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加入美國大學兄弟會,我後悔了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大學放榜進入尾聲,很多拿到offer的同學已經開始聯系新生、師兄師姐,准備開啟一段全新的留學生活。我們的專欄寫手、美國大學本科在讀學生小窪,剛剛經歷了這一切。“大學是很孤獨的。”她說。而讓她能放肆大笑的地方,叫“兄弟會”——一個美國大學中最“神秘”的組織。今天就讓她來為大家介紹下兄弟會到底是什麼吧。


兄弟會,這是一個美國學生很熟悉的組織,卻是很多中國學生的“盲區”。

於是在給無數人科普過“兄弟會”後,小窪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幫助更多中國學生了解“兄弟會”,順順利利、有收獲地度過大學4年。




△圖片截圖自電視劇《青春王室》

截止到寫文章的這一天,我的父母都不知道我在“兄弟會”。

他們只聽說我在一個“社團”,一個有點忙的“社團”。

我每每和同在美國留學的朋友們提起我進入了“兄弟會”的事情時,他們第一反應也是“天啊!為什麼要加入這種東西!”,第二反應是“其實我也不清楚兄弟會是什麼”。

這樣的“狼窟虎穴”“靡亂之地”,你,為什麼會和它扯上關系。於是在花了無數個十分鍾講完兄弟會的分類、申請過程、在裡面幹什麼之後,我決心提筆寫下這篇文章。

我想告訴更多的留學生,“兄弟會”是你可以接觸的地方,甚至是一個意外之喜多多的地方。更想借此機會告訴父母:

是的,我加入 兄 弟 會 了。



留學的這段時間我去了許多學校參觀、交流、比賽。每一次在進入各個校園前都會路過一片彩色的小房子,上面印著幾個希臘字母,在太陽下閃著神秘的光。

這些房子就是Frat House(兄弟會),而Frat House所在的那幾條街就叫Frat Row。有些學校的校園裡甚至也會有幾棟。我在剛入學時覺得這像是白雪公主吃下毒蘋果的屋子。像在童話裡一樣不真實、神秘,並且嚇人。





圖片截圖自電視劇《青春王室》

我想到,在開學選宿舍的時候每個人都需要填寫一個問卷以便於舍友的配對。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 “Do you like Greek life”。

作為一個體制內出來什麼都不懂的“小蘿卜丁”,我第一眼甚至還真的在思考為什麼“喜不喜歡希臘生活”會成為一個問題。後來才從大腦中依稀的碎片中想起,這是“兄弟會生活”的意思。

美國大學的學生組織成立的所有兄弟會和姐妹會都是以幾個希臘字母組合起來命名的,因此“希臘生活”就成了這些學生組織的代稱。

一般都由兩到三個希臘字母組成。比如Alpha Zeta, Delta Delta Delta (Tri Delta) 等等。



△圖片截圖自電視劇《青春王室》

而短暫迷茫了一分鍾的那位“小蘿卜丁”,也正說明了國內大部分學生對於兄弟會、姐妹會理解的缺失。我在這邊粗略講述一下。(因為還算不上這方面的專家,所以可能會有一些不完全正確的說法。)

兄弟會Fraternity和姐妹會Sorority是美國大學生成立的一種社團組織,這兩個詞來自拉丁詞Frater、Soror分別代表“兄弟”和“姐妹”。

兄弟會分為三類。社交,服務和學術。會費一般在1000刀以下。

Social:主要以人際關系為主。大多數的兄弟會屬社交性質。在社交Frat裡,兄弟會只招收男性,女性則參加姐妹會。這也是傳統意義上最出名的一種類型,也是最“臭名昭著”的一類。其申請過程往往包含了羞辱Hazing的部分。只有通過Hazing的人才能真正成為成員。

Service:主要以社區服務為主,成員不分男女co-ed。

Professional:主要以學業為主體作為門檻招收成員,成員通常不分男女co-ed。

姐妹會一般都為社交屬性。會費也會比較高一些,在3000-5000刀左右。但是經常會包括住宿的機會和伙食費。

看上去可能還是很神秘,但其實想簡單一點就是一個組織罷了。只是這個組織需要很漫長的時間去申請,需要很多的時間去認識、了解裡面的每一個人。

回到開頭說到的那一排排小房子,那就是成員們居住的地方,是每周末派對的組織地點。讓兄弟會“臭名昭著”的另一部分就是這些派對了。



圖片由作者提供

“女生隨便進,男生交錢都不一定能進!”

社交兄弟會的男生們需要女生加入派對,而同類的競爭者當然是不被歡迎的。這樣的要求也恰恰表明了裡面的“性意味”——這對於大多中國學生來說是暗示,很多人不一定清楚,但對於美國人來說是擺明了寫在臉上的事情。





圖片截圖自電視劇《青春王室》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美國的派對文化(Party Culture)。

作為在中國生長了十八年的人,我難以理解另一個國度的文化是派對。派對怎麼可以是大部分人消遣的方式呢?

但據我現在了解,除了中國日本之外的每個國家:印度韓國英國意大利等地都有濃厚的派對文化。人們習慣每周末,甚至是從周四晚上就開始從派對中獲取能量。

每周末同專業同學的群裡,大家都在分享派對的消息,邀請大家來自己社團或者兄弟會開的派對玩。

這樣的邀請就像是很多中年人邀請你給自己的孩子刷票一樣常見。

而兄弟會作為一個人人關系那麼緊密的組織,當然需要自己舉辦派對。

所以我想說,不是因為這是兄弟會,所以有派對。而是美國很多地方就是派對之都。而派對上魚龍混雜,人喝醉以後可能不受控,所以容易出現問題。

現在很多兄弟會都有自己嚴格的規章制度要求,派對地方的牆上會貼滿明令禁止任何不當行為的紙張,於是這樣的情況也有所緩解。

但兄弟會的作用僅僅在於派對嗎?當然不止。



△圖片由作者提供




我在還不懂兄弟會是什麼的時候,試圖去互聯網搜索過,發現兄弟會的前身其實是一些文學社。

文學社的成員們常常聚在一起。而且,由於文學社都是由學生們完全獨立運營的,只對“會員”公開,所以他們有自己的規則和選舉制度。

兄弟會在很多程度上變了,但其實內核還沒變:它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了一起,緊緊地聯系了起來。



正式加入兄弟會是需要一個學期的。先是Rush(參加前期招新活動),再是Bid(接受入會邀請),再是Pledge(新人考核),最後學期末才會成為正式成員(Active)。

Rush往往有一周時間。那一周兄弟會會舉辦五六個活動給對它們感興趣的學生參加。他們會讓你自由演講、和每一個老成員聊兩分鍾、做小組任務等等。



老成員們會在這個過程中時時考察你的表現。你不一定要很出眾,不一定要表現出來你聰明、能說會道。重要的是你要符合這個兄弟會的氛圍(Vibe)。

我現在還記得我在Rush Week的時候,第一天的活動是Speed Dating,三個人一組和現有成員聊天。

我們的那一組有一個L同學特別有思想特別能說會道,准備得非常充分。

問到為什麼想申請時,他的答案標准到感覺是“四大”都可以錄取他。而我和另一個同學站在旁邊話很少,就說了喜歡這個社區感Community。我還覺得自己表現得很差。

但最後26個錄取的人裡面,卻有我和那個不太會說話的同學,沒有那位L老哥。

我發現這個我愛的組織確實是懂我的、也是愛我的。它喜歡那些不是最會表達,也不是社交最嫻熟的人,但他們是一些會在演講時一拍腦袋准備把水運到太空的人,一起在天台跳舞會笑到不行的人,一起給秘魯醫療組織募捐的人,一起坐在車庫頂樓看夕陽落山就很開心的人。這是我,也是我後來見到的兄弟會裡面的每一個人。

在Rush和面試之後如果收到錄取就是Bid。

新成員們會一起參加一個重要的活動,大家一起團建,一起宣誓。而在此之後就進入了Pledge。(很多社交性兄弟會的羞辱也出現在這個階段,但是一般服務性和學術性的不會有。)




圖片截圖自電視劇《青春王室

雖然已經被稱為是新成員,但是Pledge的過程比Rush還難熬。基本所有兄弟會中,每一個新成員:

需要和裡面的每一位老成員(一般有50-80個)有單獨的聊天;

需要一起收集重大數量的資金;

一起做各種零碎的任務。

每周至少投入十個小時左右在其中,多的時候一天就要四五個小時,每天都會見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知道了所有人的名字,我們深入了解每一個人。甚至了解到“有人十三歲狂熱喜歡賈斯汀比伯並做了一個有八萬粉的粉絲賬號”的程度。

我們一起在凌晨狂奔,一起在地下室錄舞蹈視頻,一起背誦對方最愛的食物、最喜歡的地方,一起做三明治送給社區,一起制作含酒飲料去派對上售賣賺錢。這些都是我從來沒有過的體驗。





△圖片由作者提供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裡面的人都和我一樣關心這個世界。我們一起讀經濟學人,一起看著一牆的國旗談每個國家的問題。

我聽說了很多學校新的獎學金項目,我學會了怎麼跳上車、帶上墨鏡裝作很酷,掌握了怎麼制作果凍伏特加飲料,記住了用烏克蘭語怎麼說愛你,約好了下次同學來我家玩(她真的在辦簽證了),在生日的時候收到了那麼多不同地方的人用中文給我的生日快樂。

在一起經歷過那麼多事情後,這群志同道合的人,真的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在傳說中“日日派對”和“飲酒作樂”的假象下,這是很寶貴的體驗;在美國這個人人熱情過度但人人不打開自己的地方,這也是一個真正認識他人的機會。



說到底,兄弟會就是一個朋友圈Friend Group。很多人覺得體制內出來的學生不適合這種“野蠻”的關系網,但我反而覺得更適合。

大學是很孤獨的。

沒有國內的班級制度、沒有班級活動,大家都很忙,你很難有一群交心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兄弟會,友善的那種兄弟會,實實在在地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我也比較幸運,遇上的那群人正好是我要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反而鼓勵體制內出來的學生們去試試。

如果我分享的這些內容影響了你的觀念,哪怕一點點,讓各位看官想去嘗試一下“希臘生活”,我有一些建議:

1、社交性的兄弟會還是慎重選擇。如果是全華人的可能還可以嘗試,全是白人的大多羞辱比較嚴重,會難以忍受。

2、無論什麼兄弟會,時間付出都很大。在“期末周”甚至也會有很多活動和任務要求。請認真考慮自己的時間是否充裕,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備接受這些。

3、請認真抉擇,不要看到一個兄弟會招新就選定它。每一個兄弟會都很不一樣,要去看到什麼樣的氛圍是真正適合你的。

4、我不太建議太內向的人去參與,他們在兄弟會這樣一個所有人都被迫打開自己的地方會很煎熬。但是兄弟會確實可以幫助打開自己很多,讓人自信、勇敢、敢於交談。所以我不會勸阻任何人的嘗試,但如果真的讓你很不舒服,請隨時停止。勇於嘗試,也勇於放棄。

5、在選擇時可以上學校自己的兄弟會頁面看介紹,可以在網上看到每一個兄弟會的聲譽,更可以去社團招新會上和兄弟會的老成員面對面交流去了解。

6、做你自己。你不一定要看上去完美,適合你的自然會選擇你。所有選擇都是雙向選擇。





有一天我的朋友突然指著我的照片說,她太喜歡我笑起來的樣子了,會不自禁跟著我一起開心。

我順著她的手翻閱我這一個學期以來的每一張照片,都特別蠢,咧著嘴,差點把後面的磨牙都露完,看上去卻特別快樂。在這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的牙齒不好看,堅持抿著嘴笑,結果這一學期在我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就完全變樣了。

牙齒到現在也不是整整齊齊的兩排,但笑出來的時候人們只在意你快不快樂。有時候完全也不需要刻意露齒笑,只是很快樂的時候控制住叫囂快樂的大腦就夠難的了,完全顧不上我的上嘴唇和下嘴唇能否掩蓋屬於我的小牙齒。

那就不管不顧地快樂吧。兄弟會也只是一種選擇。希望大家都可以安安全全,快快樂樂,充滿收獲地度過自己的留學生涯。
1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85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1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