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家長千萬注意 6歲前別逼孩做4件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為父母,都期許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出息,很多家長從孩子還未出生開始,就為他規劃出了一條條“康莊大道”。孩子出生後,更多的家長秉承著這樣一條信念: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但是,很多家長所不知道的是,這個“逼迫”是有限度的,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圍,就會適得其反,有些事情是不能逼迫的。


  尤其是0-6歲的孩子,別逼他做這4件事,否則影響一生。

  一、逼孩子乖巧懂事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當父母的,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懂事,似乎就意味著孩子有教養,情商高。

  但實際上,那個不該在懂事年齡太“懂事”的孩子,最讓人心疼——謹慎、小心,看人臉色行事,像個小大人般讓人省心,但卻總是壓抑內心的真實想法。

  0-6歲的孩子,就應該有孩子的樣子,有哭的權利、跟父母撒嬌的自由、偶爾一兩次任性的沖動。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多個敏感期,孩子6歲前,會經歷自我意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詛咒敏感期、性別敏感期等。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出現自私、叛逆、頂嘴,甚至咬人、說臓話等行為,這都是孩子成長的正常現象。

  如果在這個階段,家長強迫孩子去“懂事”、乖巧,往往會忽視了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不但解決不了孩子出現的行為偏差,反而阻礙了孩子正常化發展。

  二、逼孩子打招呼


  強逼孩子打招呼這些“中國式禮貌”,可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很多人認為打招呼是禮貌,見了面不說話,不問候,是沒有“教養”。

  平時聚會的時候,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參加,一進門就吆喝著孩子打招呼,這時候大多數孩子會一邊往後縮,一邊戒備著看著一張張陌生的面孔。

  孩子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怕生”行為是正常的。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能夠區分熟人和生人,才會在生人面前有距離感。

  孩子在0-6歲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心理,是他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他們通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這時候,作為父母千萬不要逼著孩子打招呼,迎合長輩的心態。

  在大人看來,打招呼不過動動嘴皮子,但對孩子而言,陌生的場合,需要充分的時間去適應。

  三、逼孩子分享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常常教導他要有禮貌,懂得分享。

  懂得分享是一種傳統美德,但不要強迫6歲前的孩子進行分享,即使被大人貼上“自私”、“小氣”的標簽。

  分享應該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但孩子如果年齡小,不懂得分享的意義,家長就不能強迫孩子進行分享。

  蒙台梭利博士說,孩子2歲後會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能夠區分“我的”和“別人的”含義,擁有了物權意識。

  物權敏感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在敏感期他們會產生明顯的“以我為中心”的意識,往往是從“我”出發。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