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想拉家人一起死 這病殘害千萬家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難以治愈的疾病,加上患者精神異常帶來的折磨,使得家屬越來越陷入一種消極的心態:直接將患者放到醫院或養老院;或者把患者當成將死之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順著病人,在與疾病的對抗中越來越麻木。


  李霞說,當人們把眼光放在生活質量的提高,而非疾病的治愈上,局面其實並不那麼悲觀。

  在上文提到的《消失的爺爺》阿爾茨海默患者紀實中,孫女找到爺爺愛聽的唱片,翻出和爺爺的舊得泛黃的黑白合影,一首《魯冰花》讓沉默了幾年的爺爺抽搐著流下眼淚,看到那張孫女給爺爺扎牛角辮兒的照片後,爺爺含淚點了點頭。


  有些記憶,或許是不能被疾病輕易帶走的,刻骨銘心的經歷,視若生命的親人,瘋狂癡迷的興趣......甚至一首愛聽的歌曲,都可能會成為改變阿爾茨海默病人生活質量的突破口。

  有研究總結了阿爾茨海默患者非藥物幹預的常見形式:例如用舊事物減緩記憶退化速度,用音樂舒緩情緒,用游戲促進大腦活動等等。

  

  一些家屬也分享了自己相似的經歷,比如帶病人去博物館,陪老人玩數字游戲,驅車回老家看一看。或者只是簡單陪老人散散步,聊聊天,在最熟悉的那條街道上。

  他們開始用服藥、照護和認知訓練結合的方式,來延緩病情的發展。


  這些說起來容易,但日復一日,無法想象需要家屬多麼強大的耐力,因為實驗的無效、老人的逆反、物質的限制都是常有的事。

  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當一切還可以被嘗試的時候,就還有希望。


  與此同時,當我們真正走進老人,也許會發現患者帶給的家屬的,不只是痛苦。

  那些遙遠的、被忽視或遺忘的記憶,或許會成為支撐家屬走下去的動力,以及對病人的最深刻的緬懷。

  像一位家屬記錄的那樣:

  “老頭走後,我們在整理遺物,發現了為我集的兩大箱郵票。第一本封面寫著一行小字,‘為可兒集郵,89年’。”

  “我非常想他。”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89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569 秒