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北京: 中国最孤独的食堂 在北京二环以内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正说着,刘慧琴眼神一亮,笑着示意她要走了。食堂门口,她的老伴提着一个保温桶缓慢地往外走着。刘慧琴把桶接过来,给他扶上了车,自己迈上前座,两人一起消失在巷子尽头。


  差不多两年前,建功南里的“老年食堂”在这里开张,好多住在临近五六个社区的老人都成了这里的常客。在他们不大的生活半径里,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目的地。

  


  腿脚还可以的老年人,经常坐两站公交来老年食堂附近的超市采购

  陈素芬还像往常一样站在食堂侧门锻炼。咿咿呀呀的声音从她袋子里的收音机传出来,隔着一层布,闷闷的,是李胜素版的京剧《贵妃醉酒》。

  每天九点半,她都准时出现在这里,把居委会发的帆布袋往门把手一挂。晃晃腰、抖抖脚、扶着栏杆站一站,就是这位80岁老人的日常锻炼。

  在门口活动一个小时后,差不多十点半,到了陈素芬的午饭时间。如果家里没有剩下的饭,她就去食堂吃。

  她的家里没有别人。老伴去世,女儿做公务员,原本还能一星期回来看她一次,但是没想到疫情一来彻底忙得见不到人,“我们老的也就随便吃点儿。”

  说话声音太小,陈素芬费力地加上胳膊比划,松弛的皮肤挂在骨架上摇晃。“有时候懒了,就吃点儿泡面,一年吃那么几次,也没什么问题吧。”

  陈素芬的身体出现过两次断崖式恶化。一个是50岁,她的腿关节开始犯病,从那时起就没办法自己出门买菜。

  另一个节点是79岁。她指指自己的左眼,“看不见了,医生让我做手术,做了也没太大改善。”


  她没有叹气,好像是习惯了这样衰老。“老了就是老了,咱们的身体呀,就像一台机器,用久了,修不好喽。”

  她拿起自己的袋子,往食堂走,挥挥手说:“哎呀,你还年轻,体会不到的。”

  二

  稀汤寡水的饭菜


  总比一个人对付强

  老年食堂的中午,很难用“热闹”两个字形容。

  七、八个老人对墙而坐,一人一张桌子,谁也不和谁说话,只有喝粥时才会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

  缺牙又漏缝的嘴,让老年人吃饭不得不格外卖力。

  为了让老人们嚼得动也好消化,这里提供的食物已经软到不能再软:

  烧烂的茄子、煮塌的冬瓜、炖没刺的龙利鱼小块……主食有米饭、馒头,也有软成一滩的蒸南瓜或是蒸白薯。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