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再見,默克爾!16年總理生涯畫句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崔洪建認為,默克爾對華政策的一大特點是穩定性強,“品控”做得很好。“當然,這個穩定性是和她本人執政了16年聯系在一起的,不過一個人能堅持16年穩定、連續地做一件事,也很不容易。”


  默克爾執政的16年,是德國經濟快速發展的16年,更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16年。隨著中德經濟合作的不斷加深,雙方一起創造了共贏局面:

  從2005年到2020年,德國GDP由2.85萬億美元增長至3.8萬億美元,增長了1.3倍;而中國的GDP由2.29萬億美元沖到15.66萬億美元,增長了6.8倍。16年前,中國GDP僅是德國的80%;16年後,中國GDP已是德國的4倍有余。


  

  默克爾參觀西門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圖源:新華網

  後默克爾時代,德國的對華政策的“品控”難度越來越大

  德國大選日近在眼前,新政府未來的對華政策也引起廣泛討論。

  崔洪建和朱宇方都認為,默克爾的對華政策有足夠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未來的新政府不管誰接棒,都沒有辦法無視或者放棄默克爾時期的對華政策,他們只能說是繼承,或者說多大程度上繼承。


  朱宇方認為,新政府一開始可能會“冷處理”一下,到後期就會比較放開手腳,畢竟對華還是意味著很多現實利益的。

  “德國各黨派在大選的時候是一套說辭,在簽訂聯合執政協議的時候也會有一些表態,但是真的到具體出台政策的時候,是否會做出很多很強硬的舉動,我覺得不一定,”朱宇方說,“因為德國中國的經濟關系實在太密切了,它真的做不到和中國切割。甚至中美之間出現摩擦時,德國許多行會、商會以及學者的討論都是德國是不是能從中有所獲益。”


  崔洪建稱,由於默克爾卸任之後,德國短期內很難再出現一個長期執政的領導人,所以德國對華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會受到很大影響,可能會處於一個不斷調整、變化,甚至不斷爭論的過程當中。另外,德國新政府在應對外來壓力,尤其是來自美國壓力的時候,可能不會像默克爾時期那麼堅定,換句話說,德國新政府要做政策“品控”的難度越來越大。

  

  本次大選的三位總理候選人(左至右):聯盟黨拉舍特、綠黨貝爾博克和社民黨肖爾茨

  除此之外,崔洪建還提到,原本中德之間合作對話的邏輯可能會受到挑戰。“之前,雙方是把經貿合作成功的經驗推廣到其他領域,今後中國如果在別的領域和德國談合作,德國人可能會不接受,可能會覺得在其他領域的分歧和競爭要大於合作。”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其他領域的對話和合作不能開展,“只是邏輯上要發生一些變化,不再是簡單地把經貿合作推廣到其他領域,而是要通過其他領域的對話來解決分歧、管控競爭,然後再促進合作。即便是在經貿領域,合作的拓展也會發生一些變化,以前大家基本上是在世貿規則下來促進經貿合作,但現在國際規則和秩序本身面臨著一個調整過程,所以今後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和對話要‘前置’,大家先要談標准、談規則,然後再來搞合作。”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四.昔.鼎.篇] 2021-09-24 22:40
    東德JD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9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