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吃不起沙縣小吃 那就回它老家瞅瞅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各色飲食文化在沙縣相遇


  只要細心留意,你就會發現遍地開花的“沙縣小吃”也幾乎集中開在東南沿岸這一塊。因為口味太相近了。

  這樣的口味基礎,也注定了沙縣小吃的客源不會太少,為後來的“全國第一連鎖”埋下伏筆。


  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沙縣小吃攤,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剛吹起“改革開放”的春風,便有沙縣人開始嘗試做小吃攤販。在1982年,當地小吃店便冒出了54家。但此時的沙縣小吃,還被局限在當地。

  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沙縣民間經歷了一場“標會”破產潮,讓大多數沙縣人身家一夜清零,甚至背上債務。不得已,他們只好外出謀生。而此時,全國各地的民工潮正盛,物美價廉的沙縣小吃很快流行起來。

  

  沙縣小吃的興盛,因“標會”而起

  最初,沙縣人謀生的工具,不過“四根竹竿一塊布,兩個煤爐兩口鍋”,他們卻漸漸憑借著“1元進店,2元吃飽,5元吃好”的早期口號和“四大金剛”扁肉、拌面、蒸餃、燉罐給“沙縣小吃”打響了名堂,成為遍布全國8.8萬家、年營業額超500億的大產業。

  沙縣的夏茂鎮俞邦村,被譽為“沙縣小吃第一村”,幾乎全村60%的人口、88%的勞動力都外出經營小吃。小吃,不僅被沙縣人“吃”出當地最大的一張文化名片,還“吃”成了支柱性產業。沙縣的人均收入已經從1997年的2805元增長到2019年的20528元,難怪在當地又流傳著一句話:“扁肉是磚、面條是鋼,建起了沙縣的高樓大廈。”


  

  勤勞勇敢的沙縣人,從不怕困難

  這樣的沙縣小吃,在老藝術家心中早就高大上起來了。


  3. 沙縣,不只有小吃

  沙縣,以“小吃”出名,但無疑也被小吃掩蓋了其他的閃光點。在認真靠近這個地方後,你才會感歎:它的隱藏“彩蛋”真的好多。

  比小吃歷史更長的,是沙縣的茶葉。

  在沙縣,茶葉是伴隨著建縣史而生的。早在唐代人陸羽的《茶經》裡已有記載:“嶺南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有.父.黃.亡] 2021-10-27 20:36
    沒明白“內卷”是什麼意思,但了解了沙縣的文化,值得一去。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7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3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