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因濾鏡照被罵上熱搜 博主:就2000粉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出片是為了好看


  但如果把出片當成旅行指南

  確實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落差


  “我們只是在一個免費的公共場所、免費的小眾景點,憑借自己的審美,拍攝和調整了自己喜愛的相片。。。。。。居然被送上了無數的惡意猜測和質疑。”

  小紅書博主“愛吃燒餌塊的呂小娜”(以下簡稱“呂小娜”)萬萬沒有想到,一張年初拍的照片,會讓自己人生第一次登上了微博熱搜。

  年初,呂小娜來到三亞旅行,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剛被粉刷成藍色的小屋。這並非是一個在景區范圍內的規劃景點,只不過因為建在懸崖邊上、顯得異常孤獨,呂小娜覺得特別,就讓丈夫拍了一張到此一游的游客照片。

  恰巧當天晴天,湛藍的天空、淺藍的小屋、乳白的木門,配上懸崖的遺世獨立,頗有意境和美感。呂小娜覺得不錯,拍完簡單裁剪處理後,就直接發在了小紅書上。

  而在幾天前,呂小娜像往常一樣打開小紅書,卻突然發現大量的評論湧來。原來是因為有人將她8個月前拍的照片和現在有人拍的照片做對比,因為天氣角度以及野生景點無人維護等原因,兩者已相差甚遠。

  

  但不少人並不理解,惡意和嘲諷接踵而至。呂小娜忍無可忍,將原圖和聲明都曬在了微博上。沒想到因為自己的耿直,呂小娜再次登上微博熱搜。

  

  呂小娜只是因為濾鏡照片登陸熱搜、甚至遭遇爭議的眾多博主之一。近日,因為粉色沙灘、藍色小屋、青島天梯、武漢甜品書店等濾鏡照片,小紅書接連登陸微博熱搜。

  在一眾指責聲下,陸續有被波及的博主開始發聲。我們找到了其中三位,跟他們一塊聊了聊關於濾鏡,關於對真實的理解。

  我,上熱搜了?

  上熱搜的消息,博主小徐(化名)是從評論區知道的。

  幾天前,當她像往常一樣打開自己的小紅書,准備看看杭州本地推薦,但她突然發現,一條自己9月17日寫的咖啡館打卡的筆記驟然出現了不少新評論。“你上熱搜了”“熱搜打卡”“所以熱搜上的照片和你的照片哪個是真的?”。。。。。。。

  



  一開始,小徐還沒搞清楚發生了什麼,甚至還在評論裡“傻乎乎”的回復詢問“什麼熱搜”“哪裡的熱搜,不懂誒”。不過當她看到帖子多個“熱搜打卡”的評論之後,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可能“被熱搜”了。

  

  引發沖突的是一張被認為是“照騙”的杭州地鐵下沉式咖啡館的照片。今年9月,小徐陪媽媽去附近醫院之後,到這家還在試營業狀態的咖啡館探店打卡。但運氣不好,咖啡館關著門,她撲了空,再加上天氣非常熱,只在門口匆匆拍了兩三照片就離開了。

  據她回憶,當時是中午,天空湛藍,加上她還不錯的構圖,用iPhone 11 pro相機原圖模式拍,提亮了一下,出來的效果就很不錯。

  

  但有其他網友按圖索驥,發現咖啡館周邊還在施工,於是從不同角度,拍了張全景圖作對比,最終導致小徐在網上被斥責嘲諷,稱她是負面案例。

  她對此很委屈,她說自己沒有加任何濾鏡,而對比照片完全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角度拍攝,根本不能去對比。

  最讓小徐氣憤的是,這些微博大號發內容前,並沒有人核實現場究竟什麼樣,是照片角度不同還是博主造假p圖。而是直接自顧自的直奔批評去了。

  同樣對上熱搜後知後覺的還有博主@新圓圓圓結衣。

  “沒想到分享一個免費的海邊裝置能引起這麼多討論,”博主@新圓圓圓結衣 表示,自己上熱搜的第二天才在評論區知道了消息。她表示,自己只是熱愛(电视剧)拍照和分享,給自己立的flag也是“青島小眾寶藏挖掘機”。而這組火上熱搜的照片來源不過是一次偶然的遛彎:久居在青島的她偶然在一次海邊遛彎時發現這個樓梯,突然腦海裡想到了電影《楚門的世界》裡金凱瑞一句謝幕台詞,於是拍了這組照片,發在小紅書上分享給更多人。

  



  記錄美好風景和生活,並分享給更多人的樸素想法,也體現在武漢博主王花花身上。

  作為探店博主,幾乎完全靠著興趣和熱愛,王花花堅持了六年時間,足跡遍布了整個武漢各個角落——在這個近乎周更的博主筆記裡,有小資的咖啡館、奶茶店、特色餐廳等地方的打卡,也有更貼地氣的豆腐腦店、超市和公園的探訪。用王花花自己在筆記中說,探店本身是件快樂的事情,希望能給更多人介紹大武漢的迷人一面。

  但一篇2020年9月分享的一篇武漢文藝書店的探店筆記內容,最終還是將她推向了風口浪尖。

  在那篇內容裡,王花花分享了當時在武漢高雄路1號附9號的春山甜品書店消費體驗,並在標題中寫道——“超治愈日系文藝甜品書店”,在分享內容中寫道,希望武漢像這樣浪漫又治愈的文藝小店能再多一點 。但這篇筆記被認為是“照騙”,網友前往探店時,認為自己看到的“春山”非王花花分享中的“春山”。對比圖拼在一起(电视剧),被網友熱議,上了熱搜。

  

  當熱搜降臨在這些只是基於興趣的素人博主來說,一切來的太突然,還沒來得及反應和反駁,“網友已經狠狠的罵完了”。

  “我只有2000粉絲,誰會給我錢啊”


  網友爭議的焦點首先落在了過度使用濾鏡、扭曲原本風景上。

  小徐對此很委屈。她表示拍照當天晴空萬裡,自己用的蘋果手機拍攝,沒有加任何濾鏡。“對比照片是陰天,還是個大全景,完全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角度拍攝,根本不能去對比。”

  王花花的理解跟小徐有些相似:

  王花花日常使用拍照的是佳能全畫幅微單,通過相機調整圖片——但“從來不過度修圖”後再上傳至互聯網平台。

  針對“超治愈日系文藝甜品書店”的相關輿論,她認為這之間是存在理解偏差的,她表示,這個店是一個非常文藝非常小清新的一家店,和高雄路漢口老社區這種嘈雜市井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仿佛是這條街上的一股清流。

  或許正是這種格格不入,讓網友覺得圖片和實際差距很大。但王花花並不認同,“那條街亂糟糟的,但這個店就是這樣,它沒有任何問題。”她還表示,拍照天氣影響了拍照的質量,以及博主個人對照片的構圖、格調處理同樣也造成了大眾的認知偏差。另外,她強調這個分享是自己真實體驗,真心喜歡,才進行筆記分享,而不是認識店主或出於商業化的分享。

  “ 那家店是我真心覺得非常好,我在文案中也提到,連續兩天去了打卡,蛋糕非常好吃。”

  



  來自青島的博主@新圓圓圓結衣 同樣否認過度使用濾鏡、扭曲原本風景——在她看來,自己的筆記有5張圖片,有像電影鏡頭般追求效果的特寫,也有更偏寫實、景點全景和周邊環境的照片,再加上筆記文字部分裡已經說明只能玩10分鍾左右,“說的很清楚,就是一個指導大家在野生景點拍照的攻略”。

  除了質疑照片的真實性之外,不少媒體和網友指出,“照騙”可能涉嫌營銷——拿了商家的錢、替商家做隱性廣告。

  但武漢博主打卡的春山甜品書店店員表示否認。“真正來這裡看書和吃甜點的人,他們不在乎這個東西(熱搜),他們看中的是我們提供的服務。”


  對於被人說是營銷,杭州博主小徐也堅決反對,自己未接過任何的營銷推廣。她表示,自己日常是上班族,探店拍照只是愛好,喜歡隨手拍和日常分享。事實上,小徐提及的咖啡館當時並未正式營業,她拍照當天吃了閉門羹。

  而回應登上熱搜的呂小娜,則在聲明中強調了自己跟商業營銷毫無關聯,“因為粉絲可見的少得可憐(小紅書僅2000+粉絲),所以就這點可憐的粉絲量,和我有利益輸送的猜測可以到此為止了。”

  而據自媒體“勁旅”報道:海南陵水當地知情人士透露,藍房子是某旅拍機構做的拍照景點,後來項目黃了,小房子也沒人維護了,並沒有什麼景區或景點在後面做虛假營銷。

  一位熟悉小紅書的MCN機構負責人表示,作為UGC平台,小紅書主要由素人博主構成,而素人博主的分享內容更多是基於生活體驗的純分享,而並非商業營銷。

  紅網評論則一針見血的指出,人們用手機拍照、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分享,很少不去考慮光鮮角度或運用濾鏡技術,初衷不過是更好地表達對美的追求,這與營銷中的過度修飾美化乃至虛假宣傳有本質的區別。

  濾鏡與青年文化

  大部分年輕人熱衷於使用濾鏡拍出美照,並不是為了商業利益、扭曲原本風景,而僅僅是表達對美的追求。換個更年輕的詞匯就是,“出片”。

  “出片”,這是被采訪的幾位當事人共同提及的詞匯。所謂出片,是年輕人的一種流行語,意為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

  為了“出片”,博主@新圓圓圓結衣 轉變了青島的每個角落,“拍照是個人審美和創作的過程”;為了“出片”,杭州小徐冒著三十度的高溫去打卡咖啡店,咖啡店沒開門,咖啡沒喝成但“出片”不能耽誤,不能辜負這晴朗的天氣和風景。

  

  王花花則認為,生活沒有那麼多“詩與遠方”,更多的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對她而言,便是通過相機,通過拍攝技巧,通過構圖把美呈現出來,讓大家在平凡的生活當中找到一點樂趣。“我覺得攝影本來就是一個美化生活的過程。”

  



  “出片”似乎正在成為年輕人的一種隱藏時尚密語,甚至是“強迫症”——不少年輕人去旅行,旅途是否辛苦並非首要考慮,出片不出片反而是衡量旅途意義的重要度量。

  在小紅書搜索“出片”,前端顯示有超過218萬筆記——“xxx超出片”“出片神角度”“必打卡出片地”……。出片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強迫症,無出片、不旅行

  “近年來,在小紅書等平台我們經常看到一個新名詞——‘出片’。它是年輕人的一種新生活體驗方式,意為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出片’的流行,某種程度上也代表當代年輕人對美和多元視角的追求。”上述MCN機構負責人表示。

  顯然,“出片”已經成為一種青年文化,本身並沒有什麼可以指摘。

  

  正如紅網的評論所說,“各種濾鏡技術不過是數字化的化妝術而已,”。問題的關鍵是,制造“濾鏡效果”的意圖和指向。景點或自媒體賬號用虛假美圖進行營銷,誤導消費者,必須旗幟鮮明地譴責和大力度規范整治,同時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分享景觀美圖,就一定是為了營銷。

  小紅書聲明顯示,部分筆記引發的輿論,其實是一部分創作者實質上提供的拍照方法、“出片”攻略,但被認為是旅行指南,網友預期和體驗出現落差,並非外界誤解的“虛假宣傳”。

  出片是為了好看,但如果把出片當成旅行指南確實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落差。對於這種落差,中山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志安給出了解決之法:自拍和打卡時代的“受傷”,主要得靠自愈,自愈的關鍵是,持有批判性思維的新媒體素養。

  眼下,有關濾鏡的熱搜很快沉寂,遭遇輿論風暴的當事人的生活也將恢復往日的平靜。當被問及是否繼續堅持做內容分享時,三個人都給出了肯定的回復。

  武漢博主王花花更是快速更新了筆記,回顧了自己六年探店經歷的同時,筆記用一句話落底:

  “我還是想告訴大家,探店本身是件快樂的事。我也會持續且用心分享,希望未來的自己能依舊懷有創作熱情和初心。”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7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