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那些不那麼暴力的霸凌 同樣傷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想說的太多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說。”近日,攝影師鹿道森(網名)寫下這封遺書後失蹤。讀著這份遺書,無數網友對其報以同情和關心,也嘗試著用各種方法幫助尋找“鹿道森”。12月1日,浙江省舟山市公安局通報稱:失聯博主鹿道森遺體被找到,排除他殺。

  斯人已矣,但這份字裡行間透露著無助和絕望的遺書,卻仍然令人揪心。是什麼讓一個年僅26歲的年輕人,如此決絕地放棄生命?鹿道森這樣總結他的一生:農村,留守兒童,山區孩子,校園霸凌經歷者,攝影創作人,獨居青年,追夢(電視劇)的人……


  校園霸凌等不幸經歷纏繞著他。然而在朋友們眼中,他卻是樂觀開朗的,朋友圈發布的生活照片也比較陽光。

  這種“印象落差”,讓我想起幾年前,“校園霸凌”這個詞剛剛成為社會熱點的時候,我曾經在一個同學群裡發出疑問:“我們上學的時候,好像沒有什麼校園霸凌啊?”一位女同學立刻反駁:“那是因為你是學霸,感受不到霸凌。”

  我當時心裡一緊,不是因為被反駁,而是感到心疼和愧疚。我一直以為這名女生樂觀外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她也曾經是霸凌的對象。並且,穿越了十幾年的時光,年少時的經歷仍然在困擾著她。而我,對此一無所知。如果不是我主動提起,或許她會一直沉默。

  我也因此能夠理解,“很乖,很有禮貌”卻成了鹿道森被霸凌的原因。他在遺書裡寫道,“只是因為小的時候看起來像女孩子,我在學校裡就要被霸凌、語言暴力、被排擠、被欺負、讓下跪、被威脅,攔著路不讓你走,一群人欺負你……”


  現在,或許還不能說,就是校園霸凌直接造成了鹿道森的悲劇,但可以肯定的是,年少時被霸凌的經歷,在他的心裡撕開了深深的傷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有痊愈。

  在影片《少年的你》中,少女陳念的同學不堪霸凌而跳樓,她自己則被打臉、脫衣服、拍裸照,最後失手錯殺了霸凌她的人。一個個年輕的生命被校園霸凌這頭怪獸所吞噬,令人震撼。

  然而,大多數時候,校園霸凌不會以如此激烈的形式存在。在肢體暴力、語言暴力和冷暴力中,後兩者更不引人注目,卻更為普遍,也同樣不容忽視。美國杜克大學的約翰·科伊教授認為,最容易遭受毀滅性社交創傷的高風險群體,就是“被排擠的孩子”。


  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則認為,被霸凌者走出校園不是痛苦的終點,而是新的開始。成年之後,被霸凌者在抑郁面前更加脆弱,自尊心也相對低。在新的環境裡,霸凌和孤立往往又會找上他們,36%的被霸凌者在新的學校和單位裡,噩夢重現。

  我的同學是幸運的,她遭遇的校園霸凌程度比較輕,並且順利地走了出來。但是,更多的“鹿道森”們仍然在無助中掙扎,被欺凌的經歷成為隱秘的傷口,讓他們拼盡了全力,也難以逃脫。

  因此,需要有人,認真地聽他們訴說;需要有人告訴他們,被霸凌不是他們的錯;需要有人在霸凌還只是輕微的形式時,就站出來制止。我們不該讓視而不見,成為霸凌者的幫凶;我們需要給鹿道森們,創造一個敢於說出來的環境。

  那些“不知道該怎麼說”的遭遇,本就該大聲說出來,早早說出來,並及時得到正視、重視,以及糾正。這算是我們從鹿道森自殺事件中,汲取的一個教訓吧。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4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4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