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1500萬買假房?年輕人首房在元宇宙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估計最近你已經被「元宇宙」刷屏了,有人說它是人類互聯網未來的樣子,也有人說它就是一坨用來騙錢的狗屎。


  但更多人快要「元宇宙」PTSD 了,因為關於它的消息太多了。

  


  例如前一陣轟動一時的大事件,Facebook 為了它改了名字:

  

  一時間,無論是否相關,各路公司貌似都要搞元宇宙,不僅新聞不斷,一些公司甚至借此股價起飛。乍一看還以為元宇宙是發現了二次元入口,大家紛紛要搶先到達新世界。

  甚至真有人願意花錢去虛擬世界占領地皮,最近一塊虛擬房產賣到了超過 1500 萬人民幣

  購買的公司名叫 Metaverse Group,他們以價值 240 萬美元左右的加密貨幣,在虛擬現實平台 Decentraland 購買了一塊土地,面積換算過來大約在 565 平米。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國內,賣虛擬世界的房子。

  在一款名叫「虹宇宙」的游戲中,玩家可以在虛擬社區裡養成自己的房子,而這些數字房產有不同的品質類型,甚至還限量發行。但這怎麼看,畫風都只是像 QQ 空間的 3D 版,真有人花錢買這個?

  



  有沒有人願意去接盤我不知道,但真有人賣,你可以在二手交易網站找到那些想要交易房子或者家具的賣家。

  

  誰能想到,年輕人的第一次買房發生在元宇宙裡,這波啊,這波鹹魚成了宇宙貿易中心了。

  除此之外,甚至連演唱會也要在「元宇宙」辦,Justin Bieber 就在前幾天搞了一場虛擬演唱會,看這個預告直接夢回勁舞團。

  

  還有人看好「元宇宙」綜藝,像是這個美國虛擬人唱歌比賽《Alter Ego》就受到不少網友的認可。

  

  其實有些游戲和元宇宙聯系起來,看著很有喜感。

  

  而當我試圖去了解什麼是元宇宙的時候,發現已經有元宇宙虛擬投資人在線開播了。

  



  但比起線上念經,更離譜的是已經有人在線下開始賣課,還大賺了一筆,屬實離譜。

  

  感覺雖然距離元宇宙還很遙遠,但不少人已經感受到元宇宙「過量」了。

  總的來說,這一幕似成相識,以前的 AI、量子、虛擬幣都是這樣讓互聯網在一夜間變得非常熱鬧,只不過現在的主角換成了別的關鍵詞。

  

  所以,到底什麼是「元宇宙」(Metaverse)。

  提到元宇宙,所有人都會介紹一下 1992 年 Neal Stephenson 的科幻小說《雪崩》,因為據說這個概念是他在小說裡首先使用的。

  然後就是《頭號玩家》和《黑客帝國》,《無敵破壞王 2:大鬧互聯網》的設定也很像是元宇宙。

  

  相信你已經大致猜到了,元宇宙並不是什麼新鮮腦洞,更像是老概念的重新包裝,試圖在科技的幫助下,將曾經的科幻場景應用於現實。

  



  從概念上簡單來說,大致可以理解為,通過一些設備來支撐人們在 3D 虛擬環境中長久在線。現實世界的東西可以被數字化復制,尤其是身份、社交、交易等系統,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模擬現實生活。

  當然在虛擬世界,我們也能脫離現實中的物理限制,這種隨心所欲且有無限可能的場景,聽著確實美好。

  

  只不過這很難讓人不去聯想曾經網文中的「網游系統套路」,「大頭盔時代」,或者《刀劍神域》描繪的虛擬世界類型。

  我只能說互聯網還真是個輪回,沒想到沒幾年回到了原來的腦洞,這下不忘初心了。

  而當下也確實有一些相似的應用。

  除了比較熱門的 Roblox 以及《堡壘之夜》,其實我們玩的 MMORPG 也有點元宇宙的意思,像是《魔獸世界》《FF14》。都是在虛擬世界裡的角色扮演,有貨幣,有社交,有自己的虛擬形象。

  

  不過網絡中提及最多的案例是 18 年前的虛擬世界游戲,《第二人生》,用戶可以在其中創建自己的虛擬形象,在虛擬世界體驗社交、購物、交易、創造等活動,甚至也能在虛擬世界炒房。它的用戶曾一度達到百萬,算是最近元宇宙這一概念的應用了。

  

  只不過它們都缺少那種身臨其境的沉浸感,有限制,不夠真實,而且也不夠「宇宙」。

  所以在 VR 不斷發展後,進入虛擬世界看起來確實距離我們近了一步,起碼能解決一定的視覺體驗。比如 Facebook 的遠程辦公應用,在家也能 996 開會:

  




  那還真不錯。

  另外在疫情期間,有一位數學老師在 VR 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半衰期:愛莉克斯》裡講課,也曾引起網絡熱議,如果這是一個可以聯網的場景會怎麼樣?

  我們教室不再局限於課堂,可以隨著老師直接穿越到各種游戲場景中。

  

  所以不難想象,如果真的形成了一個虛擬世界,裡面的應用在各大廠商的入駐後不斷擴展,完善,包括交易、教育、娛樂,社交等等方方面面,這確實是一個挺酷的想法。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元宇宙浪潮很難讓吃瓜群眾再像之前那麼瘋狂興奮,甚至在大家看來有點「槽點」溢出的感覺。

  

  網友吐槽網絡中的科技元素就像是集體買了改名卡,去年還有不同的名字,今年統一都叫元宇宙。但對此,大家表示已經習慣了。

  

  (網友惡搞的表格)



  還有人認為,追求所謂的元宇宙概念,無非是有些公司想要讓用戶更多地綁定在它制定的社交媒體世界裡,如同沉迷現在的網絡一般,去沉迷新的網絡世界。

  

  在另外一些網友看來,對元宇宙無感的原因之一還有設備問題。VR 眼鏡或許可以解決視覺體驗,但觸覺該如何代替鼠標呢?

  這些年來倒是有了不少方案,像是觸感反饋的手套,全身套裝,能體驗運動空間的跑步機等等。

  


  甚至還有公司推出過能帶來嗅覺體驗的外設思路。

  

  (可以聞到屁味)

  但這些探索和想象中的效果還有著明顯的差距,而且外設如同沉重的枷鎖,和那種意識穿越的感覺有著明顯的不同。

  最重要的問題是,時隔多年,沒想到元宇宙的概念都火成這樣了,我依然買不起。

  



  更有趣的是,網絡中還出現了一部關於「冰島元宇宙」的視頻,模仿扎克伯格並對元宇宙進行了一番調侃。

  這山,這水,這苔蘚,夠不夠逼真?哇,水是濕的,夠不夠沉浸?

  

  因為它不是增強現實,也不是虛擬現實,它就是現實。一心投入到虛擬世界,不如多出門看看真實的世界。

  

  喜感直接拉滿。

  但想一想確實如此,畢竟工人沒法在虛擬世界打灰,醫生沒法給你在虛擬世界做手術,在家戴著 VR 眼鏡通宵開會後,未必就想繼續戴著它和同事們瞬移去看高山大海。

  可能那時候我們只想好好睡一覺。

  

  就像是那些構建「元宇宙」的影視作品一樣,虛構的世界或許美好,但主角最終還是會選擇回歸真實。

  



  或許在未來,沒准我們真能實現元宇宙這一設想,畢竟互聯網也就發展了 50 來年。但就現在來說,沒人清楚幾十年後元宇宙會是什麼樣子,就像互聯網誕生之初,人們也不會想到現在網上都能看見什麼奇怪的東西。

  而新的概念年年有,再過 10 年或許元宇宙已經淹沒在互聯網的後浪概念當中了,然後「始宇宙」出現了,還有方宇宙,三角宇宙。

  

  總之,人們對元宇宙有憧憬,也有負面情緒,有人期待靠它賺「達不溜」,也有人看見它的餅就煩。人們喜歡關於未來的探索,但也厭惡現在這種過度炒作的形式。

  

  不過說來說去,總感覺未來和元宇宙相關的創意,或許會很好腦補。

  就像你要進入元宇宙,要麼躺著要麼坐著,估計很快就有「元宇宙概念床」和「元宇宙概念椅子」,甚至「元宇宙概念自動提肛屁墊」,「元宇宙概念頸椎保護器」。

  再整點「元宇宙概念啤酒」,喝完都不用帶什麼硬件設備,線下社交,線上做夢,喝多了精神上直接飛升。

  當然還有網友提議的「元宇宙概念內褲」,自帶尿不濕功能,能保證長期在線不用上廁所的那種。

  

  ?

  最後再疊一個 buff,我覺得自己現在最需要來一個「元宇宙暗物質能量量子石墨烯保溫杯」。

  冬天幹燥,就算進入虛擬世界,也別忘了多喝熱水。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4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