材料的選擇和對建築設計本身專業性的考量。

  

  視頻截圖

  遺憾的是,陶磊在節目中的一些建築思路的表達,被網友認為是賣弄和故弄玄虛,其實那些都是100年前就被世界各地建築師們使用的建築學理論和知識,因為討厭紅磚房,所以討厭陶磊,所以他說的一切都是錯的。

  舊房改造的人文關懷

  通過節目上來看,陶磊的設計也並非無懈可擊,逼仄的黑暗的過道和衛生間內使用紅磚,確實有待改善,前者會影響老人的通過性,而後者則會帶來實際使用中難以清理的現實問題。這些不知道是否是在節目組所稱的明年開春後繼續施工的過程中得以完善的部分。

  很難去評價這期節目播出後會對陶磊的設計生涯有怎樣的影響,但是對於播出8季的老節目來說,確實有更多值得思考的部分。

  日本(專題)、韓國美國都有相似的節目類型,而在中國相關題材的綜藝節目也並不少見,前有《交換空間》後有《夢想改造家》,此類節目都是以家裝改造為切入點,圍繞改造前和改造後的強大反差帶來的矛盾沖突構建節目,由於內容相對垂直,廣告植入和贊助也更加精准。

  喜愛舊房改造題材的觀眾不難發現,此類節目通常是兩個線索開展,前者是建築師的鬼斧神工,後者則是普通人的真情生活。

  普通甚至簡陋的房屋裡,卻有著一點都不簡陋的情深意切。因為政策歷史、經濟條件等原因,委托人無法擁有一套完全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但是為了讓家庭成員過得更好,部分成員就會選擇委屈自己,降低甚至隱藏自己的需求。

  這類節目,就是把那些被迫丟棄的需求、夢想重新撿起,讓他們即使在陋室,也能夠追尋到詩和遠方。

  這就有了青山周平改造“35平米老房”、史南喬“11平米爆改兩室兩廳一廚一衛”、王平仲打造“夾縫中的家”這些“神話”。人們在看節目的同時,回憶童年、展望未來、重塑從貧窮到小康,從昏暗到明亮的過程,這背後的情感因素甚至比原本改造房屋更重要。設計師們雖然改造的是個體問題,但是背後展現的則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發展中的問題和思考。

  《二十個人的空巢之家》的問題,並不只是設計師陶磊的問題,節目的切入點是空巢老人,最後卻讓觀眾集火到了設計師身上,這才是節目組應該反思的地方。

  即便是人們沒有對陶磊的設計產生質疑,通過節目本身也沒有感受到這樣的設計能夠真正解決老人的訴求,那麼定下這樣價值觀的基調注定是要失敗的。

  一期節目翻車不會影響節目的生死,但人文關懷的價值觀的偏差和缺失,才會最終讓這類綜藝節目變得舉步維艱。

  建築不是萬能的,它能承載的故事和夢想也是有限的,給建築本身加上不切實際的夢想,從根兒上說,就很難完成。

  不妨再來想想杜大爺的那個心願,希望孩子們能回來養老,仔細琢磨琢磨,這房子要蓋成啥樣?或者說,這是一個房子能解決的問題麼?

  最後,一個房子住得舒服不舒服,還是要看房主的體驗,所以節目組說的回訪,就變得很重要了,也許大部分人都沒當回事,但這才是最現實最實際的問題。

  在發泄完情感之後,不妨等一等明年春天杜大爺的體驗。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